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曾辜负的岁月:写在来京一周年

 

无论你走到哪,那都是你该去的地方;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该遇见的缘分。你所经历的当下,一定是你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删删减减多次,有些时光无从下笔。

 
---01---


去年八月,我拖着大斑马,离开了生活了五年的锡城,来到北京,万物归零,开始了我的新生活。这一整年,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来北京?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深奥的到连我自己都答不上来,被问的多了也会不自觉的想,但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回答我为什么要离开锡城。因为准确的说,我一直要做的,不是来北京,而是要离开。

研二那年我与舍友跑去锡城旅游,我们乘车兜转在不同的街道,我莫名的说了一句:毕业后来锡城工作好似也不错。生活就是如此奇妙,你无意间讲的一句话竟就成了现实。毕业那年,我推掉了其他不同城市的offer,交了违约金,放弃出国读博的机会,只身来到锡城。报到的那天是3月28号,初春的锡城还有些阴冷,我拖着行李抬头仰望公司像火箭一样的高楼时并不知道,人们一个看似很小的决定,会影响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

报到的第二天正式开始工作,没有任何实习适应期,高压的工作扑面而来。我当时的师傅是一位海龟硕士,开着百万的名车赚着不到五千的月薪,每日疲于加班终于在上班的第三个月递交了辞职信。报到那天是她递交辞职信的第二天,机缘巧合,我接替了她的岗位。

大约从早到晚连轴转三个月,这个过程现在回想感觉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当时几乎度日如年。晚上加班,整个楼层空无一人,安静到可以听到洗手台滴水的声音,听到保安安检关灯的声音,听到主机箱燥热下的瓮鸣声。每天有处理不完的邮件,未读邮件一封接着一封,祖国江山一片红的时候我都感觉办公室的空气越来越稀薄。从一无所知到半懂不懂再到熟知熟练,这是一个煎熬却快速成长的过程,当我第一次下班走出大楼发现天还亮着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的解放就像冬眠许久后呼吸到的春天第一抹空气,清爽又干涩。

三个月后,正值部门结构大整合,我有了调岗的机会,过程虽有波折,但好在最后如愿去了我想去的团队,当时团队主管位置就在我后面,是一位身家过亿却在与家族公司毫不相干的B公司拼命工作的人,据说是因为看到我前三个月勤勤恳恳,主动要求让我加入。

然而事情总没有想象中顺利,我虽然去了想去的团队,却没有负责到想负责的产品。之后安排给我的产品算是公司独有的政治性产品,不符合任何市场经济规律不被客户认可又人人避而远之的产品,具有寄生虫的特性,需要在推动其他产品的过程绑架营销,推动之难可想而知。这个产品我一做就是四年。这四年以来我一边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完成高不可及的指标,一边寻找任何可能的机会跳脱这个产品。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努力就会有收获
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
很多事情
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
 
老总在公司出了名的雷厉风行,说话的语速之快及气势磅礴容不得下属半点反驳。产品本身毫无意义,指标的压力之下却又要全力以赴,老总奉行高压之下出业绩,工作氛围空前压抑。一直想要改变,却又无力改变,于是便会限入无尽的死循环。那段时间我时常在想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但后来才明白,思考意义本身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儿。人的一生本就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在做无用功。何况,很多事情,只有日后才明白它的意义所在。

一年后,主管怀了宝宝提前休假,我又额外接手了其他产品,对新产品一窍不通,只能把不懂的东西记在本子上一遍遍跑去医院逐一的请教主管,尽管如此,这种交接方式依旧会留有很多遗漏和空白。工作的繁忙程度达到了巅峰,每天的神经都处在一个高速紧张的状态下。那时的我性情倔强,工作量严重超支但又不肯服输,只能靠不停的提高速率和延长时间来完成每日的工作量。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做法,不与领导直接沟通的下场就是她会认为你还可以承受更多的工作,严重超支就会提高犯错的几率。

终于在某一日忙得焦头烂额的我被叫到老总办公室,迎面而来的便是一通臭骂,事情的经过我不做过多描述,涉及一些是非曲直。事后我回想过多次,每一个环节都配合的天衣无缝,发生的几乎天时地利人和,即使时光倒流,事情依旧会发生,不可避免。其唯一的意义就在于让我坚定了要离开的决心。
面对一个环境或者一个人
我们要做的
无非就是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不接受不离开徒抱怨只会恶性循环


