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年!天津过年习俗,你还知道几个?

 

真多!...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老年头每年吃过腊八粥后,甜上了瘾的孩子们就唱起了这句歌谣,等着享受下一场口福,盼望着大人们快买些糖瓜回来。把糖瓜祭灶是“贿赂”灶王爷,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天津旧俗,腊月二十三天黑以后,就放起了鞭炮,鞭炮声中,一家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分而食之。这样过了甜蜜的“小年”,同时宣布“换饭”,就开始享受“过大年”的口福了。
二十四扫房子
天津人过年,讲究过个心气儿。
平日里,大家不会一家人翻箱倒柜地做大扫除,这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就安排在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把家中打扫的干净,扫掉四壁、墙角和顶棚上的塔灰,擦净门窗和玻璃,擦亮桌椅橱柜和各处的铜饰件儿,面板、菜板、锅盖、盖帘板儿等炊具也都要涮洗,里里外外一尘不染,以一番新气象辞旧迎新。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五这一天,要裱糊窗户。
旧时,由于房屋结构均采用四梁八柱,墙壁不承重,加之当时砖价昂贵,故民间建房多将房屋前檐窗台以上用木板装修。现在我们的窗花就是糊窗户演变而来的。
二十六煮白肉
煮白肉的说法据说是从北京传过来的。
这恐怕也与满族人祭神的习俗有关。因为满族祭粑所用的供品,全是白煮肉,所以形成民间也有吃白煮肉的习惯。旧时物质不充足,贫苦人家过年才能吃上肉,所以民间把煮白肉这件“大事”提上日程,哦对了,这个白肉就是我们说的肥肉~
二十七杀年鸡
“鸡”同“吉”,吉利、吉祥如意
其实,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准备好了。

在天津,讲究只能用公鸡,因为要取漂亮的外观和其雄赳赳的气派。另外,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上吃,需摆放在桌子中间,而且必须是整只放,不能切块。
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在过去没有速效发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搁, 发面不爱坏, 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 ,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这些带馅的。
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这发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来蒸馒头啦
因此民谣中自然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 这个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相亲邻居交换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讲究。

在天津,这一天开始贴春联,窗花,吊钱,可谓“二十九,贴到有。”
三十晚上闹一宿
守岁除夕夜
旧时腊月三十夜晚,人们吃罢年夜饭后,就按各自分工,各司其职。

家长主要祭拜神佛,祖先,迎接“全神下界”;

孩子们跑到户外放炮放花,妇女们忙着准备包素馅饺子的面和馅。

忙罢,全家老少皆围炉而坐,边吃干货,瓜果,边说古论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谓之“守岁”,大有守住丰收果实之寓意。
大年初一扭一扭
红红火火拜大年
大年初一扭一扭说的是真正春节到了,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格外欢喜。

三十晚上守岁到天明,初一家中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邻里亲朋之间也互相拜年。

这一天早起要放鞭炮图个红红火火之意,再者就是祭拜祖先。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迎婿日、姑爷节
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在天津也叫姑爷节,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初三合子往家转
正月初三吃合子,是天津的习俗。
“转”与“赚”是同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渴望。合子实际上是饺子的一种变形,他们的区别是形状不同。

合子是用两个面皮,中间夹上馅,上下捏合呈圆形,讲究的还要捏上花边。天津人对合子情有独钟,合子寓意着“和和美美”,人们希望居家过日子要和和美美。于是,盒子就显示出极大的诱惑力。
正月初五捏小人嘴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这天是吃饺子的日子,因为包饺子时,所谓“包”就是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边捏,在“破五”这天吃饺子,是取其捏小人嘴的意思。

这是把坏事的小人嘴全捏严实了,把小人的嘴全给封住了,使他们无从在给人说破话。还有一点,“破五”是过年的一个小段落。

过了破五,一切就慢慢恢复常态了,所有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大小商店,主要以过了破五后大年初六作为开市大吉的好日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上元节,也叫元宵节,俗称灯节。

届时,人们不仅要以花灯和元宵作为礼尚往来的互赠佳品,而且,无论男女老少,皆要走出家门,逛灯,赏灯,参与猜灯谜等娱乐活动。

天津人过灯节从正月十四就开始,至十六,历时三天。在这天,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

十五十六走百病
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
正月十五十六两日,天津民间盛行“走百病”的风俗。

旧时,每值正月十五夜晚,特别是正月十六一天,妇女们便三五成群结伴出游,一边赏灯闲逛,一边遛弯走除百病。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

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
中国以龙为图腾。
在大年正月祭祀祖宗。过了正月节,在二月初就开始祭祀图腾了。正月不剃头,到了二月二就结束了,人们纷纷在这一天去理发店打理自己的头发。

天津人在这天讲究吃“煎焖子”。这天的吃食用龙身的部位来称呼,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灰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出黄嘎儿来,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


    关注 天津部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