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的戴式改革:二次创业更要拼

 

夏普的某位中层管理人员抱怨说:“如果变成只是对鸿海言听计从的‘鸿海日本法人’,夏普不就失去存在意义了吗?”夏普是在鸿海集团旗下继续保持独创性,还是会变成鸿海的一个齿轮?关键取决于夏普员工的自豪感和戴正吴的度量。...

富二代也要勤俭持家

“比原计划提前实现盈利是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而且不找任何借口”,夏普发布了2016年4~9月财报的11月1日下午,夏普社长戴正吴(65岁)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公开信。戴正吴表示要让夏普在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实现36亿日元的最终盈利。2016年8月就任社长后,他一直以每天言出必行为口号,背水一战。
戴正吴回答记者提问(11月1日,东京丸之内)


连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掌门人郭台铭(66岁)都留出了一定宽限,表示要在两年内实现最终盈利。但作为社长,戴正吴表示“必须”要在最初的半个财年里实现最终盈利。他对员工称,如果约定的扭亏为盈最终失败,夏普将被贴上无法信赖的标签,那么企业就没有未来。他要求全体夏普员工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夏普因液晶业务失败,陷入经营危机已经有5年时间。2016年8月接受了鸿海3888亿日元的出资,鸿海二把手戴正吴出任了夏普社长。他长期负责与日本企业之间的业务并且精通日语,是个日本通,在鸿海内部被称为“日本先生”。此外,一天工作17小时的工作狂态度也令周围人震惊。

8月21日,戴正吴正式开始主持夏普工作时是个星期日。当天他就在位于堺市的夏普总部召开会议,有大约100名高管参加。他公开了自己亲自制作的约40页的经营方针,并表示以后要准备到100页。经营方针中罗列了关于人事和采购等的详细改革方案。该方案经多次修订,现在已经超过了50页。戴正吴称之为“圣书”,激励员工逐步完成计划,亲自带头推进改革。

夏普高层表示:“戴正吴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跟之前的管理层完全不同。员工的意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来以亿日元为单位的金额才需要社长审批,现在这一金额变成了300万日元。戴正吴对庞大的审批项目全部仔细审查,甚至曾因为某个商品做广告没有意义而驳回审批。

戴正吴在鸿海收购夏普前曾批判夏普给人的感觉就像个富二代。就任社长后,他带头推进了勤俭节约。在大阪时不住酒店,而是住在夏普原总部(大阪市阿倍野区)附近的老旧员工宿舍里。他认为从大阪到东京坐新干线往返要3万日元左右,过于浪费。制定了从台湾直接去东京的出差日程。他曾对周围人表示,自己一个人一年也许能节省1亿日元左右。

夏普经营重建的课题堆积如山。在11月1日召开的财报发布会上,作为对自身的挑战,戴正吴提出要调整不平等合约。为了削减短期成本和确保资金,夏普曾签订了很多对自身不利的合约。在零部件的长期采购合约上,也被要求如果违约需支付巨额违约金,要进行调整并非易事。

戴正吴十分关注夏普向中国海信集团出售北美电视机业务并转让了品牌。他曾向海信集团管理层提出进行直接谈判,回购夏普品牌,但遭到拒绝。不过戴正吴并未放弃,表示还可以动用鸿海的力量,双方仍有协调的余地。此外他还对夏普原社长高桥兴三(62岁)等前管理层和主要合作银行出售大阪总部大楼的决定提出批评。大阪总部大楼被称为夏普的“中兴之地”,戴正吴亲自承担起经营重建的责任,认为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戴正吴还经常视察生产一线。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台湾大型电机企业大同集团,曾被派驻日本工作。还于1970年代在新潟县佐渡岛的日本企业半导体生产线上学习生产管理。随后在1986年进入鸿海,由于成功与索尼等签订了大型订单而成为郭台铭的左膀右臂。他在日本学习到的现场管理能力也受到好评。戴正吴将自身擅长的成本改革带入夏普。

戴正吴称,以前的夏普充满谎言,即使制定了计划基本上也没有实施,并表示要改变这种风气。不过,他过分注重言出必行,原定在2016年秋季公布的中期经营计划被推迟。其原因是,戴正吴认为中长期的业绩目标也必须达成。但不少员工失望地表示,“看不到成长目标,社长心里真的有数”?

处于夏普经营核心的一位高管表示,“戴正吴擅长削减细微成本等进行合理化改革。但却没有描绘出让员工抱有希望的蓝图”。这或许是因为夏普的散漫造成的浪费太多。戴正吴不得不艰苦战斗,其背后隐藏的或许是正是这个原因。

鸿海收购夏普已经过去3个月时间。戴正吴式改革会把夏普的重建之路引向何方。

无法深入插手

晶面板企业有鸿海旗下的群创光电,技术实力比较弱,业绩持续低迷。相互竞争的两家集团子公司的掌门人都是郭台铭的心腹。夏普员工难以看清其中的情况。如果投资决策错过时机,订单将受到影响,扭亏为盈的时间势必会推迟。

