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走,往更北的地方去

 

科隆,杜塞与罗瓦涅米。...



年末猝不及防实现了很多梦,有些是自儿时的梦幻,有些是近年来的梦想。感谢圣诞节和新年,德国高校一口气放了两周假。这两周我基本上一直在外面,在科隆待了几天,又去芬兰待了七天,从南德的弗莱堡一路向北,北至北极圈以内。风景是自小从未见过的奇观,一路惊奇,也一路收获。平安夜那天我在科隆大教堂脚下正式落实了对德国的憧憬,跨年夜那晚在极黑的森林雪原听过风声呼啸,见过跃动的极光,最后回去跟小伙伴在茫茫雪地仰头看巨大的烟火绽放。青葱时期对新年和圣诞的所有浪漫幻想不经意间尽数实现,有些飘飘然,可能老了以后会分不清到底是亲身经历还是大梦一场吧。

内容略多,得分两次推送。按时间顺序写吧,从科隆开始。

2016不太平。当我还在国内的时候,对德国的认知片面又狭隘,所听说的城市无非只有柏林科隆慕尼黑,因为科隆大教堂,于是潜意识就将整个德国的印象构筑在了这座双塔哥特式的建筑上面。这次圣诞前夕我去了科隆,跟几个小伙伴相处了很多天,度过了一个冷情却舒适的圣诞和生日。

我对于人际关系的评判总是比较谨慎,不太愿意坦诚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总觉得前一秒当众嘚瑟,下一秒就会有心塞事发生。然而当被德语折磨过两年重新在梦想的终点重遇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战友,完完全全已经可以成为随便就能聊通宵的朋友了。

说回科隆。

相比弗莱堡,科隆真的是巨型城市。虽然规模依旧远不如北京上海,但是在弗莱堡这座傻白甜的乡村蜗居太久,就觉得一个同时拥有地铁、轻轨和公交车的德国城市令人心生仰慕。科隆的交通并不是很便捷,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走的路线刚好是不太方便的那片区域,倒车次数总体来说比北京多,而且之中还需要走很多路。国内的人总是以为德国的圣诞节应该会很热闹,我到科隆的时候是12月23日,当时街上还有些人,但到了平安夜当年,街面明显就冷情了很多。因为圣诞节商店都要关门,于是我跟小伙伴杀进超市囤了好几天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以及饮料。囤积粮食的过程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有种小动物觅食将食物搬进洞里搓手等冬天的安全感。之后几天我们就在其中一个姑娘的屋子里宅着了。当时是三个女生一起住,其中一只还生病了,但是无碍,我们三个人都是属于手脚麻利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就起来做饭,给病号熬面糊熬姜汤,再缩在同一被窝里聊男神聊人生。我记得圣诞节那几天并不是晴天,时不时天阴下雨。可能另外两个姑娘不知道,当我自己一个人躺在沙发上听歌的时候,就觉得能跟志同道合的姑娘们住一间屋子真是太好了。包括去北欧的时候也是,也是跟另外两个研究生院的姑娘住在同一栋小木屋里,其中一个姑娘每天摆一桌子的丰盛早餐,窗外大雪,屋内暖光徜徉,一切恰到好处,静谧且幸福。小时候我总是梦想能跟朋友们天天待在屋子里,年末这个愿望不经意实现了,这种感觉竟比小时候想象得更要美好。

在科隆的时候没有特意去逛市区,就是在车上随意看了看。科隆曾经被战火摧毁过,但所幸的是科隆大教堂还屹立着,年末终于亲眼看到,觉得2016真的算是很可以了。科隆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我衷爱哥特式的一切,这种阴鹜诡谲的风格大概是我性格里别扭而执着的一点。教堂理所应当非常大,整个色调非常深沉,繁复的雕像和林立的小小塔楼令人心生喟叹。可惜的是我没进去,不过教堂内部的布置多是大同小异,所以只在远处拍了一张外景,觉得这样也就足够了。



【科隆大教堂真的太大了,实在没法拍到全部,即使是这个塔楼也是我站在很远的地方蹲着拍的……】



【圣诞节前夕,街道窗口随处可见这种偷偷摸摸的圣诞老人。这种场景,站在外面看挺萌的,但如果在里面睡觉,窗台上趴个玩偶就…………】



【科隆的圣诞市场很走心,比弗莱堡、柏林的都好看。可惜当天市场的人都收拾回家过年了,只有紧闭门窗的小木屋。】



【木雕,不知道是不是科隆特色。】



【这是生日当天的庆祝活动。蛋糕是超市买的冷冻蛋糕,蜡烛是帮助睡眠的香薰蜡烛,真是有够凑合。但这种凑合感却意外令人新奇。其实每年生日,年年重复那些无谓的形式多少让人觉得倦怠。凑合才是生活的本质。当晚另外两个小伙伴给我唱了生日歌,三人缩在一隅,房间冷情而空荡。我许愿的时候竟然没想到想要的,但还是随意凑合了一个愿望,然后吹灭了香薰蜡烛。】

