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叫张家川呢,原来有这么一段传说。

 

张家川之名的由来有一段光辉的历史,根据有关史实记载和有关学者、文史爱好者的探讨研究、搜集整理资料表明,张家川...



张家川之名的由来有一段光辉的历史,根据有关史实记载和有关学者、文史爱好者的探讨研究、搜集整理资料表明,张家川一名的由来,均与汉代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有关,张家川及其境内的长悲(北)川、张绵驿等地名,更加为秦风汉雨、金戈铁马洗刷碰撞的这一独特地理区间增添了几份历史质感和人文厚度。



  西汉自开国以来,西域问题一直严重存在,局势相当混乱。当时一些弱小国家经常受势力强大的匈奴侵略和掠夺,匈奴日渐膨胀的势力对西汉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汉武帝决定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大月氏及西域诸国共同抗击匈奴,于是在全国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张骞于公元前201年出生于今陕西省汉中市成固县,自幼好学,后居为官。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以郎应募,出使月氏。他通晓西域各国语言,熟悉西域风俗,且性格坚毅,办事干练,灵活机变,领受使命后,一路兼程,先后途经玉门关,阳关直至帕米尔葱岭以东,前往中亚,西亚,南亚的诸多国家。不幸的是他在寻找大月氏国的途中,被匈奴王所拘留。匈奴王单于见张骞一表人材,有胆有识,深为喜爱,便将公主许配给张骞。他一住十二年有余,生有三男两女,但张骞一心要为汉朝立功,意志坚决,后逃出了匈奴,千辛万苦找到了大月氏国,签订了联盟条约,完成了使命。



  张骞在归国返回中原途中,听闻到汉武帝将会以叛逆之罪杀掉他,在途经张家川时,发现此地在关山之外,距长安不远,为了避免不测,免遭祸害,便将匈奴公主和五个孩子安置在张家川。张骞去长安后,匈奴公主整日翘首东望,以泪洗面,情景十分悲切。公主侍从便暗地里称她为“长悲公主”。不久,公主因悲伤过度而死,她死后葬在张家川北川,于是当地人称北川一带为“长悲川”,时间久了,此名渐渐消失,以至后来,人们称为北川(悲川)。



  张骞和叔父张裕皋等人去长安面见汉武帝时,张骞将汉武帝临行前赐予的符节、旗杆保存得非常完整。汉武帝见他一片丹心,下旨今后凡总理外国事务的人就叫使节,并对张骞不辞劳苦和大月氏签订友好条约的事赞叹不绝。张骞如实告知妻子儿女下落,汉武帝不便赦免其罪,还封张骞为博望侯,其长子张绵,次子张络,三子张絮也各有赐爵。



  当时,为了防止匈奴南侵,汉武帝钦定张绵为亭驿官职,并在今张家川县铜厂沟和庄浪县石桥之间建立驿站,辖行政,军事为一体。驿址设置在今庄浪县韩店乡石桥村,后因敌人不断骚扰,张绵便将驿站迁移到今张家川县张棉乡所在地。因驿官司名叫张绵。后人称此地为张棉驿,名传至今。



  为了和西域各族人民加强友好关系,汉武帝任张骞为特命全权大使,第二次率领300人的使团奉旨出使西域,沿丝绸之路,途经张家川,先后到达乌孙,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其后,中亚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并互通贸易。



  公元前115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途中得知三子张絮因敌人掠夺铜厂沟,与当地汉军发生战斗,张絮时是飞将军李广的部下,奉命领兵抗击,不幸阵亡。张骞来到张棉驿,将三子张絮葬于张家川三台观,迁“长悲公主”墓于三台观,并建祠纪念。




  公元前113年,张绵在一次与劫匪的格斗中受了重伤,张骞闻讯专程从长安来张棉驿探望长子张绵,期间突发中风,卧床四个月去世,张绵将父亲张骞寄葬于张家川,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其后裔张侍郎才将张骞墓迁往汉中成固。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因为张骞的威名和声誉
人们便将此地称之为“张家川”
作为陇上要塞、关中屏障
丝绸古道的张家川
演绎了一幕幕独具魅力的世间绝美传奇


内容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张家川

排版整理:最美张家川



温馨提醒:留言区已开启;欢迎评论吐槽!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即可


    关注 最美张家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