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知“足”常乐系列三:尖足

 

尖足,即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是由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引起,为脑瘫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严重...


尖足,即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是由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引起,为脑瘫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严重的会两腿交叉,出现“剪刀步”,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运动及姿势异常。小儿尖足应及早矫治。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足尖着地,像跳芭蕾舞一样的现象,有的家长认为无关紧要,有的家长很着急。尖足有分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即正常的和异常的。
生理性尖足
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为“阳性支持反应”,随着生长发育在8个月后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生理性尖足需要家长密切随访观察。如果被动活动踝关节阻力较大、小腿肌肉硬度增高则须尽早到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

阳性支持反应

病理性尖足
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如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建议到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检查鉴别。

1. 尖足长期存在不消退;

2. 尖足伴有运动发育落后;

3. 小于4个月即出现尖足;

4. 尖足程度比较明显;

5. 尖足伴视听反映不灵敏;

6. 尖足伴其他异常姿势。

 处理方案

对于尖足的处理方式有很多,最常用根据严重程度依次为手法肌肉牵拉、踝足矫正板站立、肌内效贴扎、强制性持续关节活动(CPM)、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良潘塞缇法(高分子绷带矫形)和踝足矫形器(AFO)等。对于踝关节短缩(挛缩)、小腿三头肌严重痉挛、踝阵挛,长期手法牵伸效果不佳的尖足,都可通过改良潘塞缇法(高分子绷带矫形)来矫治。另外,一般会走路的宝宝我都不建议使用踝足矫形器(AFO),如果尖足严重,可以在夜间使用。


手法牵伸
需要在伸膝位和屈膝位分别对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进行牵伸,另外,可对足底内外侧缘进行叩击,以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牵伸完后,可在不同的体位和环境下,训练踝关节的主动背屈。


高分子绷带
一般根据情况打6—8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比上一次矫正6度左右,最终使足背屈角达到正常的60-70度,绷完后即可下地走路,原有的康复训练可照常进行。疗效维持时间长:通过7*24小时的固定,使肌纤维达到塑性延长,同时在固定期间,进行适当的负重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可改变其运动模式。疗效可维持1-2年以上。且过踝关节的固定,可使宝宝由原来的前足支撑转变为足跟先着地的步行模式,从而使大脑学习正常的运动控制,对于由尖足引起的膝过伸(反张)、骨盆前倾(翘屁股)、腰椎过度前凸(挺肚子)、提臀(鸭步)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贴扎

1.   贴扎目的:放松小腿三头肌,促进足背屈,矫正足踝位置。

2.   贴扎方法及图解

1)  I形贴布放松小腿三头肌贴法:I形贴布(自然拉力)。

2)  促进胫前肌收缩贴法:I形贴布(自然拉力)。

摆位:自然摆位,足或略背屈。

I形贴布:〖锚〗固定于胫骨外侧上三分之一,向内、外踝间延展,〖尾〗在足背处(注:因要适度避免胫前肌的足内翻作用,故〖尾〗并不完全在止点)。





出诊提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时间:每周三上午

2.挂号:门急诊楼2楼挂康复医学科,陈文华特需门诊(与陈教授联合门诊)

【连云港东方康复医院】

1.时间:每周四、五

2.康复:评估、家庭康复指导、安排治疗、住院、足踝矫形、足垫制作等。

踝足问题交流或咨询请加群


    关注 爱在路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