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福地•清新武平”第三集《文明古邑》

 

念打唱做,余音绕梁,客家汉剧响彻大地;刀山火海,勇往直前,中湍民俗惊艳世人;江上烟波,渔歌唱晚,客家船灯舞动八方。...

武平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峡卫视、福建荣宇传媒联合摄制

客家人(hakka)栏目  开播时间:2010.06.04
(第335期)
2017年01月25日   22:03(播出)
时长|24:00
总顾问|张胜友
总策划|陈夏生、廖卓文
总撰稿|练建安
策划|张丽华、饶辉 、蔡鹏
总协调|何育东、姜富荣
协调|钟桃远、钟红晖、许敏湘
艺术顾问|胡南
编导|张月国
摄像|徐小彬、连惠峰
编辑|小花
海峡卫视《客家人》栏目开播即将7年
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与帮助
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
新的一年祝大家
新春大吉
万事如意
“养生福地•清新武平”第二集原生山乡


武平是全国文明县城,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文璀璨。古代葛洪、李纲、俞大猷、刘隆、李灿、刘光第、林宝树和现代刘亚楼、林默涵等著名人物,辉映了武平历史文化星空。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意盎然的老街、南国牡丹汉剧、客家船灯表演……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如果你还想更多的了解这座文明古邑,就跟随我们的镜头去看一看。



武平,闽粤赣边的一颗璀璨明珠;武平,一座充满活力的文明之城。

“状元榜眼探花第,翰林学士近帝王,此是读书为第一,犹如平步上天堂。”



武平县历来崇文重教,康熙年间武平举人林宝树创作的《元初一》,是广泛流行于客家地区的通俗识字课本,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客家地区一年到头的民俗事象。

武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晋时,道学家葛洪在西山讲道炼丹;宋宣和元年,名相李纲在灵洞山修建学堂,兴教育人;清乾隆年间,客家画仙李灿能诗善画工书,近代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刘光第,祖籍也在武平。

进入现代以来,这里更是名人云集。武平,是共和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文艺理论家林默涵和抗日名将练惕生的故乡。



秉承儒家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始终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作为家训族规的核心要义,教导子孙后代为人处世、振奋家声、精忠报国。
长期的客家八德熏陶,武平形成了醇厚的民风,不断涌现出各种好人好事,邓秀英,郑彩坤,王芹秀,钟日富,这些平凡的人总是在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好事。

这座全国文明县城,正源源不断地辐射出正能量。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着每一个人。

武平中山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在这个“人不逾万,户不盈千”的弹丸之地,聚居着一百多个姓氏家族。中山镇,也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客家百姓镇位于武平的一个山间开阔盆地中,四周群山连绵。这条河叫武溪河,又叫石窟河,南流梅江,在大埔三河坝汇入韩江。武溪河带来的是土肥水美,万商云集,舟楫之利,吞吐周边。

《福建通志》称这里是“汀州门户”。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设立武平千户所,简称武所,隶属福建行都司汀州卫。 设立武所后,便开始筑城,周长十里,城墙高厚。

老城、新城、片月城,三城构连,互为犄角,外与“九围十八寨”首尾呼应。在冷兵器时期,可谓易守难攻。

“继光如龙,大猷如虎。”在中华名将谱里,跳不过俞大猷这个名字,这位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英雄,其辉煌的起点,正是在这个叫武所的百姓镇。



《明史》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泉州人俞大猷任汀漳守备,驻守武所,以《易》学推演兵家奇正之术,日夜教习当地武士,以防患诸边匪盗。

不久,俞大猷在武所迎来了他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战,海贼康老溯石窟河来犯,俞大猷挥军连战皆捷,俘获三百余人。荡平倭寇的“俞家军”中,就有一群百姓镇子弟。

武平千户所设立后,迁来“36姓将军”及其部属后裔,留在武所,成为“百姓镇”群族聚居的一大来源。清朝初年,武平千户所成为抗清重镇。

据《武所分田碑记》载“自顺治三年至五年止,陷城三次”。三次失陷,武所三次成为“空城”,周边姓氏则三次“填空”,久而久之,武所就形成了群族聚居的格局。

岁月沧桑,古镇走过了600多年的历史。



走进古镇,迎恩门引人注目。武所三城曾有9座城门,十里城墙,民间传说为“小京城”。度尽劫波之后,迎恩门硕果仅存。

在这个百姓镇,有一些居民至今在内部说一种特殊的言语,这就是“军家话”。“军家话”的操持者叫“军家人”,是明洪武年间入城军人的后裔。

由于社会的变迁和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目前的军家已经与周边的客家融为一体,完成了从军家到客家的历史进程。军家话,成为百姓镇的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在这里,中原古风似乎触手可及。家家户户,常年都张贴着一种对联,有些就镌刻在门柱上,这叫姓氏郡望堂联。如今,古镇上还建有许多姓氏祠堂,以及供奉古代先贤的13座庙宇。

