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补泻《二》

 

什么是取穴少、多占经?取穴少,多占经,其含义是如果取决4~5个穴治疗疾病时,腧穴不应该在职知或者条经脉上,可...





什么是取穴少、多占经?取穴少,多占经,其含义是如果取决4~5个穴治疗疾病时,腧穴不应该在职知或者条经脉上,可以多占几条经脉,从而达到多经脉治疗效果。什么是邻近取穴法?凡病证出现在某一个部位,即在某部位附近取穴,,急慢性疾患多用此法。什么是局部取穴法?凡病证出现在某部位,即在某部位附近取穴。对脏腑及深部以及慢性疾病,多用此法。怎样从年龄、体质强弱定留针时间?婴幼儿形体弱小,脏腑气血未克,不留针,应疾入疾出浅刺;儿童期发育还未成熟,神气怯弱,难以承受外界刺激,留针时间要短;青壮年体质强,患病时,一般来说正气盛,邪气衰,经治疗易康复,留针时间可短;老年人士般来说年老体弱,患病时正气衰,邪气盛,病程长为其特点,故根据具体情况,留针时间稍长。什么是多经取穴法?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复杂的,因此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要考虑多条经脉的病变,可以采取多条经脉的腧穴来治疗,但要遵循取穴少多占经的原则。透针临床怎样应用?凡能透针的穴位,都可以透针,但必须掌握好适应症及透刺方法,还必须了解透刺的部位是否适宜透针,以防损伤器官组织、血管。如面神经麻痹久治不愈,从下关透太阳,地仓透迎香,地仓透下关。偏头痛,额厌透悬厘悬颅。神志疾病,上星透神庭,百会透四神聪。智能低了儿童,哑门透风府。外感咳嗽,列缺透本渊。心胸腹疾患,内关透外关。腹中寒,膝肿痛,阳陵泉透阴陵泉。足跟痛,腰背病。昆仑透太溪。便秘,支沟透间使。胃下垂,中脘透梁门。面肌抽搐,后溪透劳宫。中风偏瘫后遗症,指拘挛伸张困难,后溪透劳宫,外劳宫透内劳宫,合谷透劳宫。肩周炎,肩贞透对应点(腋后纹头上一寸)。透针还可循经脉走向斜透法,连接针透刺多用于四肢疾病。强刺激是泻,弱刺激是补对吗?这种提法目前尚有争议,据历代有关针灸文献记述,发现一般补法的刺激较强,而泻法的刺激较弱。以烧山火补法、透天凉泻法为例,行针时拇指向前,食指后退为补,拇指后退、食指向前为泻。手外科专家认为,拇指作用占手功能一半,拇指向前,食指后退搓拈线绳时容易紧,反之不易紧,因此从力学观点可以认为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拈转,功率比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大,前者是补法,后者是泻法。又如烧山火补法拈转9次,透天凉6次,前者次数多、刺激强,正是补法,后者次数少、刺激弱,正是泻法。又如提插,反复向下用力插(重按)、轻轻向上:提(轻提)为补;反之轻轻向下插(轻插)、用力向上提(重提)为泻。前者针感多强,后者针感多弱,因此有人提出强刺激是泻法、弱刺激是补法与实际操作不符。又如晕厥、休克患者,表现面色苍白、汗出如珠、头晕眼花、心悸、四肢颇冷,甚则不省人事,血压下降,乃是一派虚象,治则应是补法,取比较敏感反应强的穴位,如人中、合谷、涌泉,用强刺激手法,使其苏醒。如把强刺激说是泻法,与临床实际情况不将。所以针刺补泻与强弱刺激不能机械地划上等号。??平补平泻,古与今尽同否古代平补平泻与当今的乎、平补平泻有不同之处,如《神度经》记载的“平补平泻”乃是指施针时先行泻法,泻其“邪气”,后用补法,补其“真气”。杨继洲对平补平泻的应用为“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它是指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补,动而伸之是泻的提插补泻。现代针灸界对“平补平泻”,强调手法上一个平字,也就是一个均字,与古代平补平泻的操作方法截然不同。当今平补乎泻方法是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拈转。运针时不快不慢,针下有一种舒适感觉为宜,它是一种不补和不泻的针刺方法。留针时间是否每个病人相同?留针是指针刺得气后将针置留于人体穴位上,以便运针,加强针感,达到持续刺激作用。不论针什么病证均用相同时间留针是不当的,能否正确掌握留针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怎样从病证中决定留针时间?Ⅰ、寒证与热证:寒证宜用补法,久留针;热证宜用泻法,不留针,若留针时间宜短约为5-10分钟。Ⅱ、虚证与实证:虚证宜用补法,久留针;实证宜用泻按或刺血法,不留针,若留针时间要短约为5-10分钟。Ⅲ、痛证:分急性与慢性病证,急性宜用重刺激,留针时间短;慢性痛证一般用轻刺激,久留针效果好,如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肩周病、胃脘痛等。Ⅳ、寒厥与热厥:均应久留针。寒厥乃阳气衰微,四肢不温,手足冷,下利不消化食物。热厥乃热盛所致阳气郁闭所引起的手足逆冷证。久留针以疏其气血,调其寒热。Ⅴ、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留针,如面肌痉挛、破伤风痉挛,留针应较长时间,这样疗效才好。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时间短;病情重,久治不愈者,宜久留针。留针时间是否每个病人相同?留针是指针刺得气后将针置留于人体穴位上,以便运针,加强针感,达到持续刺激作用。不论针什么病证均用相同时间留针是不当的,能否正确掌握留针时间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怎样从病证中决定留针时间?Ⅰ、寒证与热证:寒证宜用补法,久留针;热证宜用泻法,不留针,若留针时间宜短约为5-10分钟。Ⅱ、虚证与实证:虚证宜用补法,久留针;实证宜用泻按或刺血法,不留针,若留针时间要短约为5-10分钟。Ⅲ、痛证:分急性与慢性病证,急性宜用重刺激,留针时间短;慢性痛证一般用轻刺激,久留针效果好,如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肩周病、胃脘痛等。Ⅳ、寒厥与热厥:均应久留针。寒厥乃阳气衰微,四肢不温,手足冷,下利不消化食物。热厥乃热盛所致阳气郁闭所引起的手足逆冷证。久留针以疏其气血,调其寒热。Ⅴ、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留针,如面肌痉挛、破伤风痉挛,留针应较长时间,这样疗效才好。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时间短;病情重,久治不愈者,宜久留针。局部围针刺法的临床应用局部闷针刺法属《内经》刺法范畴,适合治疗局限性病灶。围刺方法根据发病部位深浅而定,有斜刺和直刺。在病灶正中刺一针,病灶周围呈环形刺3-4针,病灶大者可两层环形刺5-8针,针刺深度到达病灶横径2/3。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及脏器。临床用于治疗腱鞘囊肿、乳腺增生、良性乳腺瘤、甲状腺肿大、甲状旁腺良性肿瘤、淋巴结肿大、网球肘、肌腱炎、腱鞘炎、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炎、梨状服损伤、外伤性血肿等。


    关注 岐黄针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