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劳模成了“新”学员

 

​他53岁,参加工作33年,曾安全行车百万公里,获得全国劳模奖章11年,却很多人连他名字都叫不上来。...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他53岁,参加工作33年,曾安全行车百万公里,获得全国劳模奖章11年,却很多人连他名字都叫不上来。33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坚守人生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的含义。人人口中称赞的劳模名叫郑胜武,近日他刚从武汉铁路局党校学习归来,“老”劳模成了党校“新”学员。

据了解,武昌南机务段目前已组织7批次的优秀党员,100余人次前往武汉铁路局党校参加学习,郑胜武参加的是第6批次学习。

学习之后的劳模有什么想向大家说的?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采访了郑胜武。
        “是信仰让我去学习”

已有34年党龄的郑胜武,按理来说他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掌握的一定非常透彻,但是在得知要前往党校参加学习后,他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我有信仰,所以对党的学习永远学无止境。”据郑胜武介绍,在成为一名铁路工人前,他在部队锻炼了4年,刚入伍时,部队连营房都没有,他们就住在老百姓的家里,和战友一起徒手将部队的营房搭了起来。“那个年代,雷锋就是我们的英雄,人人都向雷锋学习,我就信仰雷锋身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在部队中表现积极,他在1982年被吸纳入党。

入党以后的郑胜武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刚到机务段参加工作时,机车乘务员的工作环境特别差,下完班后一身都是灰。“哪里脏,我就去哪里,总是要有人去的。”如今的郑胜武,已经不再是机车乘务员,而是行走在整备场的大班长。“有事找劳模”这是在武昌南机务段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在那里,很多人见面了都是直呼他为劳模,而不是叫他的名字。郑胜武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解决和协调乘务员库内机车整备出入库的工作,工作的地点主要在户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穿梭在整备场,随时等待乘务员的召唤。虽然工作改变了,但是在郑胜武的眼里,无论身份怎么转变,他的信仰已经扎根了。“有困难,必帮忙”是郑胜武的人生信条,正是把信仰转换为信条,并不断的去学习、付出实践,这才在武昌南机务段传起了“有事找劳模”的话语。
“应该给机会年轻人”

这次党校学习经历,相比之前的学习,给郑胜武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看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作为学生,和年轻的同志一起同台学习,在给郑胜武带来压力的同时,更让他感到的是欣慰。为期一周的学习里,郑胜武从这批年轻的同志身上看到了一种专属于年轻人的生命力。“我经历了铁路的几次重大改革,这次学习,我又看到了一批铁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身上的生命力在呼唤我即使老了,信仰永不能老,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据郑胜武介绍,他做机车乘务员的20多年里,带了10多个徒弟,个个现在都是业务上的好手。在郑胜武的眼里,年轻人需要一个展现的机会,在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代,年轻人有很多好的想法和才能都可以推动铁路的发展。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在武汉站工作,平常他们也会展开交流,这次学习之后,郑胜武第一个就是向儿子、儿媳分享他的收获。

郑胜武回忆,在以前条件不好的年代,所有人的心都很齐,每个人心里想的只有团结一致搞建设,而现在的年轻人缺的就是这种团队精神。他希望每一位年轻人不论做什么都要讲求团队精神,脚踏实地,一点点积累,把所定的目标慢慢推进,把握好机会,这样整个团队才会更好。
采访手记


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折射不平凡的道理。我是一名新入路的青工,有幸的采访到了全国劳动模范郑胜武前辈。在两个小时的对话里,前辈始终面带微笑,不愿多说他的故事。一句“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做不了多么伟大的事情。”深深感动着我。是啊,前辈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做的确实都是一件件平凡的事。但是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三十多年的无私奉献、三十多年践行党员标准,看似容易,实则困难重重。

现在、未来,也许你我都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我们做着我们认为平凡的事。踏踏实实,大胆的去做自己觉得对的每一件事情;勤勤恳恳,不对自己工作产生抱怨,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你我都能像郑胜武前辈一样的坦然。(王崇帝)
武昌运用车间感谢您的关注


    关注 武昌运用车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郑胜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