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论“以人为本”的工业大数据

 

当人和物的大数据没有连接起来之时,所采集的都是不全面的。...

名家灼见


"AR工业应用"公众号已开设专栏“名家灼见”,每周邀请增强现实
、智能眼镜、工业4.0、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分享他们独到的观点、经验和见解。
本期分享嘉宾是0glass CEO苏波先生,分享他对大数据采集的独家观点与见解。

在电影《永无止境》中,落魄的作家库伯服用药物后智商暴增,可以做到对世界上已存在的庞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10天内在股市就赚了200万美元,成为华尔街风云人物。虽然这种药物不一定存在,但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数据分析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 。
时代

大数据时代到来

上面所说的数据分析其实就是大数据,在今天的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大数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行各业,从国有大型企业到民营公司均引入大数据助力生产、制造、管理的各个环节,但是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否真如我们所预想的一样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大数据的目的是辅助、指导人做决策,它包含两个过程:第一个是大量数据的获取,第二个是对取得数据的分析优化。不少工业领域先行者,为提高自身在新时代竞争力,纷纷尝试引进大数据,但成功的案例却凤毛麟角。

最近有幸参观国内X公司一线生产车间为提高其生产效率及质量,引入大数据指导其工厂生产过程,将设备状态参数、计划执行情况等运行参数,以及质量、交货期等性能指标均采集数据化,并邀请专人为其分析,处理,满心期待的将决策应用在生产一线上,可惜几个月下来,效率未获提升,良品率也没有改善,还为企业增加不少负担,一场寄以厚望的数据实验草草收场,上面的例子表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实际确存在着两个关键问题。
过往

以物为中心采集

两个痛点

首先数据的采集高频但不完整。该工厂在整个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均设置数据采集,从设备各项参数,到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货物出厂验收指标,不可谓之不全,但再深究,整个生产环节操作者和执行者的工人的数据,如人的操作、生产习惯等却没有记录,记录不全、不准,分析和优化的数据少了最重要的一项,我们可想而知这个工业大数据方案的决策起到作用其实有限。



其次缺少人和物的互联。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阐明一个问题,工业4.0的核心生产资料到底是人还是物。

人才是工业4.0核心生产资料。很多人都认为工业4.0的是打造智能化生产和无人工厂,认为机器人将完全取代人,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依然是工业的主导者,即使由现在的弱人工智能时代到强人工智能时代,机器解决的依旧是带本的流程化工作,是要依赖人的管理,所以人永远是工业4.0的核心,也是所有工业革命的本因。各个行业落地工业4.0的路径或许都不一样,但都是在强调物联网和人机协作,一方面是工厂中人与机器的合作,另一方面是企业中管理人员与工厂人员的配合。

上面例举的X公司实际就缺少人物互联的这一环节。一线工人在生产时,需根据一线实时情况去做出合理的判断,例如充斥在一线生产环节的机床,利用润滑油循环流动,时刻对关键旋转位置进行润滑,降温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机器的温升可能是来自工厂内温度变动,可能是润滑油润滑不到位,还有可能是机器转速过快,这些情况均可能影响机器的温度,而操作人员却不能第一时间连接三个数据,并进一步对三个数据处理分析,来判断具体是哪里的问题,作出正确操作。



从以上分析可知人和物的大数据并没有连接起来。工厂中各个设备数据都是彼此孤立,任意一个单独的数据均是数据孤岛,没有真正与一线工人连接起来,并在工业生产这种对大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领域进行实时处理,产生生产价值,。现有工业的大数据均是以“物”为主导的大数据,而不是以作为工业生产资料核心的“人”为主导,因此对生产一线的指导效果差强人意。

背后原因

我们来研究下工业大数据的两个痛点。为什么工业采集不到人的数据?首先对于产业工人的管理者,他们无法实时管理工人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例如生产车间中流水线上的拉长、维修管道等作业需要进行管理的工人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人,他们使用人工监督、记录数据管理成本高,其次记录人员本身的记录错误、漏记、记录不及时等问题一直存在,影响数据的记录,最后人的操作数据难以数字化记录。



我们来看第二个痛点,为什么难以实现人和物的连接,因为一线生产工人始终难以装配信息化工具,将自身融入到互联网中,实时地获取和处理其他设备沉淀的大数据,从而对自身进行指导作业。奥迪汽车曾经在几年前作出尝试,在每个工人身上装配了iPad,进行数据互联,但问题是携带不方便,且影响工作效率。
现今

以人为中心

契机:智能穿戴设备AR的兴起

近些年,可穿戴设备中,AR智能眼镜的出现恰好解决了工业大数据的以上两个痛点。它具有实时互联功能,并且可以获取使用者——人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对获得的工业大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过滤,沉淀,清洗等一系列优化处理操作,或从云端服务器处理获取分析处理结果。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波音公司的计算机研究和技术组就已经尝试将AR技术应用于飞机制造中,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工作内容还比较狭窄,并且无法采集大数据。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0glass,原青橙视界)是工业智能化的先行者,从自主研发的硬件AR智能眼镜0glass到基于眼镜的Ngin BD SDK大数据引擎,立足工业逻辑,辅助与指导工业现场的操作,通过AR智能眼镜作为入口,成功解决了工业大数据的的痛点问题。



作用:如何解决大数据现有痛点

1、走完物联网最后一公里的工具

AR智能眼镜可实时获取人的数据。当产业工人佩戴0glass AR智能眼镜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作时,眼镜会实时正确记录每一个产线工人在一线的操作,自动起到对知识的过滤和沉淀处理,记录员工的完整操作过程,无论是正确操作、错误操作抑或是遗漏等,均可以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实时记录回传到企业的云端服务器,保证了整个工业大数据的完整性,同时解放了工人的双手,保证了效率。



2、连接人和服务器的桥梁

AR智能眼镜助力人实时获取物的数据。当产业工人佩戴0glass AR智能眼镜时,遇到特殊生产情况,如上面的温度过高,AR智能眼镜作为新一代的智能终端,调取所有相关大数据,利用PSS辅助系统,对少量的大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当数据量较大时,作为连接服务器和人的桥梁,实时连接云端服务器获取数据处理结果,以增强现实的形式智能呈现在产线工人的眼前,帮助工人作出决策,完美实现了工业物的大数据与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人的实时互联,完美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



相信通过AR智能眼镜作为工业大数据处理终端的不断推广,在工业领域大数据产生的价值会远远超过在电影《永无止境》中的价值,并且真正走向现实,为工业智能化的落地注入一剂强心剂。


“阅读原文”,了解用AR智能眼镜定义工业4.0


    关注 AR工业应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