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魏延(5)子午谷之计,你们期待已久了吧

 

诸葛亮目光短浅!魏延冤枉啊!!正因为魏延提出了比诸葛亮高明的战略,所以遭到诸葛亮打压!!!不转不是中国人!!!!...



接下来,该说到千古争论子午谷了。

子午谷这桩公案,现在网上大家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蜀汉北伐,魏延建议出奇兵走子午谷攻下长安,诸葛亮不听,非要走大路。结果六次北伐一无所获。

随之而言,有人得出结论:可见诸葛亮目光短浅!魏延冤枉啊!还有人说,正因为魏延提出了比诸葛亮高明的战略,所以遭到诸葛亮打压云云……

本期,咱们就聊聊这事儿。



第一个话题:子午谷之计,真的是要直驱长安么?

关于这事儿,我们先要看看当时蜀汉北伐的地图。

从当时蜀汉占据的汉中地区(今陕西南部),到北伐的目标雍州地区(今陕西中部),横惯着中国西部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无论是蜀汉北伐曹魏,还是曹魏南征蜀汉,都必须穿过这条险峻的山岭。

一般而言,汉中到雍州之间,共有五条路。其中最东边的是子午谷,从汉中东部直插长安城下,最快捷。但这条路也最险峻,地形崎岖,不利于大军行动。这也就是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要走的路。

再往西四条依次是骆谷、斜谷、陈仓和祁山。



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一共有两个版本。比较详细的版本是这样的:

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简单说,就是魏延带着五千精兵为先,五千运粮队为后,从子午谷(第一路)奇袭,十日到长安,夺取长安后,诸葛亮大军再从斜谷(第三路)赶来,抢在曹魏东部大军之前与魏延汇合。这样,蜀军主力切断了曹魏关内外联系,把曹魏主力堵在关东,然后就可以趁机攻克雍州之地了。

不过,这个版本并非是三国志本传记载的,而是裴松之引《魏略》所书。众所周知,《魏略》记录曹魏本国的事比较靠谱,记录蜀汉和东吴的事儿就差点味道。

另一个版本是三国志魏延本传记录的,要简练得多: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个版本来说,并没有那么详尽的计划,只是要求自己带一万人马分头行动,甚至也没说要走子午谷。不过,战略方向还是很清楚,就是到雍州东部连结中原的要地潼关。从这个目的看,魏延依然是要出兵抢在曹魏主力之前,先截断关中到中原的道路。从这个角度说,取潼关比取长安更加现实,所以,本传这个版本有可能比魏略的版本更可信——同时,虽然没有明说走子午谷,但既然要取东边的潼关,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版本里魏延确实打算走子午谷的。



无论是《魏略》中攻取长安的详细版本,还是本传中截断潼关的简略版本,总之魏延的战略就是自己带一支五千或万人的精锐,先行截断雍州东部,等待诸葛亮大军赶到,从而收取整个雍州、凉州。

而诸葛亮反对此策的原因也很简单:太冒险了。虽然如果得手,确实可以一举占领雍州凉州,但如果失手,损失大大的有。

简单说,就是魏延提出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策略,而诸葛亮决定采用低风险、低收益的策略。这只是一个权衡利弊的问题,本身无所谓全对全错。可以体现魏延和诸葛亮的用兵风格差异,却不足以成为评价两人军事才能高低的尺度。

魏延作为一个大将,提出他认为好的法子。诸葛亮作为统帅,认为这个法子太冒险。于是,最终谁官大听谁的。这事儿到这里也就算完了。

魏延自己心里,当然难免郁闷、埋怨。但今天的网友,也有不少据此作为打倒诸葛亮的又一重案例,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失误,或者是存心祸国殃民。

第一种说法是:蜀汉以弱攻强,必须冒险,不存在万全之策。所以,诸葛亮不肯冒险,就是大错特错。

怎么说呢,要证明诸葛亮的策略大错特错,那么得反过来论证魏延这个子午谷之策,到底其靠谱程度如何,成功率多大,以及如果失败,风险损失多大?

咱们还是先看《魏略》的长安之策。这个计策的不靠谱之处是很显然的。长安守将夏侯楙固然是一个废材,然而废材带着兵马照样可以守城。按魏延的计策,这次战略的关键一个节点在于“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就是说,要夏侯楙听闻魏延威名,吓得弃城逃走,然后魏延才能趁机占领长安,并用长安的粮食作为军需补给。从古打仗,敌人吓得逃走了从而得利的不少,但把希望寄托在敌人逃走上的战略规划,恐怕不多。魏文长这里太儿戏了些。



(夏侯楙:虽然我是个猪头,但也不是猪头肉啊!)

接下来看看本传的潼关之策。相对来说,它没有长安之策那么浪漫,然而其希望也是魏延率领精兵截断长安道路,从而阻断来自东部的援军。而诸葛亮率领主力趁机略取雍州。

这就存在几个执行环节:

(1)魏延所部能截断潼关么

(2)魏延所部能挡住中原来的魏军主力么

(3)如果魏延挡住了中原来的魏军主力,是否魏军主力就不能再入雍州

(4)如果魏军主力不能再入雍州,诸葛亮是否能迅速消灭雍州的魏军。

遗憾的是,四个问题的前三个都不好回答。

首先潼关本是天险,魏延带一万人急行军,从汉中翻越数百里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然后还要继续向东走大路夺取潼关,这能否达到隐秘性?如果达不到隐秘性,那么凭强攻潼关,能否在关东魏军主力集结前得手?

