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与生理(一)1.4

 

三焦及其功能三焦是气机通调人体上下的重要通道。《内经》“灵兰秘典论第八”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到出焉。膀...



三焦及其功能

三焦是气机通调人体上下的重要通道。《内经》“灵兰秘典论第八”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到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与手少阳经相应,《灵枢》“本输第二”:“三焦者,上合手少阳••••••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一本作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难经》“第三十八难(论脏五腑六)”云:“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今匮要略》卷中“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证第十一”论述了部分三焦病之病机及病症寒热的表现。六朝医著《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脉证之法第三十二”发展了《今匮要略》之论,并强调了三焦气机运行的功能作用,云: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而卫出于上,荣出于中。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脉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主通阴阳,调虚实。••••••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故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宜修养矣。

上文特别指出三焦功能在于“总领五脏六腑”,宣统上下左右之气;指出炼养人体三元之气即在于三焦。但是,唐代也有道教内养家在注《黄庭经》中,把三焦排除在六府之外。如梁丘子《黄庭外景玉经注》注“六府修治洁如素”句云:

六府也,胆为一,胃为二,膀胱为三,大肠为四,小肠为五,脐为六,都府也。凡此六府,常须洁净。

又解“清夜醴泉通六府”句云:

    漱涌华池,灌沃舌根,流通大肠、小肠、胆、胃、膀胱、命门,乃六府也。

梁邱子注中以“脐”或“命门”代替了“三焦”的传统地位,反映了内丹炼养家对脐,特别是命门的重视。

宋代又有丹家重于对三焦的研究,这是可能是因为内丹炼养实践以体内无形之真气为核心,对人体内真气在人体上中下三焦的运行有着独特的体验,故内丹炼养家基于其实践经验,对三焦亦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真元门生李景元所著《渊源道妙洞真继篇》总结了历代医道二家关于三焦的论断,并进行较完善的归纳。《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上》首句即提出了三焦的问题,“或问经络。刘子曰:贵哉人躬,手少阳三焦经络,病症源流掣治。”李景元注解云:

大矣!奥运妙真,自古及今。故善言古者必有证于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为天之节气一十有二,人之经络以应之;周天度数三百六十五,人之气穴以应之。言人之九窍五藏十二节,谓手足阴各三焉,皆通乎天气时乎。斗柄方回,寅之泰卦,律中太簇,肇当孟春之月。古以子为元,今以寅为首,则天道南行,其象在上为人马宫,在下为燕,其气专在人之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言心与肺,同处上焦,上焦如雾;次肝与脾,共处中焦,中焦如沤;又其次,肾位处下焦,下焦如渎。三焦者,水谷之道路,神气之终始也。

李氏引述了《内经》关于天道与人道关系论述,从天人相应观出发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解释。他对三焦上、中、下分部及其功能的相关论述,基本上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的描述,把内丹炼养术中所重视的“神气”纳入三焦范畴,以三焦为“神气之始终”,把三焦在人体气化功能与以神气为药物的内丹炼养功夫联系在一起。

同样,李景元对三焦生理、病理分析,亦以《内经》为依据并有所发挥,特别是把经穴如气街、丹田、关元、劳宫等置于人体生命正常气化的过程中体现其功能,并介绍其取穴之法,足以补医经之论述不明之处,还进一步阐述了上、中、下三角虚实、寒热的病理特征。

有些丹经对三焦上、中、下分部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修真十书》“三焦(涌泉为足心也)”云:“心以上至泥丸,上焦;心下至脐,中焦;脐至涌泉,下焦。”

明清初期,丹家对三焦的关注重于内丹炼养过程中三焦功能是否正常运转。清初道医陈士铎《外经微言》探讨了三焦之火的生理与病理关系,“三焦火篇”云:

少师日: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与水相亲乎?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亲水而喜入于水也。盖水无火气之温则成寒水矣,寒水何以化物?故肾中水得三焦之火而生膀胱之水,得三焦之火而化火与水合,实有既济之欢也。但恐火过于热制水太甚,水不得益而得损,必有干燥之苦也。少师曰:然则,何以治之?岐伯曰:泻火而水自流也。少师曰:三焦无腑,泻三焦之火,何从而泻之?岐伯曰:视助火之脏腑以泻之,即所以泻三焦也。

文中阐述三焦火得特性,其功能发挥在于温煦体内脏腑之水,使之正常化的化物。又指出虽然三焦无腑,而通过相关脏腑发生助火,故治疗三焦火偏盛,则“视助火之脏腑以泻之”。从而,陈氏就极其明确的揭示出临床中治疗三焦火证之理论依据。

清代丹家张若虚《丹经指南》还从心与三焦的密切关系上,发挥了对三焦邪火的进一步认识,“三焦问答”云:

问曰:肺之为气,三焦起,三焦有名而无形。请问三角之所在?答曰:下焦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应,后对大中极,有二白脉自中而出,由夹脊而上贯于脑中;中焦在中脘,内应脾;上焦在膻中内,应心,气分布人身。方其湛寂,欲念不兴,精气散于三焦,荣华百脉;及欲想一起,欲火炽然。翕提三焦,精气流溢,并从命门输泻而去,其可畏哉!

张若虚指出由于心气与上焦相应,人的不正常欲念妄动会导致“浴火炽然”,使三焦约束精气功能低下,导致精气从命门直泻的不良后果。


    关注 wg5518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