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抹不去的声音

 

一个90后的我,在流行音乐和各种国际大牌的洗涤下,最后却成为弹唱教父德白的粉丝。...



轮回抹不去的声音
一个90后的我,在流行音乐和各种国际大牌的洗涤下,最后却成为弹唱教父德白的粉丝。

德白(1967_2016)在藏族弹唱界有"雪域布谷”的美誉,因为他是安多弹唱的教父级人物之一,很多弹唱歌手便称他为“老师”。这个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红遍牧区的歌手一生录制过近百张专辑,上千个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作品经久不衰,不断被翻唱和演绎。德白老师和华尔贡老师等人在90年代文化再兴的最初时期,将安多民歌,阿里弹唱等结合起来,开启了被称为"黄金一代"的安多弹唱时代,德白老师在那时不仅开创了隐喻弹唱之风,也首次将安多长篇叙述民歌转变为弹唱歌曲,他是领跑曼陀铃弹唱和节奏弹唱的先行者,也是格言体弹唱歌词最初尝试者。几乎可以说,今天安多弹唱的所有词曲风格都有德白老师的灵感和耕耘。

记忆

小时候第一次听他歌,那时候根本没什么欣赏能力,但是一听便欲罢不能的爱上了安多弹唱,迷恋至今。 今年2月27德白老师去世的时候,我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消息。当时,我不已的有点伤感难过,一个生活上跟你并没有交集的人,竟然对自己有着如此的影响,此刻,我才明白,从儿时的新鲜到青春的懵懂,再到如今的熟悉,德白老师的音乐一直是我的精神共鸣和成长记忆。 记得小学那时候听音乐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但是一有机会,家里放电池的录音机总会响起他的歌,无论我在何时何地想起唱歌,他的歌就自然的到了嘴边。还记得有一次听他的那首《动物悲歌》,虽然年纪尚小的我不能全懂作品的寓意,但是他的低沉的嗓音里透出的那般悲伤和沉重却分明在我的内心激荡。后来有一次家乡的某个歌舞厅གླུ་གར་ཁང་།邀请了德白等藏族弹唱界的歌手,门票20元,父亲是带着我们全家人去看那场演出的,我至今都不会忘记这位深情中年男子,他带着几分醉意,拿着阿里扎念走到台前,没有其他伴奏,也没有舞台炫目的灯光,一个人,一把琴,一个话筒,用灵魂去唱歌,用和所有观众一样的感受去讲述。用最深刻的思索和最简单的旋律,最亲近的语言唱歌,这注定了他将成为藏族弹唱界不可超越的经典,也注定了他将永远是藏人心目中不二的偶像。而我正是从他那里认识了本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歌曲到底有多美,高亢嘹亮和朴实、抒情优美,自然流畅。初中时,我崇拜的他出了好几张vcd专辑,其中《献给西藏的哈达》这张专辑༼གངས་ལྗོངས་ལ་ཕུལ་བའི་ལྷ་དར།༽ 是在和父亲在饭馆吃饭时偶然看到的。那天饭馆里老式的小电视机正好放着这张专辑,被德白的歌声吸引而前来饭馆的人络绎不绝,进来后紧盯着屏幕,似乎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直到老板的吆喝才把他们拉回现实。这张专辑到现在还觉得是首首经典,后来饭馆老板发现很多人都爱听德白的歌,就整天放他的专辑,还开始收钱让他们听,那时VCD还不是家家都有藏区,牧民们为了听上他的歌,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一首接一首的站在那里听和聊。

当下

现在民间很难听到那种声音,弹唱界也没什么特别的进步,普及面也一直无法突破瓶颈。但是那些在岁月和生活里沉淀下来的优秀作品,现在看来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开花结果。被流传下来的歌,经久不衰,成为经典、精华所在,成为那代音乐人留给我们的遗产。至于新出的歌曲,一大部分相对于过去的老歌(这里我强调只是一大部分),歌词和曲风都没有多大的诚意,尽管标签着时代和前沿,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捕捉欲望之流和追赶时尚浪花的歌曲注定会速盛速衰。还有什么能够像德白老师的音乐一样成为跨年代的作品呢?如果一味追求新潮的东西而忘了真正的精神延续和情感交流,新潮的作品也必将过时,就像新流行的快餐一样引来一阵围观却会被会被更新奇的快餐取代。德白老师为什么独树一帜,并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流派的标杆和旗帜,更在于他是一个民族和文化的守护者,不只是在那个弹唱还是新奇玩意儿的时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更能跨过年代的鸿沟使成长在嘻哈和电音时代的青年不断致敬。

我心依旧

我心依旧,我在想念上师的时候去他听的歌,想念极个别藏族英雄的时候听他的歌,想念曾经的爱人的时候听他的歌,在草原花开的季节听他的歌,在冬雪寒冷的时候听他的歌。我不敢保证我的子孙会向我一样爱他的歌,可我会让他们听他的音乐,讲那些关于他的故事,让他们承载每首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悲伤和喜悦。最后,希望轮回不会抹去他优美的歌喉,雪域高原的天空永远有他的歌声盘旋,他的歌声使百万藏人陶醉,他永远是我心中的经典。


行走的文字 与你分享

流年深处,时光清浅,百转千回,都抵不过文字如你

欢迎来到“行走的文字”

57110425

点击二维码关注,在文字中行走,在行走中写字

微信号:xingzoudewenzi-


    关注 德格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