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术·文房】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巨建伟印象

 

1987年生于河北省高碑店市,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于绘画系中国画专业,2011年就职于故宫博物院,现任助理研究馆员。...




巨建伟

1987年生于河北省高碑店市,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于绘画系中国画专业,2011年就职于故宫博物院,现任助理研究馆员。

作品曾参加“意大利中国年文化交流展”(罗马)、“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金融街20周年书画艺术展”(全国政协礼堂)、“实力与价值——诺亚文化邀请展”(燕海美术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书画创作交流展”(台北故宫)、“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大展”(中华世纪坛)、“海棠依旧——两岸三院同人书画交流展”(故宫博物院)、“含华咀英——巨建伟绘画精品展”(呼市荣宝斋)、“含华咀英——巨建伟绘画精品展高校巡展”(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主要展览。

作品曾在2010“意大利中国年”活动中作为国礼赠予意方,部分作品收录于《点击实力—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写意花鸟画卷),且多发表于《中国书画》、《光明日报》、《东经艺术》、《大美术》、《中国琉璃厂》等权威报刊杂志。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巨建伟印象
文/郭睿
答应给巨建伟兄写点东西已经半年了,我至今都在后悔这个喝点酒就许诺的毛病,酒杯一端,心里高兴,就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其实这也正常,明代的大名家陈继儒就说过:“怒时之言多失体,喜时之言多失信。”不过尽管是喜时头脑发热的承诺,我也并不想失信,无奈每次提起笔来,写上几行就写不下去了。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我拙钝的文字表达不出建伟兄的才情和品格。
 

巨建伟·启喜图   55×33cm   纸本   2015年
回想起来,我和建伟兄很有点缘分。我考进清华美院读艺术硕士的时候,他也正就读于清华美院。第一次相见是在导师陈辉先生的办公室里,刚碰面,建伟兄便主动跟我打招呼,而我却不认识他,心中不免有些吃惊。后来才知道,是陈老师给了他一本我的画册,他早见过上面的照片了。熟悉之后才知道,建伟兄原是河北高碑店人,自幼即表现出艺术的天赋,长而师从名家,诗书画印皆能。在清华美院读书时,即引起不少老师的关注和推崇,还有老师专门请他治印。在我的印象里,建伟兄总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喜怒不形于色,言语也不多,显得少年老成,很有点民国学人的风范,因此常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严肃的印象。接触多了,便会发现,深受民族文化传统浸染的建伟兄其实非常注重礼节,举手投足都中规中矩。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性情中人,不苟言笑的外表之下掩藏着一颗敏感的心灵和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


巨建伟·清塘双禽图   48×155cm   纸本   2016年
一次我到建伟兄他们班的画室里转悠,在最靠边的角落里见到一幅《芦鸭图》,传统的构图和技法中流露出不同凡俗的笔墨情趣。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驻足观赏良久,心中不自禁地涌出钦羡之意。出门时正好碰到建伟兄,他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说刚才我在你们画室看到一幅《芦鸭图》,太精彩了。他听后面色如常平静,口中很客气地说:你给看看,指点指点。我这才知道,看了半天的原来是他的大作。作品中呈现出的高古格调、洋溢着的绝世才华令我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由此开始,我跟建伟兄的交往密切了起来。

从清华美院毕业后,建伟兄应聘进入故宫博物院,百忙之中,常抽暇来我的画室,边喝茶边上下古今地纵横谈论。多少个寂静的夜里,我们相对而坐,从身边师友的言行谈到艺坛宗匠的得失,从书画的前世今生谈到历史的波谲云诡,从一己的学习心得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说来说去,都是些丝毫不涉现实功利的闲谈,却每每让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古人论朋侪交道有云: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我与建伟兄的交往,恰合了这两句话。一段日子不见,便好像失落了什么,心中闷闷不乐,于是便约期见面。建伟兄是个重诺守信的人,约定的事一定做到。有时事务缠身,再晚也会赴约,宁可牺牲休息时间,也不因此而食言改期。

