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的不是“fan”——他们在吃饭中养成自己

 

孩子吃的不是饭请出梁寿恒老师为我们讲解孩子“吃饭”问题 L:孩子吃饭的问题是家庭大战的导火索

孩子...





孩子吃的不是饭

请出梁寿恒老师为我们讲解孩子“吃饭”问题

L:孩子吃饭的问题是家庭大战的导火索

孩子的行为引导了大家开展的同时承受“战火”的焚烧的疼痛。


在中国的亲子关系模式下,常常在街上、在家里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端着碗,跟着孙子在后面跑。

曾经有个家长,孩子三岁,主要是婆婆带,这个妈妈刚从德国回来,孩子经常在饭桌上边吃边玩.

妈妈就瞪了一眼,说吃饭要好好吃,要吃你就吃,不吃你就不吃.

然后婆婆在旁边说,我们家宝贝在这里就是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

妈妈就说,能不能不要干预我教育孩子。婆婆也不甘示弱说,我辛辛苦苦把他带大,却连说话的权利也没有......

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婆媳大战。
Q


各位遇到了孩子吃饭问题引发的困扰吗?
A
1.孩子被老人家惯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2.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要用两三个小时。

3.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搞一些小动作让人发脾气。


梁老师



我们来看看一位大师的做法!

国内曾经有个知名心理学家说过,孩子他饿了就会吃,他不饿的话,你喂他他也不吃,所以他对不吃饭的孩子的建议就是,那就让他不吃,他饿了他肯定会狼吞虎咽的。

请问这是哪位大师说的,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那么请问我也是大师

梁老师



我们来具体看看,对现象的解释。

回到刚刚的现象里面,如果我们要从心理动力性去理解这个事情,我们会看见除了我们刚才衍生出来的婆媳之争以外,孩子在这个婆媳之争中,他得到了不同的信号,那就是妈妈很严厉,奶奶很温和。

孩子感觉躯体饿的时候,他去吃东西,他感觉躯体不饿的时候,他就不吃东西,如果按照成人的思维,我们应该定时定量定餐,可是对于小孩来说,他的胃比较小,他很快就吃饱了,他就去玩了,玩了一段时间就饿了,所以他应该是多餐。

小孩子应该少吃多餐,不应该按照大人的标准来决定孩子吃饭的问题吧!不然的话,他们就不叫小屁孩了。
如果我们要从心理动力性去理解这个事情,我们会看见除了我们刚才衍生出来的婆媳之争以外,孩子在这个婆媳之争中,他得到了不同的信号,那就是妈妈很严厉,奶奶很温和。

孩子感觉躯体饿的时候,他去吃东西,他感觉躯体不饿的时候,他就不吃东西,如果按照成人的思维,我们应该定时定量定餐,可是对于小孩来说,他的胃比较小,他很快就吃饱了,他就去玩了,玩了一段时间就饿了,所以他应该是多餐。


梁老师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孩子不吃饭的行为呢?

第一点:时间未到

所以,那些健康活泼的小孩,他的食欲都没有什么问题,们如果他去提升没有什么器质性的毛病的话,一般来说他都不会有吃饭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点:过度焦虑、过度兴奋、过度饥饿、过度刺激

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孩子玩疯了,玩过劲了,他食欲减少,其实不是食欲减少,而是太兴奋了。

我以前也会担心他会饿坏,不过看了一些书后就不这么想了…他不吃代表他不饿。饿了自然会找我。那时候就趁机引导他…

梁老师



关于第一点,就是孩子不吃饭,可能是属于他的饮食时间未到,孩子的进食时间,有没有他自己的这种规律,这个规律如果能够按照他自己的节律来,他就会觉得被理解了。

我去柬埔寨的时候 一个小朋友跟我说 他特别羡慕中国的孩子 不吃饭的时候还有爸爸妈妈跟着后面追着  求着说  “孩子 吃一口吧”   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跟着后面求着他们说  孩子少吃一口吧

梁老师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吃饭,是因为存在一个兴奋性的客体,这个客体只要是妈妈,或者类似妈妈的养育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兴奋性客体?

