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口号党

 

治国不在标语口号...

(摄影:万木春)
(微信号:LJH-wanmuchun)

1.最近加了一个群,主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可以善意地认为该群真的是希望能够使口号得以践行,但很可惜的是,据我观察,群里的朋友似乎更热衷于将高速路广告牌、公路旁的横幅及院墙等各处的标语口号拍下来传到群里,居然还有人跳出来点赞……

治国可不在标语口号。每每看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印刷品、横幅、艺术品,就想起胡适的名篇《名教》,我们不去研究口号背后的内涵,却为苍蝇般无处不在的标语鼓掌,好像记住了几个口号我们就真的自由民主法治了,真是荒唐。为什么不去讨论这些口号背后的具体内涵和用法,思考宣传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普世价值究竟有什么不同?如果一个群的主要功能是为空洞无物的标语感到欢喜,那也只是多了一个渠道传播口号而已,没有实际意义,不开也罢。

2.也是在一个群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每次出现就丢一个情绪化的结论,讽刺一些知识分子发表意见是空谈、添乱。

的确,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但是如果只是情绪化地丢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言语之间又充满讽刺,这本身是与公民意识相悖的。公民社会需要多元文化并存、争论、协商、妥协,这都需要讲理。你的结论需要你的理由来支撑,而一些似是而非的讽刺和比喻并不能代替某种结论的理由。

一些情绪化的表达本身就是对说理的排斥,经常头脑发热的人更多的可能是,在发表某种看法后拒绝不同意见,他会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反对他的简直就是反对真理了。

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表达习惯入手,在下结论前先问一下自己,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在公共空间轻易下一个结论对于说服他人接受我的观点能有多大作用。一个人在公共空间的表达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如果一个人经常出现在公共领域而且总是不能讲理,总是喜欢喊口号、扣帽子,他的公信力一般也会大打折扣,留下的印象也是负面的。少数情况下——他的听众的思辨能力欠缺时——他的情绪化表达会占据一部分市场,因为听众欠缺分辨能力,轻易地被他的情绪感染。对一种观点和看法的接受不是因为其缜密的逻辑,而是情绪的感染,这本身是可怕的。轻信和盲信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惰性造成的,克服惰性的办法就是保持怀疑,凡事问为什么,就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3.本公众号发表的一切文章,所认同的和所提出的任何观点,都仅代表个人立场,公众号只是表达言论的平台。我不知道其他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是怎样想的,但就我而言,我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希望别人能够看到,但是让别人看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别人接受。从出发点论,我并不想启蒙谁,更没有想过要强迫他人改变自己的观点,更没有想过不认同我观点的就是“愚民”,本人从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不容批评的。

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以哗众取宠而非讲道理的方式写文章,如果有任何反对意见或者对我的观点和逻辑有批评,求之不得,也希望批评者不要丢给我一个结论,而不提供支持这一结论的理由。

4.有人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知识分子的批评都是空谈……我不知道这些批评者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和观点读进去多少,又思考了多少,这些批评当中又包含了多少情绪的成分。但是,知识分子的很多批评是需要我们普通人养成讲道理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有些批评本身就是建设性,比如有人批评我们说话只讲情绪不讲逻辑,这种批评是一种提醒,要解决这一问题,靠的是每一个自己,知识分子不会发明一种能让人讲道理的芯片植入人体。不是所有的批评都包含着建设性,但不是所有的批评都需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告诉你怎么去做,很多问题正是因为难解,所以才更需要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讨论。

5.上面的内容比较零碎,好像也比较严肃。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附送一个之前看过的笑话:

擎天柱在保卫地球的战役中又被打成渣,大黄蜂把零件打包带到汽车修理厂。修理工问:这啥?大黄蜂哭着说:你若安好,便是擎天。

2016.05.07


    关注 万木2011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