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让壮衣和壮锦回归家乡吧

 

壮乡已然不是壮乡。我想,这是我能做的。...







壮族,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族。在西南大地上曾经遍布她的身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她的面庞早已变得模糊不清。谁还记得她原本的模样?身处壮乡竟也无人知晓。我们似乎忘记了她的存在,就连最灿烂的“壮衣”和“壮锦”也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壮乡已然不是壮乡。



图:广西西林妇女在使用传统斜织机

摄:梁汉昌

撕裂的城镇隔阂,生活的压力逼迫无数淳朴的子民,背井离乡远赴城市寻找生计。他们离开了青山绿水的故土,离开了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离开了世代钟爱的自然美学,离开了壮衣、壮锦。作为没有通行文字的民族(古代),壮族的衣和锦是一种生活的象征,更是其文化精神内核的体现。衣服是人最本能的需求,而锦绣则是审美层次的更高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贯注,正是壮族在没有文字的背景下,依然得以传承不灭的重要因素。



图:广西隆林平流壮寨的夜晚,归人形单影只

摄:Diekey徐舒阳



如今,星空依旧,人去楼空。壮乡只剩下儿童和暮年老人相依为伴,大部分家庭支柱都要外出务工,奔波辛苦地换来勉强的维生,和一年只有一次的短暂团圆。他们已然无法回归山林,但我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重拾故乡生活的美好呢?

所以,我们发起“衣锦还乡”公益项目。通过解构传统纹饰,设计现代图形,制成新壮衣和新壮锦。衣可穿,锦可饰。探寻传承与创意的平衡,在生活中找到壮文化共融的可能。“衣锦还乡”不仅旨在让民艺回归生活,最终的目标是让离乡的壮族妇女、手艺人因此获得经济收益而回归家乡,使缺失的家庭恢复完整。虽然现在还做不到,但我们在努力。



图:云南文山壮族中年妇女教儿童刺绣

摄:梁汉昌



曾经,壮族妇女们用手中一针一线,织出了亲人身上的温暖和心底的思念。我们期望让她们获得更多关注、认可和爱。现在,一件生活便装的壮衣,一条壮锦的围巾,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可爱的壮族老乡们。
丨爱之壮衣丨
真正的壮族服饰典雅庄重,并不像电视上浮夸的舞台服装。壮族所从事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决定了壮族服装具有的实用功能胜过审美功能,在朴实中突显自然的品味。以传统融合现代的新壮衣,力求气质脱俗清新。让我们穿上吧,带着满满的自信,行,走,生活。



图:广西凤山那莫屯妇女在织布 摄:清穗



在款式的处理上,我们将壮元素概括并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这种设计的力量即并存了原生态的质朴,又与现代时尚相符。



图:在海量银饰、刺绣样式中设计师精心整理和挑选,为二次创作做铺垫

其中,最精彩的在于这次新壮服对于细节的处理:男款的由第一期的盘布扣升华为壮族雷王银扣,每一颗皆是由老银匠以壮族古法打造,光华内敛而别具匠心



图:再设计的银质雷王扣。壮族雷王是聚合神性和人性一身的人物,他即公正又贪婪;他即受人敬畏又被人民复仇。这款云雷纹饰的圆扣,是世间矛盾体的缩影,对立而统一。



女款大衣的袖口精心挑选了南丹壮族的娃崽背带双鱼相濡以沫壮族手工刺绣,由手艺纯熟的绣娘花费数日精心绣制,斑斓色彩带来的是惊艳之美



图:选取这款娃崽背带上的纹饰,是经过慎重决定的。除了它造型的独特、线条的律动和色彩的美感别具匠心之外。鱼在壮族里是双生多福的吉祥物语,相濡以沫也是壮族出世的哲学之一。背带,它深刻的保留了壮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希望和历史的襁褓。



画龙点睛的装饰,为朴素的衣裳添加一道光芒。回归传承,再造时尚。这次,重新定义壮服。



乌浒:广西壮族先民之别称,最早见于《南方异物志》。这款男士大衣面料厚实,款式极简。气质粗犷无比,成山河一色。故取名拥有部族气质的“乌浒”。(目前已开始销售)摄:三亩红





答箫:壮语Dah sau 的谐音译,意译是美女的意思。中文含义又和“相濡以沫”的壮族双鱼纹样的合应歌声相吻合。女款整套服装典藏优雅,韵味十足,故取名“答箫”。(目前开始预售)摄:三亩红

