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耐心—是对孩子不当言行的情绪反应与指导

 

家长的耐心不是忍耐,更不是不作为...

心欣向荣儿童心理工作室|原创
本公众账号是由儿童心理专家、原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专家曲韵老师运营,旨在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科普类文章,本公众账号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关注。


曲韵

心欣向荣心理工作室创建人


原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专家

澳大利亚积极心理治疗与跨文化咨询中心 主任/首席专家
Love and patience
“看过的书上说,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一个妈妈曾经跟我反映:孩子4 岁上中班以后,脾气越来越大,对爷爷奶奶甚至对妈妈都经常出言不逊,她已经忍了很久了,很想好好教训孩子一番。但是,她看的书上又说,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所以尽管孩子言辞粗暴,她自己尽量做到耐心,对孩子好言相劝,可是效果不佳。她问我该怎么办。于是我们之间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我问她:“假设你不是他妈妈,而是他的小伙伴,他对你这样说话,你会怎样?”

“我会骂回去,或者不跟他玩儿了。”

“假如他不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同事,你会怎样?”

“我会尽量克制,会对他以后敬而远之。”

“你说想教训孩子,为什么?”

“因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这么说话太伤人,将来交不到朋友。这些道理我都告

诉他了。”

“他理解你说的道理吗?”

“不知道。”

“什么情况下他会真的明白?”

“等他没朋友了,或者碰上个比他还横的,他就明白了。”

“是的,当他的不当言行所造成的恶果作用在他自己身上,他就明白了,但就怕

太晚了,这个恶果他承受不起,代价太大。与其等别人来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冒犯别

人,是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别人的不喜欢、不理你,甚至报复你,不如你直接告诉

他,但不是讲道理这样地告诉他,他不会明白,而是让他亲自体验到。”

“也就是说,我可以表示出不喜欢他这样,可以批评他、惩罚他?”

“当然!”

家长要在情绪上给出与孩子言行一致的反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一方的不当言行,例如嘲笑、蔑视别人,吆喝命令别人,责备辱骂别人,等等,一定会招来对方的反感、憎恶、疏远、反击等相应的言行。中文说“活该”,英文说“It serves you right”就都是这个意思,自作自受。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是孩子最初的人际互动,若父母对孩子上述言行所给予的回应是高兴、忍让、原谅,甚至鼓励(我就见过一个家长当着孩子高兴地说:我儿子会骂人了,骂得好),那么在孩子最初的概念里,他这些行为理当获得对方如此的反应。当他在其他人那里遇到了不一样的回应,他会觉得困惑,会觉得委屈,会加倍怨憎对方,这些情绪和行为会让他很难受,也可能会让他的言行堕入恶性循环,直到摔一次大跟头为止。

而父母若能及时给予正确的情感反应:No !你这样说或做我不喜欢,我被惹恼,我不理你了……不用家长讲道理,孩子自己也会知道,他刚才的言行不受欢迎,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破坏了原有的关系和氛围。

家长的耐心不是忍耐,更不是不作为

除了情绪上要给出与孩子言行一致的反应,家长还要用“权威”的角色来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否则就成了跟孩子怄气、较劲,孩子该困惑还是困惑,仍然不知道正确的方式方法是什么。此时我们家长需要有耐心。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尽管我对你有不一样的期待和要求,但在一段时间内,我可以接受你现在这个样子,只要你在这段时间内付出努力,最终有明显的改善。耐心多点的,这段时间就长点;耐心少的,这段时间就短点。耐心不是忍耐,更不是不作为。

我曾经在女儿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指出她的错误所在,可能的后果,如何改正,一方面告诉她,第一次犯这样的错,我可以原谅,但不要重复犯错,“事不过三”。她记住了。有一次,她又犯了个错误,我和她爸爸都很生气,批评她,她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一边哭,一边对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你可不可以原谅我这一回,等我第三次犯这个错的时候你再惩罚我吧!”我听了哭笑不得,知道错了,就应该避免再犯,她倒好,把第三次的量都计算好了,对自己可真够有耐心的。

策划编辑:高娜

责任编辑:李佳净

更多文章:

你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不要让家长以为的“委屈”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夸孩子常见的五种错误方式,别再用了!

孩子可以惩罚吗?怎么罚?

与其向13岁以下的孩子道歉,不如解释和复盘

你对创伤太敏感,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创伤


    关注 心欣向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