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 武大留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留学生融入武大校园,一直是一个既复杂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看似与我们非常熟悉的留学生们,其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留学生融入武大校园,一直是一个既复杂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看似与我们非常熟悉的留学生们,其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阿尔顿从食堂走到牌坊,途中数次被几个相识的中国学生拦下寒暄,原本十几分钟可以走完的路程,他花了近一个小时。

这个来自安哥拉的留学生参加了无数的校园活动,结识了非常多的中国学生,早已成为圈子里的一个红人。这个融入的过程花了他六年的时间。同大多数武大外国留学生一样,融入校园对他们来说并非易事。

他们从哪里来?



聊到留学生群体时,国际教育学院的张老师用“并不神秘”来形容他们。

近年来,由于武汉大学国际知名度的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响应国家外交政策和“留学中国”计划,武汉大学大幅接纳海外留学生。相较于10年前,武汉大学的留学生数量已经翻了一番。如今武大的留学生来自126个国家,注册在籍的学生将近2800人。

“安哥拉和中国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关系。”为增加中安之间的交流联系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阿尔顿选择来到中国。

而尼泊尔留学生Raju选择这里的原因则是,“中国是个发达的、有着迷人文化的国家,武汉大学名声在外。”

“尤其是看了北京奥运会以后觉得中国很厉害,有种崇拜之情。”阿尔顿说。来中国之前,他只会用中文说“你好”,只听说过三个中国城市:北京、西安、上海,知道中国面条,了解最多的是中国功夫。

学校和公司商议决定了他的留学地点——武汉大学。他在自己的国家学习计算机专业,来武大他本要学水利水电专业,结果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要求转专业,经过学校与公司批准,班级里一半的学生学土木土建,一半的学生学电气工程。

“因为我在高中时学习是最努力的,所以争取到了机会。”他说。阿尔顿表示自己是公费留学,不需要花钱。如今他已在中国留学6年,目前在读研一。

而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一留学生Dildora则直言,自己选择武大的原因是奖学金。武大开设了给留学生的奖学金吸引了很多外国学生。

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官网上相关资料显示,优秀的高中成绩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对留学生申请武大非常重要。

武大为留学生开放了200多个专业,涵盖30个院系,包含文法理工农医各个领域。很多学生发现一些留学生和自己一起上专业课,但在通识课上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除此之外,留学生不需要修马原,思修,毛概,军理等课程,取而代之,他们需要修汉语及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据悉,他们也需要跑汗姆运动。

属于国际教育学院却在不同院系专业学习,张老师表示,留学生群体的管理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现行的措施是,国际教育学院正尝试设立辅导员,以帮助学院来管理数量大、分散广的留学生群体,同时留学生完全有参与各院系教学以及活动的自由。简单地说,并不是完全由某一方管理。”张老师说。

生活和学习



中国的饮食文化自成一派,和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差别,这让很多留学生都难以接受。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Dildora表示,她来中国一年半了,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些武汉的食物太辣了,而她对辣的食物有过敏反应。

“在韩国的菜里面没有香料,但在中国的菜大部分有香料,这让我感到非常难受。”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韩国留学生车研柱说。为了对付饮食的不适应,她只能在韩国餐厅吃饭或者自己做。

“我来的时候不能吃辣,我觉得武汉的菜太辣。”阿尔顿也表达了最初自己对饮食的不适应。

除了饮食上的不习惯,留学生们在联系自己本国家人、朋友上也有一些困难。由于网络防火墙,中国内地无法登陆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泰国留学生Gemo来中国后很快就习惯了使用微信,他和自己国内的朋友们联系主要是靠微信和电话。

“泰国也有一些人在用微信,尽管用的人不是很多。”他说。

课余时间里,留学生们有自己的生活安排。热爱音乐和表演的阿尔顿频频参加唱歌、舞蹈和T台走秀活动,甚至参加英语演讲比赛,他结识了许多中国学生,人际圈变得很广,成为了“校园红人”。

而在此之前,他表示自己“特别宅”,没人知道他的兴趣,他不出去玩,就是看书看书看书,也不喜欢笑,特别严肃。

“现在我感觉自己变得开朗多了。在异国他乡生活会很困难,参加活动能让人有归属感,我变得更自信,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阿尔顿说。

