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人丨世代守护的技艺——「煌园油纸灯笼」

 

依靠灵巧的双手承载宝贵的记忆,将精细美妙的手艺在一竹一纸间鲜活。...

更多原创内容,点击上方“澄海人物”一键关注
文 / Fatty
美编 / kiki
摄影 / 澄海阿舅、 R-S
▲陈周茂 煌园油纸灯笼传承人
几百年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的精工手艺修饰着这块悠然、古朴的村落;那些独特的民俗乡风润泽成细腻广阔的光景。理想总在遥远的地方闪烁,门前油纸灯笼看着被人遗忘的故事的来龙去脉,燃烧一生的热情至灰烬,驱赶黑暗。
/ 潮 汕 · 写 灯 笼 /


➤油纸灯笼自战国时期便流入中原地区,这门古老的民间传统手艺,伴随着手艺人对工艺品质的追求,从劳累的身体到内心平和安定的过程享受。旧时每逢喜庆佳节,潮汕各大家族便会挂起「写」着姓氏灯号的油纸灯笼,每一盏灯笼上的字都由手艺人一笔一划亲手写上,手艺人不仅要精通文墨,更要对各姓氏灯号倒背如流。像被赋予灵魂,把宅院照的透亮。



「柴胡,竹絮,枳壳,破旧张纸防风,生地不可无,熟地无也可。」在过去,从官府衙门、宗祠、宫庙到宅院一年四季常挂灯笼,以示张灯结彩、财丁兴旺。每个灯笼上写着各姓氏的灯号和寓意平安吉祥的赠语。



「煌园」内大大小小的灯笼半成品悬挂着,刚受邀新加坡潮州节返乡赶制灯笼的陈周茂,边编制着手中的竹篾,向我们说起关于这座宅院沿袭了几代人的精巧工艺。温和谦逊的言语间是对传统工艺日渐式微的无奈与惆怅,双眸注视手中的竹篾,像在追忆怅然年华。





“这门手艺到了我们这代以后很难再传承下去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也没有时间。单单学习把竹篾编制成灯笼胚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换不回的悠悠时光,吞噬着漫漫长路,世间百态填满行囊。



/ 一 人,一 椅,一 灯,一 生 /


陈周茂,煌园油纸灯笼传承人,自小耳濡目染习得制作灯笼的手艺。祖辈从清代起继承这门传统技艺,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制作灯笼这门老手艺中。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手艺,编制的每一盏灯笼,都是有灵魂、有温度的个体。



➤一个手艺人,包裹着一个家族世代变迁的故事,渐渐失传的老手艺,凋零在山水环抱的村落。像是被时光遗落又被眷恋,在哗闹覆盖的世间存留着一份专注的灵魂。陈旧的白砖墙,弥留着上个世纪的痕迹。招展错落的绿植在风中低语,像在诉说居所里的千变万化。



➤破竹削成薄薄的竹篾用水沾湿,陈周茂娴熟地交错手中的竹篾。“编制灯笼最好的不是今天这样晴朗好天气,竹篾会很快被风干,有一定湿度编制起来更顺手,拿到竹篾用水沾湿也是这个道理。这间宅屋阴凉、潮湿,这也是世代传承着编制灯笼这门手艺的原因。”编好的灯笼胚剪去多余的竹篾,贴砂纸、写上姓氏的灯号、上桐油晾干、把提竿按上,油纸灯笼才算完成。



➤每一样从守艺人手中成形美丽的零散的物体,灵魂连接自然,编制出淳朴自然而充满灵气的物品。门前挂着的油纸灯笼仿佛跌进时光隧道,保守着自然纯粹的传统气息,手掌粗糙,屏声静气,一竹一纸凝结了手艺人的人生画卷,不自觉表达他们的心境。财丁兴旺、福德绵长。



「澄海人·物」品牌所有权
归崇尚策划设计有限公司所有


    关注 澄海人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