律动教育|班级音乐会“四部曲”

 

“巴蜀律动音乐会”这个名称,我想每一个巴蜀的孩子都曾参与其中,其实,我们一直在尝试并且进行了“基于常态的音...





“巴蜀律动音乐会”这个名称,我想每一个巴蜀的孩子都曾参与其中,其实,我们一直在尝试并且进行了“基于常态的音乐会课程设计研究”,我们认为音乐会体现了课堂样态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它打破时空界限,将课堂与舞台结合,从个人、小组,发展到全班、全年级、全校甚至跨年级,包含课堂中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表演、编创、共育等各项内容,从形式上,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内容上,它体现了音乐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是国家教材校本化、个性化实施的创新,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

在本学年,音乐学科进行了巴蜀律动音乐会的另一内容——班级音乐会“四部曲”的实践探索,并达成学科“个性化音乐表达”的核心素养的转化。

   一、研究依据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基于国家理论、课标要求、巴蜀律动教育思想,围绕“基础、学业、发展目标”,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常态课堂+律动音乐会),在学科的四个领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与相关文化”中学习和转化音乐要素,提升音乐素养,形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外显。并选择了“个性化音乐表达”的核心素养为本次研究的切入点,因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有它独特的个性,同一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乐表达,如何将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研究历程

  我们经历了这样的研究历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不同的维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² 构建体系,挖掘学科课程的深度。

² 文化建设,探索学科课程的共育目标。

² 课型研究,探索常态课堂的形态创新。

² 教材优化,探索学科拓展资源。

² 评价导向,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² 跨界探索,探索基于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通过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三、特色课程研究

这所有的研究基础,让我们又往前一步,走进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音乐会研究,它以常规音乐课堂作为呈现载体,以国家教材为依托,以学习主题作为音乐会呈现的内容。我们为他

1.总体概述:班级音乐会“四部曲”

“四部曲”是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为再现四部曲A+B+C+A,我们想用音乐曲式结构的方式,通过“音乐会素材学习——音乐会策划创意——音乐会排练合作——音乐会展示分享”这四个步骤,来链接常态音乐课与主题式班级音乐会,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个性化音乐表达的平台。

2.具体内容

我们是通过音乐课程内容领域二“表现美”中,针对演唱的关键能力,以班级音乐会的表现形式,用主题的方式开展,用音乐的语言个性化的表达。

3.实施策略及课堂形式

策略是以主题学习过程作为音乐会的基础,以主题单元音乐学习的内容作为素材,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来进行音乐会的策划、创编、排练、和分享展示,达到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的教学理念和目的。

班级音乐会行动策略

四部曲

行动策略
学生

教师

音乐会素材学习

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完成音乐会呈现内容的学习。

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常态课堂,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音乐会策划创意

通过小组分组、讨论、分工等合作方式,制定排练计划和节目创意

启发学生选曲、分工、创意、表现形式等做适当引导,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音乐会节目主持人,音响、道具等相关人员。

音乐会排练合作

在排练过程中不断优化音乐会呈现内容。

教师进行学生表演方法和方式指导。引导学生整合音乐会各个环节的衔接点(彩排预演)

音乐会展示分享

表演、分享、评价

欣赏、引导、评价

形式:本次研究的主题班级音乐会,以常态课堂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音乐主题进行准备,以多种演唱形式为载体,开展音乐会的表演和展示。课时就是一节课40分钟。

看到孩子们自信地表达、灿烂地微笑、个性化的创意,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个性化音乐表达”的体现,巴蜀教育“动”与“美”的体现,让巴蜀孩童的核心素养“身手劳工、世界眼光”,特质“自信、豁达、优雅”外显于形,我们希望,在音乐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能“用音乐滋养生命,用音乐聆听世界,用音乐表达自己”。


    关注 教育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