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難理難解

 

人們都說要互相理解,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當雙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處境時,“理解”二字就顯...





人們都說要互相理解,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當雙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處境時,“理解”二字就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也更難做到了。

阿心老師一畢業就投身教學,一直秉承着、傳授着的便是“理解”。某程度上,“理解”等同於“感同身受”吧,也許正是那些年的經歷,讓阿心感受過一些滋味,所以在她看來,“理解”是彌足珍貴、不可忽視的。現在的阿心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好朋友,但可曾知道,這麼一位熱愛熱育,且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曾經是多麼的討厭老師……

阿心是個聰明的女孩,家人都望女成鳳,將她送到名校就讀,然而名校的壓力讓她很不習慣,總是怯怯地坐在一邊自己鑽研着。這樣一位不太起眼的學生,在老師看來和差生沒甚麼區別,阿心有不懂的問題去問老師,老師雖然會回答,卻總讓阿心覺得怪怪的,老師很嚴厲,講解兩遍之後,阿心也不敢再問,但問題還是沒能解決。

隨着阿心的成績不斷下滑,老師更加嚴厲了,甚至有一次在課堂上,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把阿心狠狠罵了一頓。阿心滿是委屈,雖然心裡明白老師是為她好,但畢竟這樣的教育方式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接受的,起碼在阿心看來,這對她造成了傷害。

正是老師的那一頓責罵,使同學更加明顯地排擠這位“差生”,甚至套用老師的話嘲笑她。阿心討厭極了這些同學、討厭極了這位老師、討厭極了這間學校。最終決定轉學,去了一間不那麼有名,但也很不錯的學校。在那裡,阿心接觸到另一種老師——似乎不那麼高高在上,不再用傳統教學,課上師生互敬,課下稱朋道友。

課業上不懂的地方,老師會耐心地變着法講解,直到學生明白;生活上,老師總能及時察覺學生的情緒,並願意與學生談心,化解煩惱。漸漸地,阿心找回了學習的動力,更找回了那份來自師長的溫暖。阿心暗下決心,將來要成為一名這樣的老師,一名可以理解學生、給學生溫暖,甚至影響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好老師。

阿心在兩類老師的身上領悟了理解的重要,更嘗到了理解的甜頭,她意識到理解雖難,但嘗試去做之後,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對方能夠更配合,自己能夠更快樂,事情也能完成得更順利。如此有效的溝通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十年過去,阿心如願成為了她理想中的老師,受學生尊敬和愛戴,與學生像朋友那樣打成一片。課後學生愛找她聊天,每當這個時候,阿心都好像知心大姐姐一樣和她的“弟弟”、“妹妹”們談心,盡量為他們排憂解難。課後這樣融洽的相處和無話不談的氛圍,讓阿心更了解自己的學生在想甚麼、想要甚麼,在經歷着怎樣的心理波動。這樣親近的交流也讓阿心更加理解學生有時狀態不佳的因由,體諒他們的處境,並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調適。阿心老師把學生的每件事都放心上,為學生考慮,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這份理解,自然也會把老師交代的事更用心地完成。

其實在這三年的教學中,純粹的師生關係對於阿心來說游刃有餘,然而,除了學生之外,她還要應對教學之外的事務,例如行政方面的雜務,與學生家長溝通,與校方領導互動等等。這些非教學因素就有些難以拿捏,也曾令她遇過瓶頸,一度心灰意冷。有時學生家長的不理解、校長的盲目施壓,都讓阿心老師煩心。

幸而,每每看到學生燦爛的微笑,聽到學生貼心的問候,收到學生用心自製的小禮物,阿心都會心頭暖暖,又鼓足了勁兒繼續做好教師這份工作。在阿心看來,學生們的理解與認可,就是阿心老師最安慰的強心劑!

理解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無論是師生之間、家校之間,還是老師之間。只要多一些理解,生活、工作都會更加愉悅有效!


    关注 澳門教育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