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敗了學生的自理能力?

 

現在孩子們在家裡、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千萬個理由被矜貴地照顧着。功課多,不用協助家務事;興趣班多,放學張口就...





現在孩子們在家裡、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千萬個理由被矜貴地照顧着。功課多,不用協助家務事;興趣班多,放學張口就有水果吃,連皮都不用自己剝;大人的時間表都要遷就孩子們的測驗考試周,以便抽出時間來看顧。這樣長大的孩子,跟我們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成長狀況完全不一樣。

長了知識,缺了競爭力,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孩子,當然也無法照顧別人。結果萬千寵愛在一身只顧學習的孩子,在自理生活方面一無所知,也無實踐經驗,更有些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

我雖然很想改變這種種情況,惟放學接孩子回來,打開手冊一看,功課還真是不少。隨着年級遞增,功課開始有點難度,抄寫生字要查字典,把相關的意思都寫下來,然後還需要配詞及作句,單是思考已需要花好多時間;功課做完還需預習明天的教學內容,所謂預習其實又等於將下一課的課文及問題都先做一遍,如此一來,等於有兩倍功課。科科如此的話,即使孩子不偷懶,一個晚上的空閒時間已經所餘無幾、接近沒有。如果想睡前再進行親子閱讀,試問當父母的哪裡還有空檔教孩子生活技能呢?

於是,學業愈重,孩子們愈不懂自理。簡單如使用筷子、綁鞋帶,甚至乎如廁後清潔、洗澡等基本技能,都未能熟練掌握。然後,學校似乎又發現了這個問題,認為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不足,於是又設計一些生活課與技能測試,讓孩子必須通過,如綁鞋帶、掃地、摺衣服、扭毛巾等日常生活能力。

是的,沒有這些測試,我們還真騰不出時間來教他們,但歸根究底,功課壓力才是一道最大的阻力,如果我們無法減輕這道阻力,想家長在家裡多讓孩子們動手實踐根本不可能,所謂的生活課和技能測試,其實又是變成門面工夫的假學問而已。


    关注 澳門教育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