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两:翰林曾国藩一年的交通费与文化办公消费

 

曾国藩京官初期每年收入约130两,而他一年的交通支出达到50两,文化消费达到61两。...


《给曾国藩算算账》摘录8
张宏杰著,中华书局,2015.01
焦 道


曾国藩是“圣人”,但年轻时依然难以脱身于官场文化和风俗人情,研究他的生活轨迹,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修炼、尺度、进退,进而看到更加活生生的历史。

一个参考基准是曾国藩京官初期每年收入约130两,而他一年的交通支出达到50两,文化消费达到61两。

第二章 道光二十一年京官曾国藩的衣食住行(6)



翰林曾国藩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如何,一年的支出又需要多少呢?我们在这一章从衣食住行等项来详细观察一下曾国藩的支出结构。
四、出行范围、车马支出
除以上诸种支出之外,对普通官员来说,交通费压力也十分沉重。清代北京道路都是土路和石子路,交通不便,特别是下雨刮风天常难以行走。加上衙门离住地往往有一段距离,所以官员们多选择乘轿骑马或者坐车出行。

虽有坐轿的权利,京官们往往选择坐车。因为坐轿开支太大。买轿子雇轿夫的钱不是普通官员能承受的。何刚德在《春明梦录》中说高级大臣一年坐轿,就要费银八百两,因为必须雇有两班轿夫,还需前有引马,后有车辆及跟骡。

坐车也有雇车与自备车之分。大部分中下级京官连车也买不起,只经常雇车。何刚德说:“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二十四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事较忙,添买一跟骡。盖当日京官之俭,实由于俸给之薄也。”

初入官场的曾国藩自然买不起轿子,但是他隔三差五会租一回马车,这也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开销。曾国藩的活动范围,除了偶尔到衙门、皇宫和圆明明园办公值班外,主要集中在宣南一带,比如琉璃厂、长沙会馆、湖广会馆。他的朋友们也大多居住在宣南。

统计这一年,他日记中提到去长沙会馆十五次,琉璃厂十三次,紫禁城(包括翰林院)七次,湖广会馆六次,文昌馆五次,圆明园三次,财神馆二次,出彰仪门(彰仪门就是广安门)送人离京二次,西直门外极乐寺一次。提到经过顺城门(顺城门就是宣武门)二次。曾国藩去圆明园、皇宫、翰林院等处自然需要坐车。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曾国藩日常用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车行雇车,定期结算,比如以上记载中数目较大者闰三月的“车行五千文,又七千五百文”即是。另一种是临时雇车,当时或者积累几次后结算,数额从二十五文到八百多文不等。需要说明的是,临时雇车的小额花费并不是每月每笔都记。

据此我们平均计算曾国藩每月用车花费为5579文,此数乘以十三(当年十三个月),再合计为白银,计50.58两。











五、文化消费开支
因为人文荟萃于北京,可以从容研究学问,所以京官之中颇不乏一贫如洗但嗜书成癖者,甚至有人为搜求古籍而抛却万贯家产。曾国藩虽然没有这样大的手笔,但亦“逛厂颇勤”。他京官生涯的日记共记了三年零八个月,其中有六十多次逛琉璃厂的记载。
曾国藩一生自奉颇俭,唯买书舍得花钱。晚年他在家书中说:“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于子孙,唯书籍尚需添买耳。”可见藏书是他一生的嗜好。经过在琉璃厂的数年历练,他已经成为淘书的行家,藏书之中不乏珍本善本。比如他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日买得一部宋版《广韵》,十分得意,夜间与朋友“痛谈”其快乐:

自署归,至同文堂看得宋版《广韵》,托张廉卿买得,漱六来,夜深去。傍夕李春甫来,夜漱六来,痛谈买得宋版《广韵》。

爱书如此,所以逛厂之时,一见到好书,难免即起争竞之心,以致他在日记中反省自己与人争购图书时心思如小人:至书铺,见好物与人争。若争名争利,如此则为无所不至之小人矣,倘所谓喻利者乎?

从他写给陈岱云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在买书时如何工于心计:买得北监板《二十一史》……仆在厂肆见此,视为至宝,即以百金为阁下购定。书贾云:《南史》二函,被他人借去未还。仆恐其嫌价贱而诡辞以求益也,乃曰:“虽无《南史》,吾亦买之”。遂捆载交芸阁带归。厥后交银与书贾时告之曰:“暂交七十金,待《南史》到时,再补三十可耳”。书贾亦甘心无辞。

除了买书外,买文具花销亦不少。翰林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准备朝考,练习所用的笔墨纸砚,均需自己购置。翰林写大卷之笔,必须用紫毫,取其“笔尖如锥利如刀”,易于用力,写字快。至于墨,因考时临时磨费事,一般都是买琉璃厂一得阁上好墨汁,每瓶墨汁约一两重,价自五钱至二两不等。

全年文化消费61.2两。

每天五分钟,高效读书、获取新知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焦道”公众号




信息爆炸时代,最宝贵的是时间!一个爱好读书的教书匠,希望把好书之精华与大家分享,精选、精摘、加以导读,服务大家高效读书、节省宝贵时间。


    关注 焦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