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零花钱吗?

 

1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之所以坚持了3届奥运会尚不言退,“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

1
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之所以坚持了3届奥运会尚不言退,“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庭,我会非常珍惜羽毛球生涯。”正因为出身贫寒,如今衣食无忧的他打算穷养两个儿子,希望他们自强,吃苦耐劳,长大后做个有出息的人。

穷养孩子,是一种延续已久但并不普遍的教育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的童年环境与现今孩子的物质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家长会觉得,既然经济允许,那就尽可能给予孩子想要的,这是表达亲子之爱的行为,无可厚非。但这种“尽可能”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某些消极的效应。
2
宠溺型俊晟是独生子,父母疼爱有加,从来都是要什么有什么,花钱大手大脚、买的东西不是名牌都不要。原本家境殷实,能满足俊晟的要求,后来因某些变故,家道中落,不再承担得起俊晟的奢侈。但俊晟无法接受,经常因为消费的问题和父母起矛盾冲突。

攀比型

小晴今年初一,父母是普通职工。近来,父母发现小晴隔三差五地索要零花钱,而且房间里多了很多鞋子和衣服,价格还都不便宜。询问之下,才得知小晴看到许多同学日常用的都是高端品牌,自己心里既羡慕又自卑,于是把存了许久的零花钱全部拿去买名牌了。

“榜样”型

徐女士一直觉得物质不在于多,在于优,所以购物时注重品质,从不问价格。耳濡目染下,徐女士年仅15岁的儿子在消费时更是挑剔,用的东西只要最贵的、最好的,就算是喝水,都只喝十几块一瓶的进口矿泉水。
3
孩子不良消费观形成的原因
1.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孩子们从小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长大,加上市场经济造成的物质化、现实化等消费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的成长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有着完全不同的物质态度和消费观念。

2.家长对孩子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尚小且没有收入,没有必要向孩子传递合理的消费观念。但与此同时,这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却不注意细节,花钱大手大脚,追求高消费,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父母的这种铺张浪费的习惯。

此外,也有父母盲目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不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如何,只要孩子开口,一律满足,这也导致了孩子形成不良的消费观。

3.孩子在与同学、朋友交往过程中的攀比心理。

生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同学、朋友之间产生的对比让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强心受到挑战,一些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或者潇洒,同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向父母要钱。
4
不正确的消费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1.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孩子的消费欲望不加节制,生活的要求和目标仅仅定位在追求物质的最大化,势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社会地位和竞争能力,不明确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2.受挫能力低、以自我为中心;

铺张浪费的消费观会使孩子不懂得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拥有。即使在工作以后,也可能沦为“月光族”、“啃老族”,缺乏自立自强的能力,更缺少利他的贡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很难经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3.文明消费的程度低,形成消极的生活方式。

相关研究发现,部分学生畸形消费的用处主要在进出歌舞厅、玩游戏、甚至赌博。长期以往,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5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1. 父母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

父母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消费活动。根据实际需要与消费能力,有选择地、有节制地消费是父母应当教给孩子科学的消费态度。

引导孩子学会先比较再消费,教孩子学会物比三家,认识到挑选的必要与要求,这是科学消费方式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孩子学会计划和克制,抵制诱惑也是建立良好消费习惯的重要内容。2.掌握为孩子消费的尺度。

不加选择地满足孩子任何的消费要求和无“度”的消费,都容易使孩子形成铺张浪费、缺乏节制的不良习惯。在为孩子选择消费的过程中即是在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明确告诉孩子,目前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生活消费必须适度。

3.管理孩子的零花钱,并教会其正确支配。

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家庭财力,酌情给孩子一定数目的零花钱。逐渐训练孩子自我管理零花钱的能力。如,教孩子学会对零花钱的使用做出计划,还可教孩子掌握记帐管理零花钱使用状况的方法,鼓励孩子养成将零花钱的余额进行储蓄的好习惯。

4.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而是让孩子赚零花钱。

这里可能关系到人类的一个劣根:凡容易得到的,基本上都不会很珍惜。给孩子零花钱,不管多少,始终是给。让孩子赚零花钱,不管多少,始终是孩子自己付出劳动得来的。

这样,孩子会珍惜、会懂得赚钱是辛苦的、会理解大人的辛苦劳作。让孩子赚钱的方式很多,视孩子年龄大小而定,不一定非要外出打工,年纪小的可以在家打扫家务,家长付劳务费。谨记不要用“给的”,要用“赚的”。
聚谛恩
携手,从心出发


    关注 聚谛恩同步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