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黑凼子峡谷游记

 

黑凼子峡谷,在内江市威远县观英滩镇境内,全长约3公里,沿途都是陡立的悬崖峭壁。山上有茂密的林子,山下是原生杂...





黑凼子峡谷,在内江市威远县观英滩镇境内,全长约3公里,沿途都是陡立的悬崖峭壁。山上有茂密的林子,山下是原生杂木林,中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那地方,一直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去那里,以往都是驱车直入,这次我选择在红旗煤矿处下车后步行。说起来,步行有几个好处,既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欣赏沿途的风景,又可以驱赶冬天的寒意,使冷凉的手脚得以暖和过来。顺着谷底的泥石公路往前走,陪伴我的依然是那条蜿蜒流动的小溪。它从那些粗细不一的砾石中穿过,不停息地往前,与更多的从山林罅隙中渗出的小溪流汇合,滋润着沿途的种种生命和依山开辟的农田,哺育着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我很喜欢这条溪流,她的清澈和多情时时在我的梦里缠绕,让人割舍不下。

当然,与以往不一样的是溪畔那些原本绿着的芭茅,在我转身的时候白了头。苍苍芒花,因为没有人收割,它们一直伫立在那里,开在那里,让见到人的目光陡然亮起,心头生出几许温热。那些芒花,像暮霭降下之前微茫的天色,又像家中长辈鬓边的白发,让人想去抚摸、去亲近。

然而如此盛景,并没有阻挡我前行的脚步。我深深知道,我神往的那条溪流,就在不远处为我喧腾、为我着色。我顺着溪畔继续往前走,一片蓝色的水域闯入视野。说水域,是因为这里蓄积的水量明显比砾石中流动的溪水量大得多。最重要的是心仪的那种蓝——九寨沟的那种经典蓝,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进峡谷后的第一大拐弯处。或许自然的神奇就在这里,它总是有意无意地给予世人一些惊喜。

拐过一个大弯,山间谷地越来越开阔和湿润。靠近溪边的地方茂盛的依然是芭茅,不过多了些荻花和蒲苇。不同的是高出十来米的斜坡上,已被疏密不一的低矮灌木丛替代了。这就意味着,再往前行进三四百米,就是值得停留盘桓的地方。

这个地方正是看红叶的好地方。季节不到,看到的仅仅是遍地野生的灌木杂草,东一丛,西一片,枝枝覆盖,叶叶交通,与他处的青山绿林没多大分别。季节一到,便见分晓。只见树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凋敝的冬天开始一场华丽的谢幕。细细看来,那些叶子多成五瓣,像五角星,又像玲珑的手掌。阳光照下来,颜色似殷似赭,更是惹人喜爱。难怪我的文朋摄友对这些红叶青睐有加,吟咏描绘之诗文也屡见不鲜。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片红叶林,纯系野生林。我们习惯称这些红叶为枫叶,事实上枫树与槭树都属槭树科槭属树种,其中少数的树种才是枫树。为了延长观赏期,当地政府正着手引种培育,以后再来,这里该是一片“火海”了。

意料之外,在这个季节里,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野花。虽然并不成气候,但其颜色鲜亮,有着其他季节里花朵的质感,让我惊异现在还是不是冬季?

再一次停下来,只因山的青翠掩不住那些“哗哗”的声响,它们像潮水一样荡漾过来。在这深切寂静的峡谷中,当然有了新鲜的滋味。对面不远处,就是黑凼子峡谷的又一胜处。事实上,我离响声发出来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转过一个“3”形大弯。但这溪流,显然懂得先声夺人。在我没来到她跟前的时候,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及至近处,发现峡谷底部被生生截成两段,自然形成垂直的高坎,有三四米(或者更高)落差。在坎上,清清的溪水流淌得从从容容;靠近岩坎,就变得匆匆忙忙,似乎把日夜积蓄的力量全压上了——加速冲击,瞬间在坎沿上挂起一道珍珠的屏,同时激荡出“哗哗”的轰响,无比威严地宣示着它逼人的气势。等跌落到低处,便嗖地钻了进去,再也寻不着了。不过,这个时候,一凼子水反倒蓝得稠厚起来,而出凼子的水,又恢复了清澈,流速也平缓了很多,用“潺潺”来形容更为合适。

事实上,在这坎上,还有几处需说到的地方。在峡谷中央,得见石柱数根,排成跳蹬,供行人过往,甚为方便。只是年久失修,间有缺失,已不能过渡。曾见人在这上面拍照留念,也以为佳。若要上去,安全特别重要,最好彼此照应。在溪的一侧,有大小不一的数块大石堆叠在一起,形如悉尼歌剧院造型;另一侧有巨石横卧水中,似要压住乾坤。还有一些碎石杂草,闲闲地散布在溪流中,看起来也舒服,倘若挪个地方就感觉不够味了。

黄昏时分,我走出峡谷。夕阳从山巅投过来,似一束眷恋的目光。(樊碧贞)


    关注 内江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