丨爱之壮锦丨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这种利用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曾经是广西工艺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图:广西宾阳壮锦厂女工在制作壮锦

摄:梁汉昌

清·沈日霖《粤西琐记》载,“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灿烂,与缂丝无异,可为裀褥,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清代壮锦图案繁密而富有韵律感,色彩鲜丽明亮,质地坚牢耐用。连清代有名的五彩被面锦——“锦缎”的图样,也明显出自壮锦而加以发展。


图:广西龙州金龙壮寨在晒壮锦

摄:梁汉昌





图:广西宾阳县壮锦 1940年代。以八角纹等几何纹织造而成。宾阳壮锦工艺精湛细致,其图案纹样有着古朴的艺术风格,以几何纹样为主。用色方面,大胆简练、色调明亮,有很强的装饰性。收藏:王增业





图:本次新壮锦围巾所采用的现代广西宾阳壮锦厂的纹样,它将以约宽5公分左右的“芯”,出现在围巾样式之中。(目前未开始销售,产品图敬请期待)

熟悉壮文化的人都知道,“勒墨”是《一幅壮锦》里的“大儿子”。他辜负了阿妈的嘱托,未能找回遗失之锦。他自觉惭愧,不敢归家,于是从此浪迹天涯。这组作品取名“勒墨”之义在于,
勒墨变成了我们?还是
我们都已变成了他。如今壮族母亲年迈苟活,他应踏上重寻壮锦之路,完成早已迟到的嘱托。
采用壮锦作为围巾之芯,外部依然采用现代舒适的面料。这样适于在寒冬里温暖我们的身体,也可以温暖思乡游子的心。新壮锦围巾未正式上市,敬请期待。“壮芯”不已。
丨只有20套丨
此次购买壮衣和壮锦,希望大家撇开情怀。虽然被赋予了太多意义,但我希望你们注意到是产品品质和感官效果。一件衣服,是你对待生命的态度。或典雅面对,或精致面对,或感性面对。衣服,是你身体的容妆,是你另一层肌肤,是你面对生活的态度。本次上线的新壮服限量20套售罄即止,不再生产。




PS.底部识别二维码可购买新壮服。

本次的衣锦还乡计划中,壮衣定制部分来自越人歌新壮服品牌;壮锦版块的原料置换于广西宾阳县壮锦厂,以扶持其运作。




壮服设计师





广西艺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师、广西越人歌壮服品牌创始人、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服装设计师。迄今斩获国内外服装设计界数十项大奖,小有盛名。



耗时八年,打通时间与空间的脉络。我踏遍西南上百个原始村落,寻访数百壮族织女绣娘,推敲设计数十款衣形样式。只为一件壮服。这件情感浓郁的新壮服,想成为你逛街、上班、旅行、赴宴都能胜任的着装。



图:陈天在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学习和创作



壮锦设计师



穗壮志公益发起人、广西壮哉品牌设计创始人。数年间,举行的壮族设计展览、行业沙龙、壮族文化公益活动,并获得国内外、社会和业界广泛认可和关注。



清穗的生态化设计是以壮族为样本,对民族与世界、个性和共性的艺术探索,通过大量采集最本真、最自然、最朴实的民族意识,去深度概括壮族艺术形态和普世存在价值,最终以视觉传达将壮族文化广泛普及。



图:清穗在采风、创作、演讲、展览

我们害怕失去家园,我们更害怕璀璨文化的消亡和流失,害怕对美好生活失去信心。壮衣和壮锦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千年壮文化的集成缩影。
我们向全社会招募守护和推广壮衣、壮锦的传承卫士,昵称为——锦衣卫。希望用大家的力量众志成城,通过更富有创意、互动、传播、跨界的方式,策划执行展览、沙龙、创作等内容影响更多人一起爱上壮族、爱上文化。




招募锦衣卫条件


  • 或有激情不懈的热爱,
  • 或有广阔的人脉资源,
  • 或有牛X的销售渠道,
  • 或有雄厚的资金,
  • 或有独树一帜的创意,
  • 等等。
锦衣卫,一份特殊的守护


壮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帮助,更需要一个一个被世人发现的机会和愿意了解的目光。我们渴望社会承认她的价值,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让衣锦还乡,让家庭圆满,让文化传承。
   


联合发起

壮志公益

越人歌壮服

三亩红

我在咖啡图书馆
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




    关注 壮家清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