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少林】开启智慧,点燃心灯(1)

 

少林寺能不能兴盛,就要看我们对僧才的培养了。少林寺真能到了禅师如林那一天,才是真正中兴到来的...

        少林寺能不能兴盛,就要看我们对僧才的培养了。少林寺真能到了禅师如林那一天,才是真正中兴到来的那一刻。

现在少林寺禅堂里的一些中老年僧人是相当优秀的,他们的修持、学问、见解都很好,另有相当一部分很年轻的僧人,还有待于培养,有待于提高。

少林寺仅通过用少林功夫传播发扬禅宗文化是不够的,还要用问禅的形式来发扬禅宗文化。

遵循佛教的传统,每年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都是结夏安居的时间,安居期间以讲经说法为主,从而有了夏讲冬禅的佛教传统。现在,举办佛教夏令营、讲经论、短期出家体验禅修的活动很多,对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影响比较大。举办这些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与佛教互动的平台,这对弘法利生是有推动作用的。我们少林寺也应当做点什么,和外界互动起来,让外界了解少林寺,了解佛教,做出少林寺的特色。为此,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问禅活动,以问禅为主题,下面有一个系列,比如机锋辩禅、书法、摄影、名师讲座、祈福活动、朝圣礼祖等等,即能宣扬佛教的义理,也能办出自己的特点。

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机锋辩禅活动。全国各地的寺院以讲经、体验出家生活为主,保持传统。我们结合祖师的机锋、西藏的辩经、英国大学的辩论赛,综合几种模式,推出机锋辩禅,让四众弟子都能参与。



所谓机锋,禅宗用以比喻敏捷而深刻的思辨和表达的语句,禅家多用机锋之言,来验证对方的悟道程度,机锋是做一个禅师应具备的能力。僧人这种能力的提升,对提高他们的学识,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是及其有用的。

禅宗将历代高僧的言行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成为修行坐禅者的一种思考对象,成为他们的座右铭,我们将这些参禅者可研究的问题和言论称为公案。公案中所表述的现象和言论,不仅有权威性,还可启发人的思想,供人研究。这种修禅方式,它始于唐代,至宋代大行。

这一修行的过程,过去都是在师徒之间,同参道友之间展开的,他们通过共同的生活,碰撞出来一些智慧,从而获得感悟。今天僧人的生活方式变了,相互之间碰撞的机会相对少了,过去他可以去访高僧,访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见地,现在高僧没机会访,也不好访,如还按传统的这种方式,那就等不及了。僧人的这种能力不培养,就会出现退化,是不利于佛教事业的发展的。

历史上的禅也是辩出来的,公案也都是僧人们相互“抬杠”抬出来的嘛,现在只要给他们设定好,组织好,通过相互辩论,我想,同样能出智慧的火花。

少林寺作为禅宗的祖庭,不得不考虑如何在今天僧人的生存方式下,从以前无意识地开展这类活动,到今天有意识地推动进行?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既传统又有效的禅宗修行活动渐渐地消失。

思考再三,决定给今天禅修的僧人创造一个机会,将僧人中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一块,有辩手,有评委,评委就相当于善知识,辩手就相当于同参道友,让他们在一块碰撞,我想总会碰撞出智慧来的。

为此,我们将有修正有见地的年轻僧人集中到一块,让他们去碰撞,去辩说,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比起平时那个按照传统的碰撞机会要多得多,产生的智慧肯定也会多得多。



机锋辩禅的题目我们也是精心筛选的。都是从禅宗的公案、祖师的语录、参禅的话头,结合东方的智慧,作为选题。比如2008年的题目是:“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宗下曰:不思而知得第二头,思而知之得第三手,何为第一?”“不空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2009年的题目是:“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为什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独尊什么?”“古德曰:‘无佛处不可停留,有佛处急须走过。’试问汝向何处安身立命”“达摩面壁,背向何处?”这些都是禅宗有名的典故,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参悟的。

记得2009年的机锋辩禅上,我有个徒弟延勇,出家有些年头了,一直在外参学,住禅堂,在终南山苦行住茅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听说寺院举行机锋辩禅活动,回来就找到我,说也想报名参加试试。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毕竟他没有上过佛学院,不是科班出生的,上面的辩手不乏全国各地佛学院的高才僧,其中中国佛学院的法师也不少,他能辩过别人吗?他很有自信地说没问题,我就破例让他参加了。结果还不错,他用善巧的智慧、精妙的语言、禅者的洒脱赢得了评委及在场各位选手和观众的认可,最后拿了第一名,佛学院的选手也表示佩服。所以说,禅能生慧,这是真理,学习了义理还得靠实修,才能有所收获。

还有一位在家居士,对唯识非常了解。学佛的人都知道,唯识的名相比较多,而且比较容易混淆,他用自己的优势对其他选手发难。但佛法是圆融无碍的,其他选手在机锋与禅的智慧引导下,都给予了圆满的回答。

有一个小插曲。台下的观众里有一位老学者,学了一辈子的唯物主义,从他的角度对选手提出了一些问题。但佛教从某些角度来说,是最好的唯物主义,为什么呢?因为佛法讲的一切,都是法界缘起的,没有造物主。我们对佛的礼拜,是对佛陀的崇敬,他是我们的导师,给我们点亮了生命的明灯。最后,这老学者也被僧人的回答所折服。




编者按:少林寺始建于北魏,迄今已1500多年,既是佛教圣地、禅宗祖庭,又是武学圣地;如今,少林寺更是走出国门,名播海外,“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中华武术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我心中的少林》是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自述的形式,讲述他与少林的深厚缘分,解读对当下少林寺及佛教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描绘他心中的少林。读者从中可以感知几代少林僧人为了传承少林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也可以找寻出释永信法师的心路历程,对他及少林寺的所作所为有深入的了解。

少林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订阅号曾断断续续发布过《我心中的少林》书稿,应读者、粉丝要求,特将本书书稿整理,以专题形式发布。

由于版面及版权原因,部分章节无法发布,实体书选用300余张照片亦不能尽数展示,有兴趣读者可通过各种渠道翻阅《我心中的少林》实体书。


    关注 少林寺官方网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