事实上我冲动到当天中午就写好辞职信,但人们在冲动的情况下做的决定往往是愚蠢的。我庆幸当下给父亲打了电话,满嘴气话的说决定辞职。父亲并没有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只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确实想清楚了他尊重我的决定,但是建议我一个月后再辞,有意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我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02---


这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是我在锡城生活的风水岭,我基本放弃自己的主流生活,恰巧看到儿童福利院在招义工,果断报名。工作对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周末只要有时间就去福利院做义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脑瘫儿,他们的生活状态给我极大的震撼,我的心态多少因为他们的原因有所变化,突然觉得自己遇到的事情在他们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说来也巧,不知是因为我的心态有所改变,还是因为时间到了生活自然就会改变。我的工作环境莫名变得温和,同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之前面对的质疑变成了认可,没过多久,我被提了岗位级别。这个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征兆的转变也让我对很多事情困惑了很久,好似很多事情与我自身的努力并不相干。

所有的好转并改变我想要离开的想法,但改变了我离开的方式。我放弃了像逃兵一样裸辞的念头。离开的前提只能是我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现在的工作,同时可以找到更好的确保职业生涯不中断或倒退的去处。
不指望依靠离开而得到解放
也不能为了离开而离开


我几乎每周都定期投简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到任何笔试面试的机会,那种想走又走不了的恐慌开始四处蔓延。说来很怪,硕士毕业时找工作非常顺利,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命中率,有了工作经历反倒变得很难。

直到九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SHFGW的笔试,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面试,那个岗位是1:3的比例录取,面试那天有一人放弃,最终只有两个人面试,我的笔试第一,面试分数高于另外一人,就在我认为我终于可以离开的时候,却被告知面试人数不够1:3所以弃招。那种心情的起伏我而今还依稀记得。事实那份工作我并没有多喜欢,只因经过九个月后的等待后它变成让我离开的唯一稻草,当这跟稻草被折断,失望不可避免。

而在此期间,我在B公司意外有了调整团队的机会,那是唯一一次跳脱我负责的产品的机会,主管却希望我能留下。我思考了一天的时间,决定留下。当时的我觉得跟随的人很重要,后来才明白,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生活总会用戏虐的方式带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很快主管有了高升的机会,带领的团队恰巧是我原本要去的团队。结果却是,我留下了,主管走了。之后主管特意向我解释她的苦衷。其实我并没有埋怨的想法,因为留下,尽管是出于主管的意愿,但最后做出决定的是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不管是出于无可奈何还是利益考量,
我们都没有资格要求别人用你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待你
没有谁有义务考虑你的感受和处境
你能做的只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逐渐调整和改变自己
至今为止,主管仍是我在B公司颇为感激的人,直至日后我辞职,主管还送了我一块手表作为纪念。

之后我有了新的老总和新的主管,新的老总和主管明白产品做的好与坏与我本人没有直接关系,从来没有基于此给我任何压力,工作氛围轻松了许多。但我当时着实厌倦了这个让我身心俱疲的产品,非常直截了当的向新老总表达了我的想法,希望可以做我想做的T产品。事后我并没有完全成功,但至少让老总知道了我的想法。当然我也同时深刻的意识到,只要我在B公司一天,就不会有人接手这个岗位。事实当时但凡有机会调岗,我离开的意念都不会那么坚定。

我要做的,只有离开。这就好像有一件事坚持久了,就变成了习惯。你忘了起初的原因,只觉得应该把它做完。我跟自己做了个约定,14年之前如果能走就走,走不了,这辈子就留在锡城。

我依旧坚持投简历,陆续开始有猎头推介工作,但均不理想。13年中B公司上海总部内部竞聘,我考虑再三,决定一试。之所以再三考虑,是因为内部竞聘有一个很尴尬的流程,简历需要通过主管、副总、大老总,分部人力层层递交到总部人力,你想走的意愿表露无遗。但人有时候就应该任性一些,瞻前顾后,往往一事无成,当然这一次我依旧没有成功。