费尔贝恩

兴奋性客体▼
      著名心理分析家费尔贝恩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兴奋性客体”,什么是兴奋性客体,就是母亲在孩子到来的时候特别兴奋,激动得睡不着觉,整天忙着要给孩子弄吃得,喂奶啊,这个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一个兴奋性特别强得母亲,她就产生一个熊孩子,这个孩子整体折腾啊,闹啊,然后就是唯一有一条,就是不吃饭。

梁老师



所以留意我们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在淹没孩子吃饭的体验,没有给到他足够的心理空间,这是导致了孩子厌食或者挑食的重要因素。

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正在通过孩子吃饭的问题来剥夺他们对饥饿的体验。他们因此变得很胖,学习能力下降,失去了战斗力甚至活着的兴趣。所以我坚决不同意喂饭,这是在替他活着的全能式幻想。

梁老师



还有一个情况,我们经常说,天底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各位同意这个观点吗?

老人家会偷偷的喂饭的,我妈就是这样的:快点吃,你爸爸说要自己吃饭,来,张嘴。

我家不吃饭的时候  我就不给他吃  那肯定不饿  可是经常到了10点他说要吃 很无语

中国的孩子太悲哀了,不能成为自己。

梁老师



我先继续把知识点讲完,第三点,就是挫折性的客体,这类父母就是自己经过了一个不健康的成长过程,并且没有在后期进行有效疗愈而导致的。

梁寿恒

挫折性客体▼
       第三种情况就是跟兴奋性客体相反,就是母亲讨厌孩子,她不会当母亲,那什么样的母亲讨厌孩子呢?从小没有得到母爱的母亲,她会嫉妒和讨厌孩子,我都没有吃饱,我都没有穿暖,我还要喂你,我做不到。所以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如果我小时候受到虐待,在现实情况中往往会还原过去的模式,就是父母亲怎么给你的,你就会怎么给你孩子,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创伤的代际传递。那么这种挫折性的客体,会让孩子产生反社会性行为,自残、自伤、毁物等。所以挫折性客体导致的是不能吃的动作,典型的是厌食症。

梁老师



回归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母爱,更重要的是爱的品质,而不是形式。

孩子跟母亲的关系,质量重于数量,换句话说,你经常喂孩子,还不如一个一个温柔的奶妈对待孩子。

如果孩子尝都不尝就吐出去了,说明这个东西,不是他要的东西,从心理角度来讲,妈妈平时给他买的衣服,他穿都不穿,给他报了一个课程,他去都不去,我们现在很多父母,不管你喜不喜欢,你给我学金融,到银行工作,当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还不错。可是这不是孩子想要的,你给他的东西再好,他完整的还给你。

如果尝一下才吐出来,这个现象说明了虽然他知道他内心不喜欢,但是因为要孝顺父母,所以他要吃一般吐一半,结果是什么?他这个事情做不好,比如考试,就会偏科,或者工作也是做到一半。

梁氏寄语:

如何来对待孩子拒食的情况,我们考虑这几点:

1、孩子的进食时间,有没有他自己的这种规律,这个规律如果能够按照他自己的节律来,他就会觉得被理解了。

2、孩子吃饭的食欲和父母对他的态度有关,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比较温和,接纳的,这个孩子食欲就好,吃个饭就不用考虑婆媳关系,不用思考我吃得罪这个,不吃得罪那个。

3、对孩子的态度超过他所期待的,你淹没了他,你占领了他的心理空间,这个孩子的心理空间都被你占领了,他还有什么食欲呢

心吐槽

早晨的时候 ,奶奶的做了面条 。宝宝说他要吃稀饭 ,坚决不吃面条!我该怎么办?后来孩子哭着跟我说 :“妈妈 , 我要吃稀饭 奶奶就要我吃面条!”



你刚刚说了奶奶的,是什么原因?

我说的奶奶是 :孩子的奶奶, 为了好区分呀!  我们这里婆婆和妈妈都喊妈。



我的意思是你要说奶奶的?

因为我生气了,行了吧!哼!
看了又看

爱动力 为心灵提供滋养

微播庐-爱动力在线学习圈-让文字音绕心间

你还可以更了解自己和孩子

看完这碗炒饭,你就知道你妈值多少钱!

孩子不爱写作业,竟因家长爱说这几句话!

爸妈必看: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爱动力心学堂



为心灵提供滋养

『关注爱动力心学堂  精彩无限』
享舒适人生


    关注 爱动力心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