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懂你,不易》

 

古今词人词句无穷尽,而千百年才出一个王国维,才有一部《人间词话》。人世间就一个你,懂你的人又有多少?...



懂你,不易

 


周末晚,与回乡创业的闺蜜视频聊天。聊到最近读过的书,说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感慨“解人正不易得”。

闺蜜低首敛眉,沉默半晌平静道:“知道我为什么突然离开Z市吗?”闺蜜在Z市打拼近10年,不知道咬着牙挺过多少个艰难日子,终于扎根下来,却在元旦来临前夕,毅然回乡。“我离开了一个人。”她微笑,眼眶却红了,“一个我用尽全力去懂得、去理解的人……你不知道,很多时候越懂得越心寒……”

诗词其实都是隐晦难懂的。王国维在分析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时,感叹“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才是全词的词眼,无奈千百年来文人们只知道“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妙处,真正懂词、懂词人的还是太少。

大学时代特别喜欢古典文学。讲到楚辞,老师分析屈原,说他常以“美人”自居,有明显的同性恋倾向,又时而香草时而蕙兰,有明显的精神错乱神经分裂。当时很多同学嗤之以鼻,愤愤不平,有的甚至因此拒绝上课。当年幼稚,读不懂《离骚》里那些艰涩文字,更难以理解屈原那颗绝望而热切的心。我一直无法理解,能写出梦幻般瑰丽文字的人,那样热爱生活,怎么就轻易地放弃了生命?

后来读《渔父》。渔父问出了我的疑问。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问:“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屈原答:“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现实摆在眼前,道理我们都懂,他不仅做不到同流合污,就连沾上尘埃都生不如死!浮浅猎奇的人,看到的是他对楚王的爱恋;轻佻放荡的人,看到的是他字里行间的妩媚;而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人们,把这些猜疑当作谈资笑谈广而告之。只有渔父知道他是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一直想,为什么渔父不阻止他投江?后来明白了,这就是懂得。如果渔父不是屈原本人,那一定是非常懂他的人。

奔走红尘,年岁渐长,经历日多,愁绪愈深,恍惚间理解了许多诗词里的悲哀、无奈与绝望。中国文化含蓄隐晦,文人的情感不允许直白流露,要读懂一个人、一首诗一首词,必须深入了解那个时代、那个人物的周遭境遇,这需要沉下心来钻进他们的世界,需要忘我的专注。屈原的悲哀是“美人之迟暮”、是“众芳之芜秽”,李煜的悲哀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璟的悲哀则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关于李璟,有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他让乐工去演奏曲子,乐工反反复复只唱一句诗“南朝天子爱风流”,作为君王,他当场幡然大悟:“他这是在说我呀,说我不理国政,每天听歌看舞呢。”李璟不是昏君,对于家国处境他十分明白,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和他的臣子冯延巳、儿子李煜一样,骨子里只是个软弱的文人,无力挽狂澜,无方救南唐。“菡萏香销翠叶残”正是当时南唐的写照,左右受敌,危机四伏,一切的高贵美好都正在香销玉损的路上。而作为国君的他,却只能“西风愁起绿波间”,这是怎样无望的悲哀!这悲哀延续到李煜身上,便成了永无止境的绝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恨什么?也只有最懂他才能理清楚吧。

人都受限于认识、经历、时代和情感的局限性。古时候禁锢人们的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今天的我们看似很自由,实则禁锢、戒律更多。如今,我们的语言更直白,时间更宝贵,感情也更加真假难辨了。要完全信任一个人,懂得一个人,非常之不易。

闺蜜做财务工作,冷静理智,爱上一个舞文弄墨的青年才俊,爱得卑微深沉,投入得异常彻底。男人始终不冷不热,却也不离不弃。岁月如梭,转眼,她年过30。男人也准备结婚了,新娘不是她。视频里,她始终微笑,苦涩而决绝,“有一次,我问他如果在战乱年代,你要出门打仗,会怎样安排身边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把她安顿好,带你在身边。我问,是因为我是你的最爱吗?他答,不,因为你最懂我,你能给我力量。”她低眉顺眼,声音哽咽,“我用尽一切去懂他,体贴他,他最终爱得是别人,娶的是别人……”

我无意去辨析爱与懂的异同。懂跟爱不一样,懂得意味着牺牲与隐忍,爱往往是占有和保护。愿意付出所有去懂你的人,一定非常爱你。然而我懂你,却未必能得到你的爱。就像闺蜜的男友,他很清楚谁懂他,也很清楚他爱谁,从懂的一方汲取力量,给爱的一方倾心守护。以为一句“我以为你懂我”,可以抹掉恩怨情仇,可以化解内疚自责,却不知正因“我懂你”,才情愿被你伤得彻底。

古今词人词句无穷尽,而千百年才出一个王国维,才有一部《人间词话》。人世间就一个你,懂你的人又有多少?

闺蜜抹掉眼泪,粲然一笑:“创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现在开始,不再委屈自己,不再费尽心力去懂谁,漂漂亮亮地做自己,爱自己。”用心生活,一直漂亮下去,懂你爱你的人,一定正在赶来的路上。


    关注 管笔素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