相处中,我发现建伟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本真,他年龄虽不大,但读书之多,足以令我汗颜。每次相聚,我都能从他的谈吐中学到不少东西,有些甚至是我前所未闻的。他画中题款常用提炼集成的《楚辞》《诗经》之句,这样的修养和才气尤其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才气的人在艺术圈中并不少见,却未必都能交成朋友,成为朋友的必备条件是志同道合。建伟兄的博学、真诚以及对艺术的执着是他与人交往的基础,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个难得的才俊,更是个亲切的朋友。


巨建伟·虎依图   21×20cm   纸本   2015年
归根到底,建伟兄是靠画作立身处世的,他以自己的作品接近传统,与古人对话,真正步入了民族文化的殿堂;又以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与现实接轨,努力实践着服务时代的主张。他的作品平淡中透出灵气,充满古雅的气息,无论花鸟还是人物,都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真切处仿佛触手可及,虚幻时又显得扑朔迷离,没有一丝人间烟火气。这种风格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正反映出建伟兄内心的矛盾。他跟我说过,他的内心其实很前卫。初闻此语,我大惑不解,因为在他的作品里实在看不到任何前卫的痕迹,倒是传统的意味无处不在。


巨建伟·引蝶图   68×34cm   纸本   2016年
建伟兄画作多不着色,展卷观览,顿觉一种苍茫幽远的氛围扑面而来,冷峭直追元人。一次他在我画室作画,我终于有机会观摩他创作的过程。提起笔来,他登时精神一振,毫端纵横起落,挥洒自如。我注意到,他在用墨方面至为讲究,干湿浓淡,一丝不苟,完成后的作品往往墨色通透,干净利落,别具神采。建伟兄曾慨然以《虎从图》相赠,画中罗汉双手合十,目注远方,一虎贴身相随,其后一株古树枝干遒劲,枯藤缠绕,上以淡墨写出云雾,打通仙凡之隔,让观者在目眩神迷中不知不觉就堕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纵观建伟兄的画,技法不折不扣是传统的继承,而整体意蕴中却分明包含了某些发展和超越传统的东西,古今中外的艺术思想在他的创作实践中融会贯通,冶于一炉,而又显得那么大方得体、自然妥帖,毫无生硬造作之弊。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的审查报告中曾提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途径,以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发展,似亦当作如是观。在这一点上,建伟兄的艺术实践对中国画坛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交往既久,我不知不觉也受到建伟兄的熏染,读书作画略见起色。因此不揣简陋,邯郸学步一回,借《诗经》旧句聊写与建伟兄相识相知之乐:卬须我友,靡所与同。既见君子,我心则降。如切如磋,温温其恭。德音来括,穆如清风。


巨建伟·苍官真人图   136×38cm   纸本   2016年


巨建伟·瑞鹿图   136×38cm   纸本   2016年
广                             告
打造长三角艺术类第一纸媒。

集当代艺术家推介、新青年艺术家发现、历代艺术品鉴赏溯源的学术资讯互动的艺术传播平台--《精品·大美术》面向全国发售了!

专业设计公司打造、顶级环保艺术纸,全卷156页全彩色高清印刷,舒适的手感、高清的阅读视觉享受,215x270cm最适宜的阅读尺寸,贴近身边的艺术家推介、经典的艺术溯源,带给您全新的视觉感受,杂志全年12期,一期48元,现在订阅全年只需506元。

投稿邮箱:3172503110@qq.com

投稿热线:18651897961 潘小姐

订阅热线:18651851959 陈小姐

杂志社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石婆婆巷14-2号 大美术杂志社

汇款方式:

1.可以微信转账:添加微信:18651851959

2.银行汇款:(账号请关注微信订阅号或来电订购)

订购从速哦!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   扬子晚报社 主办


    关注 大美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