来自瑞士的留学生Allegra除了是一名学生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模特。她在9岁时被一间模特公司发现,并开始了自己的模特生涯。一开始她在商场中心做时装秀,最后也有在杂志为珠宝品牌拍摄照片。

“我喜欢这份工作,它可以让我认识更多的朋友,和有创意的人一起合作,是一件享受的工作。”她说。

来自生物科学专业的博士生Ghulam  Nabi则更倾注于专业学习。他和他的团队每天都会花多于12个小时的时间在办公室或其他安静的场所研究有关海豚的繁殖与保护问题和写作研究论文。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有两个硕士学位和两个文凭,得到了2枚金牌和300000卢比的奖励。

谈及未来,他希望毕业之后留在中国成为一名教授。

外院15级的韩国学生Jinyu Park表示,虽然她的一些中国同学已经相当优秀了,但他们自己好像并不觉得,仍旧拼命学习,这让她感觉压力非常大。她表示自己会努力赶上他们。

“我觉得,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好学,得益于中国教育模式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作为外国学生,他们则正在体验一种新的生活、一种全然不同的文化。这个时候,学习知识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外籍教师Tim说。

难过语言关



留学生准入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语言水平的达标,HSK(汉语水平考试)被认作是衡量标准。虽然留学生都通过了严苛的汉语水平考试,但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大学里的汉语学习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留学生也会面临挂科的压力。”张老师介绍道。她表示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语言不过关,严重的还会因为学分修不满,毕不了业和留级。

新闻院15级的老挝留学生娜达里表示语言对自己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她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并不快。她甚至表示,“因为我们的汉语水平不是那么高,做作业的时候想不出用汉语怎么说,所以我们的作业大多是从百度里复制的。”

阿尔顿还记得初来武大,有一次出去买可乐,他在距离宿舍很近的地方迷路了。“我都不知道怎么买,我就给钱了,然后我就走了,就迷路了。我不知道我住的地方怎么说,然后有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说英文,我没有手机,没有人知道我在哪。”他说。

最后,3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遇到一位会说英语的学生带他回到宿舍。

现在的他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他看来,多听中文歌,多看中国电影,下课以后在校园里多跟中国学生交流,都是熟悉中文环境,熟悉中国语言的良方。

Raju也表示,对像他这样的非中国本国语言者来说,语言障碍是最大的难关。

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安哥拉留学生们也曾专门向外国语言学院借了一间教室,每天下课后由班级里成绩好的,语言比较熟悉的同学来组织共同学习,解决课堂上不懂的问题。

传播信息系统研究生,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Diane在武大读了一年书就转学了,她表示武大课堂的中文授课让她接受不来,她因此转去位于辽宁锦州的辽宁工业大学,读电子信息专业,因为那里是全英文教学。

“我去问了武大的行政办公人员,我说我想去英文环境下学习,但他们告诉我这个专业只有中文授课,没有英文授课。”Diane说。她表示自己在辽宁工业大学一切都好,尽管其排名不如武大,但她并不在乎。

“我以后不会留在中国,我会回我的国家去,所以大学排名对我可能不重要,但对中国学生来说很重要。”她说。

而Gemo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则对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留学生们们在一起上课,而不是和中国学生在一个课堂。尽管如此,Gemo仍然表示课程真的很困难,他想自己能够努力胜任。

Gemo目前是本科二年级,他未来的打算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一些商业性的工作。

他们的社团活动



由于语言或文化差异原因,留学生们课下很少参加学校社团组织。正在读大一的Dildora就表示自己课余时间只会看书,以及与家人聊天,对社团与学生会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很少参与社团与学生会,这是留学生群体中的普遍情况。

事实上,学校及学生会都表示,留学生加入学生社团组织没有任何限制。当被问及未加入社团以及学生会的原因时,留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Jinyu Park直言:“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加入。但我不是很确定他们是否欢迎我们的加入。”

