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补泻《三》

 

“阿是穴”的命名与由来“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一般无固定的部位,以局部压痛点来定穴位。早在2000多年前《灵...





“阿是穴”的命名与由来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一般无固定的部位,以局部压痛点来定穴位。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经脉篇》中就有以痛为输的记载。《医学纲目》中把压痛点称为天应穴。
“阿是穴”的命名与由来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一般无固定的部位,以局部压痛点来定穴位。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经脉篇》中就有以痛为输的记载。《医学纲目》中把压痛点称为天应穴。电针能代替古代补泻手法吗?电针是通过电针机将微弱的电流输送到穴位上,使人体??局部的神经、血管、肌肉兴奋或抑制,从而调节功能平衡,达到消炎、止痛、解痉、活血、消肿等功效。电针可以用来部分代替医者在病人留针期间的行针手法,减轻术者工作量,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古代的补泻手法已有悠久历史,行针手法在人体也产生一种微电流,但不是从外来输入的,而是术者操作时毫针与肌肤摩擦所产生的生物电流。补泻手法是根据病人身体的寒热与虚实、正气与邪气盛衰的情况进行施治,经拈转、提插,病者随之出现的酸、麻、账感循行传导,幷转化为治疗效应;电针治疗,则是因输入助电能,使毫针与肌肤一起跳动,幷不需要术者施行手法,故没有针感上下左右传导作用。临床实例表明,大多数病人使用电针有效,用补泻手法也有效。但也有少数病人用补泻手法无效,用电针有效。亦有少数病人用电针无效,用补泻手法有效。两者优缺点比较,补泻手法可以灵活掌握,因人、因时而异,行针产生的电能来自人体本身的生物电,不易被机体所适应。电针机的被型较为单一,机体则容易形成适应性。有些学者认为电针是一种外来电,如对刺激强度、治疗时间掌握不当,会干扰人体的生物电场。如痿症病人用电针治疗后,常常感到患侧肢体比治疗前更疲劳,更无力,肢体温度也会下降,持续2-4天才能消失。用手法治疗不仅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且感觉轻松舒适。又如视网膜色索变性患者,采用同一组穴位,如用手法治疗,针感可传至眼部,视力改善,可以持续14小时之久l使用电针治疗,则无针感传导,视力改善也只能维持2小时便恢复原状。综上所述,补泻手法与电针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两者不能完全互相代替。刺血疗法治疗哪些病刺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根据“宛陈除之”的原则,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针刺,得气后出针令其出血,或用锋利三棱针刺入络脉(身体浅表的静脉血管),可加强舒经通络,祛瘀新生之力。作用有①泻热,常用来治热病不退;②止痛,如神经性头痛,病经,坐骨神经痛等;③降压,刺肝经泻热平肝,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④消肿,跌打损伤局部肢体肿痛者,局部浅刺令其出血,肿痛自除;⑤强心,急救,刺十宣出血等。补泻手法对每个人都能起作用吗?补泻手法只有在病人身体中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兄只对虚证和实证患者才起作用;对健康人和不虚、不实患者使用补泻手法不起作用,这符合《内经》所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理论。对古代的补泻手法有何看法?古代的补泻手法,是古人根据《内经》“盛(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理论,经过长期演变所形成。有30多种不同的方式,它是运用古代自然哲学演变而来,有些则是主观推测巧立名目独创而成。因此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校对古代补泻手法,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古代补泻手法,距今己2000多年,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应对古代补泻手法进行科学实验,或临床验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什么是表里经取穴法?是根据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的一种取穴方法。分别手太阴肺经病变:如咳嗽、发热。胸痛等,可取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穴治疗。什么是接力针刺?接力针刺是一种多针刺法。当某经络发生病变时,引起肢体麻木,且病者对针感不易得气者多用此法,以疏通该病经的经气。在预定针刺经脉循行路线上,按向心方向成45度角度斜刺,一针连接一针顺序针刺,直至使针感越过病区为止。


    关注 岐黄针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