关于夏普的拳头产品之一液晶电视“AQUOS”业务,不安的情绪也在公司内部蔓延。夏普9月发表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宣布2018年度将使全球销量达到目前约2倍的每年1000万台。有声音认为夏普只能从外部采购面板,以降低价格,而鸿海方面则要求扩大使用夏普制造的高价格面板。改善液晶业务收益和扩大价格竞争激烈的电视销售,这二者难以兼顾。

郭台铭一直强调夏普是全世界通用的强大品牌。在台湾亲自使用无水电炖锅“HEALSIO”制作咖喱,把满意体现在了行动上。郭台铭计划在鸿海的工厂生产白色家电等夏普的主力产品向全世界销售,但夏普在日本国内外也有工厂。调整生产分工,收获合作果实需要一定的时间。

夏普家电部门高管用自嘲的语气说,“鸿海有大约100万员工。如果10个人中有1个人买夏普的产品,就能卖出10万台了。”

不能再裁员了

11月2日,在生产电子零部件的夏普三原工厂, “对今后会如何感到很不安”,“能全体转移到福山吗?最终还是为了裁员吧”,几位男员工表情严肃地说道。这是因为在1天前,社长戴正吴(65岁)宣布正在讨论关闭三原工厂,并将之与福山工厂进行整合。
 
夏普考虑关闭的三原工厂(广岛县三原市)


虽然持续处于经营危机,但夏普并没有关闭主力工厂。拥有约300名员工的三原工厂是其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夏普被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收购后,开始朝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向迈进。戴正吴表示,日本国内基地全部都是关闭和缩小的讨论对象。

鸿海的战略很明确。夏普将经营资源集中到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鸿海在生产和采购方面提供支持。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等领域考虑共同开发、生产外包,因此夏普在日本国内工厂进行生产的必要性减弱。

戴正吴在收购夏普一事确定后,暗示要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人,但目前尚未推进具体的讨论。戴正吴本人则称,为什么日本总是传言夏普要裁员?我从没说过要裁员,只是想进行人员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表示,人工费还不到总成本的10%,在经营重建中,剩余的90%才重要。

不过,人才外流的情况并没有停止。多名高管离开夏普,2016年秋季就有5人去了日本电产。其中有2人为执行董事级别,除了液晶业务的最高负责人和田正一(57岁)之外,人工智能(AI)对话手机推广人、通信业务本部长川口登史(54岁)也辞职了。

其余3人为业务部长级别,分别是负责液晶面板业务的杉本孝行(53岁)、负责液晶电视业务的道川直幸(57岁)以及负责作为增长支柱的物联网(IoT)业务的辰巳刚司(48岁)。一位高管叹息道,“董事级的暂且不说,连熟悉一线的业务部长级人员也辞职了。今后没有能挑大梁的人了”。

戴正吴提出“赏罚分明”的人事制度和工厂重组引发的人员重新部署动作,使得公司内部很多人担心会逐步进行裁员。夏普之前的两任社长奥田隆司(63岁)和高桥兴三(62岁)曾两次实施3000人规模的提前退休。如果业绩持续低迷,很难说夏普不会像他们那样进行裁员。

夏普的工会高层表示,“如果第3次实施提前退休,那公司可能就走到头了”。

能否坚守创业精神?

在日本大阪堺市的夏普总部一楼,矗立着创始人早川德次的铜像。新任社长戴正吴(65岁)每天上班时都会向铜像行礼,因为他相信“只有寻回创业精神才能复活”。
 
夏普创始人早川让创新文化扎根夏普


夏普曾经开发出计算器和液晶屏等多个世界首创的产品。对于将创新技术的挑战精神扎根于夏普、使其飞速发展为全球性企业的早川德次,戴正吴十分敬重。他将重生的夏普的关键词定为“Be Original”,意为回归原点。这句话与机器人型手机“RoBoHoN”一起出现在夏普最近的广告中。

早川之后的经营者也一直鼓励一线员工“勇于试错”。夏普为了将光伏电池和液晶商业化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不过,这种文化在戴正吴的结构改革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在8月底的组织改革中,戴正吴强烈要求将研发部门改为业务本部,以确保收益。夏普内部还传言说,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郭台铭(66岁)视察夏普工厂时,曾问技术人员,这项技术3年内能盈利吗?

戴正吴最近反复表示,夏普的目标是苹果。他认为利用夏普的创意和开发能力,再加上鸿海的制造技术,能够催生出全球畅销的商品。夏普10月份购回了在2015年出售的原总部所在地之一的田边大厦。这样做既是为了将夏普的“第二创业之地”作为研究基地再次利用,也是为了鼓舞技术人员的士气。不过,面对“鸿海式”经营的夏普员工透露说,“一线的士气也很低落”。

夏普的员工卡上印着反映了早川创业精神的经营理念,“我们并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以诚意和独有的技术,为全世界的文化和福利提高做贡献”。虽然戴正吴也经常提到夏普的“诚意和创意”的经营信条,但实际的经营似乎没有体现出这种理念。

夏普的某位中层管理人员抱怨说:“如果变成只是对鸿海言听计从的‘鸿海日本法人’,夏普不就失去存在意义了吗?”夏普是在鸿海集团旗下继续保持独创性,还是会变成鸿海的一个齿轮?关键取决于夏普员工的自豪感和戴正吴的度量。
 

你|
的|值
分|连
享|城


    关注 夸克显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