圣诞节之后就去了杜塞尔多夫。杜塞是北威州的首府,现代化气息更重,是德国最大的日本人聚居地。我们理所应当排队吃了日料,然后逛了商业街,碰到了心仪的彩妆,买到了爱不释手的口红。



【当天天气很好,天空自带滤镜。】



【这个摩天轮比柏林的圣诞市场的那个大多了。我们去的时候圣诞市场正在拆除,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好,像热闹之后取下圣诞树上的槲寄生,电影散场后的咳嗽声,有种无力感。但当时是跟很多小伙伴一起去的,一行人有说有笑也挺开心的。】



【杜塞到处是卖日本特色的商店,当然,价格也非常非常不亲民。】



【蓝色的天和蓝色的莱茵河。心旷神怡。】

在科隆待了四五天的样子,因为恰逢圣诞,外面很冷清,所以也没有认认真真探寻过科隆和杜塞,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两眼。科隆留下了两处遗憾,是两个博物馆,一个是巧克力博物馆,一个是香水博物馆,但哪天去荷兰我估计还是会路过科隆的,所以到时候再去了却遗憾。之后我们就坐飞机赶去芬兰的赫尔辛基了。从地理位置上讲不远,坐飞机如果直飞两小时绝对够,但选了廉航就比较受罪。赫尔辛基算是芬兰最南端,但即使如此,纬度已经到了北纬60度。当夜直接坐上大巴一路往北极圈开,整整开了一晚上,中途在休息站休息的时候,就发现只穿一条绒裤就不太妥了。一晚过去后到了罗瓦涅米市,这是芬兰第四大还是第五大城市,纬度已经到了北纬66.3度,已经是踏在北极圈上了。

由于曾经被地理课本深深恐吓过,深冬腊月,当北纬40度的北京人民还裹在棉衣里瑟瑟发抖的时候选择去北极圈,其实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按照粗暴的理论,越往北极越冷,然而世界终究是我等无知人类探不到底的谜团,当我们下了车,在北极圈的城市落脚的时候竟然发现罗瓦涅米不比北京寒冷。除了雪大些,人少些,天色暗些,论温度这个北极圈城市的冬天其实并不凶残。第一站游览的地方是圣诞老人村

……说真的,你让一个摩羯座去跟一个由人类背书的圣诞老人合照,真的有点难度。

据联合国说,正宗的圣诞老人是芬兰的,然后芬兰火速建设圣诞老人村,修了许多小木屋和纪念品商店,给某个老爷爷额头盖个戳——你以后就是圣诞老人了,负责跟游客合照,记得微笑,然后就开始挥舞着宣传册招揽客源。所以去圣诞老人村我真的没法把重点放在圣诞老人身上,而是径直跑去北极圈的小亭子那给护照上盖了个章,这才觉得有点实感。

但是撇开那些吸引人的噱头,圣诞老人村比起国内的各种上古神庙,还是可爱多了。里面有断断续续的小树林,有小木屋和厚厚的积雪,还有亮着的小暖灯以及巨大的圣诞树和雪人,乍一看的确有童话的温馨。

到圣诞老人村是当地上午9点,但实际上天根本没亮,黎明是深蓝色的。



【这是上午九点,游客还没有来太多,静谧的样子的确像书里的童话世界。】



【一个糖葫芦般的雪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照出来竟然有种明信片的纸质感。这种小木屋其实更重观赏性,之后我们在北极圈也住小木屋,外观就没这么漂亮了。】



【一些游玩设施。】



【我很喜欢照树。其实并不清楚照片里的树是什么品种,但是又高又直,扎根在雪里,清冷却不萧条。】



【芬兰是冷色调的,因此一点暖色就会显得格外温馨。】



【这个似乎是原著居民的仿建房屋,忘了这个民族叫啥了,但服装服饰跟咱东北的满族和鄂伦春族挺像的。同一种温度,同一个审美。】



【圣诞老人村的纪念品其实没啥新意,感觉到处都是那种去义务20块钱买一塑料袋的东西,但放在圣诞老人村就能贵上天。但是别的不说,玩偶却有种迷之特色。不止是图中的麋鹿,包括兔子,哈士奇还有别的毛绒玩具,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蠢萌感,比国内的生动。于是最后我还是买了一只像驴一样的驯鹿。据说驯鹿是芬兰的象征。】

之后我们在罗瓦涅米吃饭购物,完了之后就继续坐大巴往北极圈以北开了。芬兰的行程目的是为了看极光,极光很脆弱,捉摸不定,必须要远离城市文明,去更原始的黑暗里探寻。出发的时间差不多是正午,中午一点多的样子。地理课本说,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之后太阳缓缓北移,当时是12月29日,北极圈以北虽然不至于二十四小时不见太阳,但白天依旧短暂,满打满算也就是四五个小时。图中是正午太阳最高的时候,不似国内太阳越过头顶,北极圈冬日的太阳只在脚边徘徊,仿佛一脚就能将它踢远。这辈子见过如落日朝阳般的晌午,也算是填了一桩心愿。之后太阳很快消失,而大巴继续前行,往北极圈更深的地方驶去。


    关注 奔跑的鲤鱼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