早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源自徽班的“外江戏”开始在闽西流传,逐步形成了被誉为“南国牡丹”的闽西汉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光旖旎,十里翠竹十里岩。



在武平客家民俗里,打船灯特别活跃。在武平县的17个乡镇,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打船灯团队,农民演员们通常在春节元宵期间,走村串户,自编自导自演,给节日的山村带来喜庆与欢乐。

武平还有许多乡村保留独特的民俗文化。 武平境内挡风岭以北,俗称“武北六十四乡”,实质上是64个比较大的村庄,中湍村便是其中之一。 群山叠叠之间,中湍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距县城大约30公里。

一条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抱村而过,这就是中湍溪,中湍溪流向亭头,汇入桃溪注入汀江。

中湍村现有一千多人,大多姓蓝。据当地老人说,中湍蓝姓的开基始祖为宗显公,从本县大禾乡迁来,其上祖入闽后的流转线路可以远溯宁化石壁村,现在已传30代。按辈份推算,这一脉蓝姓入闽当是宋元时期。中湍蓝姓郡望为“种玉堂”。

中湍山多田少,耕地700多亩,山林地有2万多亩,山上多种竹木。半个世纪前,周边山上有纸槽场达24座,而下山竹林,高达年一万多立方米。竹排木排,浩浩荡荡,顺河直达广东沿海。

农历“十月半”,已是深冬时节,天气时晴时阴,田间稻谷已收割完毕。山,依然苍翠,湍激的河流,此时缓缓流淌,清澈见底。云雀的高飞和欢叫,平添了山村的几分宁静。



在中湍村的庵背夫、蓑衣壁、松山岽之间的一个宽阔田段之间,早在二天前就以“起香”的仪式起幡。

十五日早晨,在鼓乐炮仗声中,刀山树立了起来。刀山树是一根高二丈四尺,直径20多厘米的杉木柱,以三条钢丝固定。刀山树两侧,以一尺等距离分插36把寒光闪闪的钢刀。

刀山树对于当地村民,极为神圣。据说必须选择黄道吉日上刀采伐,此后,直到竖立之日前,不能触地,要置放在木马上,当年用过之后,就悬挂在忠新馆的墙后壁间。

上刀山
上刀山的人,一般是当地的村民,前5天,要戒荤、戒房事,沐浴静心。中午12时,四乡八邻乡亲围聚田间,热闹非凡,各种仪式按程序进行,一位年老村民光着手脚,头插令旗,开始“上刀山”表演。



与上刀山相对应的,  这里还有“下火海”表演。天刚黑,忠新馆的人来到村中大田里开始点燃大坑里的木炭,烧得通红。 表演者在火坑里放进一些盐和酒,然后卷起裤脚,锣鼓、鞭炮声中,他赤脚踩走过了火坑。当地百姓解释,过火海可避邪,益寿延年。



下火海
“上刀山过火海”的民俗与“儒学”有关。在中湍村的一个半山坡上,迄今仍有一座庙宇建筑,叫忠新馆。

“十月半”民俗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全武平县有36座孝经馆。中湍孝经馆就是忠新馆,它的主持是一位智者,学到了上刀山过火海、竹篮挑水、竹席撑船等绝技,定于寅巳申亥年“十月半”进行表演,慢慢的,演变为乡间民俗。

武平,绚丽多彩的民俗,古朴悠远的古建,人文荟萃的底蕴。如今,武平这方热土,正迸发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热情,走进武平,走进这片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城市,收获一份最美的愉悦。



大美山川养育了武平人,武平民俗事象展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下一期的节目里,我们将会带你品尝武平特色的养生美食,看武平人如何使用丰富的食材制作最美味而又养生的食物。
2017.02.01晚10:03分播出第四集《舌尖福地》
2017.02.08晚10:03分播出第五集《祈福之城》
客家人(Hakka)合作单位
龙岩市旅游局
龙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
世界客商网
《福建人》杂志
梅州电视台
客家缘电子商贸有限公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梅州编辑部
优酷、腾讯、土豆、爱奇艺、美拍、秒拍
技术支持
移动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栏目开播时间:2010.06.04
首播时间:每周三22:03
电话:0591-87509601
网址:http://www.fjrongyu.com/
微博:@海峡卫视客家人
微信公众号:遇见客家


    关注 遇见客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