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至陶寺遗址观象台实地观测小记

 

太阳从第2柱缝缓缓升起,一缕阳光从柱缝直达观测点,再洒在我的脸上,暖暖的。...



今年秋分曾实地到陶寺遗址古观象台观测,那是第一次实地观测日出,实在是震撼,尤其是太阳光芒四射那一瞬间,说不出的激动与兴奋。

2016年秋分陶寺遗址观象台实地观测小记



秋分太阳从第7柱缝升起
秋分观测后就想着冬至有条件的话再去观测,昨天冬至,但早起还下着小雨,严重的雾霾根本看不到太阳,想着可能计划要泡汤,想不到下午刮起了风,天竟晴了起来,今天早起一看,晴空万里,真是观测的好时机。因为四千年来黄赤交角的变化,在观象台所观测到的二分二至日会与现在的节气推迟一至两天。所以今天恰是最佳观测时间,天时地利一应俱全。


冬至太阳从第2柱缝升起
8:17日出,太阳从第2柱缝缓缓升起,一缕阳光从柱缝直达观测点,再洒在我的脸上,暖暖的。

猜想

自从秋分观测后,一直在想,当时人是怎么掌握这一套观测原理的?为什么会在这里建一座观象台?又为什么是这样的建筑形式?

每天迎着塔儿山的日出上工,西山的日落下工,让我渐渐有个想法,这一切可能与塔儿山这一“神山”有关。

塔儿山,又名卧龙山、崇山、大尖山,海拔1493米。站在陶寺村向东看,塔儿山的轮廓可尽收眼底。仔细观察可发现,塔儿山虽有凸有凹,但以塔尖为中线,却左右基本对称,可能正是这一独特的山体造型,才造就了观象台。


塔儿山日出,站在陶寺村北向东看塔儿山轮廓尽收眼底
太阳东升西落,从冬至到夏至,循环往复。作为生活在塔儿山下的陶寺人,即便是不经意的观测,也能发现塔儿山日出的大致规律。但能将这一规律通过这一建筑形式表现出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也有可能正是塔儿山这一独特的山体造型才使得日出的规律容易捕捉,有通过其他载体方便观测的可操作性。


观象台原址复原
四千年前观象台的原貌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所看到的观象台,是通过考古发掘遗迹想象复原的。发掘者认为,为保证观测的精确,所立柱子必须可经得住长年累月风雨日晒而不变形,不残损,所以应该是石柱。现在复原柱子是砖砌后外加一层复古装饰而成,柱子的高度是根据观测点与塔儿山山尖的视线高度而定的。

发掘者认为陶寺古观象台是一处集观象授时与祭祀于一身的大型建筑基址。说到祭祀,我能想到的是太阳崇拜,或者是对大自然的一份敬畏之心。塔儿山的日出总是很美,美到窒息,美到你不得不对这座山,即将升起的太阳有一颗崇拜、敬畏的心。


塔儿山日出


    关注 上下探方五千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