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系列第一弹:致“玛丽苏”

 

精神快餐——“玛丽苏”...



忘了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玛丽苏”这个词汇的,但听过后马上去百度了这个词的意义和起源。网络文化井喷的今日,新鲜的辞藻几乎隔几天就会冒出来一个,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抢占我们大脑的内存。可其实细细想来,好多都没什么营养,好多都不过是把固有的东西换了件新衣裳,就又出来蹦跶了。现在被从原意中扩展出来的、被我们耳边用得最多的“玛丽苏”在我看来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中国历史上充斥着各种玛丽苏。好多名著都是玛丽苏文。区别只是在于,现在大部分玛丽苏的受众群体是青年女性,所以故事情节都是傻白甜偶遇痴情高富帅,另一群痴情男N还在背景里痴痴地盼,于是女主好纠结,怎么大家都这么爱我?!





而在古代,女性在宋代后低位一落千丈,所以读书识字的大部分是男性。那时候的玛丽苏是写给那些个穷书生看的。书生从小被教育,好好读书,高中状元,飞黄腾达,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的料,就算读书好,千万考生中要挤到全国排行前几,多难啊!读不好书,没后台,成了“屌丝”是那时候大部分书生的命运。故而当时玛丽苏的故事情节一般是和现在的倒过来,屌丝落魄穷书生偶遇痴情白富美,白富美还时而是富家小姐,时而是美丽妖精。写到这里,想必一串经典玛丽苏就都跳出来了,什么《白娘子》、《梁祝》,《聊斋》里面更是比比皆是啊。现在可都被奉为经典。



所以说不准现在那些个被嗤之以鼻的现代“玛丽苏”过个百来年,摇身一变,也能变凤凰了?阅读分析会说: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继而传世?



其实每个时代都需要希望。毕竟这个世界上90%的人都很平凡,其中的大部分都很平庸。每天忙碌的平庸的人也会幻想某日自己能才智过人,亦或者是遇到什么获得人生的逆转。而玛丽苏的存在是对于他们心灵的这样一种慰藉。希望纵使再渺小,有时也能让人揣着过日子。

“玛丽苏”是人思想成熟上的必经之路,当有一天人能够摆脱这样子的慰藉,将希望变成行动付之于现实的时候,那“玛丽苏”也完成了她的光荣使命,功成身退了。个人是觉得不要将“玛丽苏”推成一个贬义词。不要等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就将来时的路贬低得一文不值。

致“玛丽苏”,致我们“玛丽苏”过的那些日子!


    关注 老干部的茶水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