其次,从第一次北伐来看,中原魏军集结的速度,很可能是超过蜀汉战前预估的。事实上诸葛亮228年正月派赵云走斜谷牵制曹真,曹真中计后诸葛亮主力出祁山,而曹睿二月就到了长安,然后派张郃飞速进军雍州偏西部的街亭,短短个把月就打了个来回。到四月,曹睿已经得胜回洛阳了。这种集结速度,换成就在洛阳眼皮子下的潼关,魏延除非走马夺关,否则根本没有围攻的机会。再说,魏延从长安往潼关进发的途中,面对的可不光是潼关本地守军和东部来的曹魏主力——当时大将军曹真的雍州野战军团也在中部蹲着呢,要来个腹背夹击,够小魏喝一壶的。(历史上这支队伍被诸葛亮派赵云勾引到斜谷去了。)

其三,就算魏延堵住了潼关,曹魏大军也不是说就不能入雍州了。潼关卡住的是黄河南岸,魏军可以从黄河北岸渡河到西岸到达渭北。虽然确实迂回了些,但当时这一片都是曹魏控制,魏延区区一万人马,难道还能把整个渭河平原全部控制?

所以,即使按照潼关之计,其中的每一步执行,也都很艰难。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取的是蚕食雍州西部的战术,选取的阻击地点是在雍州中西部的街亭,结果虽然南安、天水等三郡归降,但祁山、陇西等郡却坚决抵抗,吞吐不下,随后被张郃的大军来了个闪击战,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的缘故而导致街亭兵败。



(张郃:那是我厉害好不好)

而魏延的战略(潼关计策),则要把己方的阻击阵地向东推进数百里到潼关。这不但使得曹魏的战线缩短了数百里,更把长安城和整个曹真军团都装进了包围圈中。这个饺子馅,蜀汉军恐怕更难吃下了。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其实成功概率是相当小的。诸葛亮拒绝采纳,也不算什么错的离谱的事。

杀猪匠们的第二个说法是:你说子午谷之计风险大,好,就算他风险大,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可是你诸葛亮四平八稳的北伐,结果是最后失败了啊。这不是百分百不行么?万分之一希望也比百分百不行好啊!

这个逻辑其实混淆了“事前估计”和“事后结果”的差异。比方说在诸葛亮,他或许以为四平八稳北伐的成功希望是百分之二十,而子午谷不到百分之一,于是他选择胜算大的前者。但毕竟前者也有百分之八十可能失误,不能因为最后失误了,就认为他选择这个是错误的。

我们一生中总要面临各种选择,有些选择会让我们痛苦,有些选择最终不能成功。但你不能因为选A最后失败了,就反悔说选B一定更好。因为选B同样可能失败。

就好比,某企业家拿了一百万去做生意,结果最后遭遇不景气,赔个精光。这时候,你总不能说“早知道要赔个精光,还不如拿一百万去买彩票呢,说不定还能中大奖!”



(有钱做什么生意,过三关还不是美滋滋)

第三种指责是:你说子午谷风险大,可是子午谷就算失败,也不过葬送魏延那一万人嘛。而你诸葛亮四平八稳,最后街亭失手,损失不止一万吧?

这种说法同样有问题。首先街亭是否损失了超过一万,这个咱们可以讨论。就算街亭损失大大超过一万,那么,谁告诉你,魏延的子午谷如果失败,只损失一万人马?

魏延莫非是要求他自己带一万人去打下雍州,诸葛亮本部大军只需要在家看戏么?当然不是。魏延是要求自己带一万人突袭潼关,然后诸葛亮大军跟随接应啊!

就是说,如果采纳了子午谷之计,而又遭到失败(前面分析第一点,这是很可能的),那么不但魏延这一万人可能损伤惨重,跟进的诸葛亮主力也会遭到惨重失败。考虑到此时蜀军深入敌境,背靠斜谷、子午谷退路崎岖,主力可能到达长安一带,距离曹魏核心区域更近,那么损失很可能比历史上的街亭之败还要惨得多。

当然,假想位面的魏延带兵战潼关,其指挥能力比起历史上守街亭的马谡,当然要强得多,所以或许不至于像马谡那样在街亭违背命令上山,导致迅速崩溃。然而,这是魏延和马谡两人的才能差异,是用人问题,却不是子午谷之计和祁山之策的优劣。

事实上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继续沿祁山大路进军,而用魏延守街亭,说不定能成功拦截张郃,从而占领雍州西部数郡;而如果采用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却用马谡担任潼关阻击的任务,只怕比历史位面还要惨得多……



(马谡:我就知道一定会躺枪……)

总之,子午谷之策只是一个大胆军事设想,并不是蜀汉的救命稻草,也不是诸葛亮的大罪。

历史上,数年之后的230年,魏军从子午谷南征汉中,遇上大雨,栈道冲毁,吃尽了苦头。而明朝末年的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的岳父和前任闯王)带着数万人马从子午谷北上,陕西巡抚孙传庭设下伏兵,堵在子午谷北口。因为地势狭窄,高迎祥军前后不能救应,逃也没处逃,最后被俘虏后凌迟处死。从此李自成才继任闯王。



(李自成:感谢魏延,感谢子午谷)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签约号巴山夜雨涮锅)

(若您希望看到更多此类文章,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公众号名关注公众号“巴山夜雨小涮锅”,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后进入公众号关注。作者很感谢您的转发、关注和打赏)


    关注 巴山夜雨小涮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