我起初并不抱有希望,因为人为因素很大。但意外的笔试通过让我重新燃起希望。面试那天一共八个人参加,J省只有我一个通过笔试,S市却有七个,地域倾向十分明显。结果果不其然,面试没有通过。整个内部竞聘的流程结束,已然13年11月。

昊子是我在B公司志趣相投的同事,有很长一段时间她被工作折磨的体无完肤,我们时常互相慰藉,为彼此打气。与其说是好友,更像是战友。也就是在同一时间,13年底,她突然辞职,远嫁加拿大,事先没有任何迹象。她离开锡城的那天,我们一起吃了早饭,互相拥抱,说着以后要常联系。我心里却明白,常联系这三个字,其实就是再见的意思。
人跟人的关系太脆弱
浓了淡了
来了走了
都自有它的时间点
 
 
---03---
我和自己约定的时间已到,整个人精疲力竭,有时候也在想,或许我跟锡城太有缘,不如随缘。行动派的我在一个月内迅速为自己买了一个礼物作为自己留在锡城的标志,当然这个礼物日后多少变成了我离开锡城的牵绊。我开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跑步、打球、旅行、练爵士、写小说、做义工,努力把所有空白的时间都填满。

之后恰逢我想做的T产品正值业务创新,创新产品业务流程复杂但创收不高,负责T产品的同事可能是基于此原因并不是很想做,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创新的产品由我来做。为了做这个产品,我当时经常晚上加班加点准备材料,为了确保答应客户的每一笔资金准时划付,在大额系统关闭之前忙的像狗一样。T产品跟我的业绩毫无关系,有同事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积极,其实我也不明白。但回看之后发生的事儿,有了离开锡城的机会也有源于当时做了这个产品。

14年初出差间隙,老总和主管突然说想派人去北京总部借调,我迅速毛遂自荐,老总说长期借调会很辛苦,我说没有关系。这件事周折再三,直到七月仍未成行。那时的我心态已经处于一个极易调整的状态,凡事尽我全力,但不强求。就在我以为借调的事泡汤准备去韩国旅行的时候,老总突然说,下周出发到北京,呆一年。对我来说是突然其来的惊喜。我旅行结束,便出发来京。

正如老总所说,辛苦在所难免。没有固定的办公桌,没有固定的工作事项,没有固定的住处。起初为了住宿不超标,我每天下班就到处去各家酒店询价,拖着行李不停的更换住处是家常便饭。

偶有一些我并不擅长的工作局,其中一次是在11月,那时北京俨然入冬,我把所有的同事送回酒店,抬着剩余的东西折返住处,路径西单的天桥,凌晨的西单褪去了白天的热闹与繁华,马路上空无一人,电梯已经停行,我只能搬着东西沿着台阶的步步往上挪,好不容易抬到上面还要再从另一端抬下去,着实太累索性就坐在台阶上听了几首歌。北京的冬天相较南方多少有些荒凉,光秃的树枝在夜空下格外的萧瑟,成群的乌鸦在枝头栖息,偶来的车辆从天桥下穿行,有那么一刻觉得世界好像静止。

有一次同事与我聊天,提及我来北京除了吃点苦其实毫无意义,我说,很多所谓的意义,只有在未来,你才会明白。

这些时光很近却又很远,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如果没有来京借调,我原本已经放弃离开锡城的念头。但正是这近一年的借调,我才决定再做尝试,我更改了简历,增添了我在总部的工作经历,不知道是源于这段经历,还是我自己本身的成长,我的简历又恢复了刚毕业时的命中率。五家机构的总部均给了我笔试面试的机会,我放弃了三家,面试了两家,均拿到offer,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

最终,我选择了北京,因为这里,有我努力过的痕迹。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质疑自己选择锡城的对错,但现在却觉得:所有在你生命中发生的事、遇见的人,都是你生命中本该经历和出现的,这些事、这些人自有它发生和出现的缘由,都教会你一些原本不知道的东西。

无论你走到哪,那都是你该去的地方,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该遇见的缘分。你所经历的当下,一定是你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EDN---
用文字留住时光



    关注 霍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