一些留学生表示,许多学生社团以及学生会在宣传招新时,主要以中国学生为受众,以汉字甚至一些寓意很深的流行语来进行宣传。这些无意之举让一些留学生们觉得被忽视,甚至产生被排斥的感觉。

对于留学生加入学生组织,英语街人资部部长杨琴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我们英语街以每周定点的英语角活动让中外同学们在游戏和party中交流,这对促进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交流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很多时候一些中国学生感到自己英语水平不行,没有多少自信和留学生交流。”

去年英语街俱乐部与外院莎士比亚戏剧社合办了一次万圣节party,今年他们打算新办“留学生之家”活动,将英语街与汉语桥相结合,专门针对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在游戏和美食中说汉语的机会。

校方也为中外学生的交流做了一些努力,例如每年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如“文化节”等。大一韩国留学生朴有真表示自己非常幸运参与了上学期班里的元旦活动,这让她更加了解她的同学,进而渐渐融入了班级生活。

“拥抱在中国的生活,这意味着你要尽可能和中国人交流而不仅仅是和外国学生。抓住每一个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去游览中国的风光、探索中国人的生活。”外籍教师Tim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十一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图片来源于武大官网)
和中国学生的交往



2014年10月中旬,因为一次在桂操弹琴的偶然经历,法国留学生安东尼结识了武大学生乐队“the flow theory ”的键盘手,并因此加入乐队,成为乐队的吉他手。除他之外,乐队其他五人都是中国学生。

刚加入乐队时,语言是安东尼面对的一大困难,乐队主唱段昌伯回忆道,“一般在乐队里我们说中文,然后我和我们的键盘手给他翻译,后来多多沟通就没问题了。”

乐队创立的一年多时间里,安东尼和乐队一起参与了多场演出,包括Vox酒吧的暖场,武大梅操的专场演出,甚至草莓音乐节的舞台。

乐队专辑中《Xaction》,《Something In Your Eyes》等歌曲都是安东尼和大家一起创作的。最后一张乐队专辑《凝时》的发售,为安东尼在武大的学习生涯画上的美好的句号。

“他的加入还让我们乐队氛围也好很多,舞台效果也会很好。”段昌伯表示。

▲the flow theory乐队合影,左二为安东尼(图片来源于乐队成员)
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许多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交圈的过程并不顺利。最初许多人只和自己的同胞或其他留学生一起玩,很少交到中国朋友。

来中国一年半,Dildora所交的中国朋友仅仅是之前在华师教自己中文的老师,而在武大的一个学期,她还没有交到新的中国朋友。

但新闻与传播学院15级韩国留学生金泰完在来武大的第一个学期就收获了爱情,他的女朋友是同院同级的中国女生梁佩龄。他们因为一次课后问题而结缘,有了联系方式之后双方的交流增多。渐渐的两个人聊得越来越多,聊到各自生活的细枝末节,直到后来无话不说。

两人之间确立感情金泰完的一场深情告白——“你知道吗,其实我还没有想过在中国发展一段恋情,但是认识你了之后......所以你答应吗?答应做我女朋友吗?”在相识22天之后,他们在一起了。

▲金泰完(左)与梁佩龄(右)合影
相恋之后,由于语言不同,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直接,梁佩玲说这反而可以直白地表达对对方的感情。

“我感觉每天都像生活在韩剧里一样,他很浪漫,每天早上都会给我发语音唱歌,每天都会陪我走汗姆,会直接跟我说爱我。他很体贴,每次握紧我的手,都会很暖很暖。”梁佩龄说。

谈到未来的生活时,梁佩龄表示:“他真的很为我着想,可能听出我不想到国外,他就说他到深圳(梁佩龄的家乡)去。”目前他们只想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至于未来的发展,他们没有考虑太多。

Jinyu Park表示,很多中国学生对待留学生还是有些客气,这样不自然的态度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被正常的对待,无形之间加深了他们对于自己身份特殊性的印象,对他们融入群体不利。

“我希望他们就像和对待中国学生一样对待我们。”Jinyu Park 说。最后她还专门用中文加了一句——“不要太客气!”

记者 | 南泽昊 桑珊珊 马宇飞 上官旭东 黎诗韵

责编 | 李思融


    关注 自强New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