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极简生活

 

不是那种绝对的极简主义者,但越来越觉得简约的生活是有必要的。有过几次搬家,日益发现身外之物过多,就造成了负累...



不是那种绝对的极简主义者,但越来越觉得简约的生活是有必要的。当我对内心的幸福之源进行探究时,日益发现它与外物的关系不大。能让我感到安心的是:家人的健康和笑容,内心的充实感,自我的社会价值实现,温暖的情谊,充足的个人时间,等等。而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物品只是其中的锦上添花。若看开一点,得出的答案就是:除了健康,没有任何东西和人是真正属于我的。

近期读完资中筠的一本关于美国公益发展的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如何聚财和散财,需要一种智慧。虽然这句话是针对有志于做慈善的富翁而言,但对普通人也是一种提醒。在赚钱上我们都会动脑筋,那么在花钱上,我们是否是反反复复头脑发热不经思量呢?

当然,我非超脱者,也在乎一些具体的东西,主要有两样,一是居住的场所;二是书。能够有一个整洁有序物归其处的空间,有些喜欢的书,集中精力阅读思考,非常令人喜悦。下面来说说过去的一年里,我是如何在逐步靠近极简的方式。这一切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顺乎心境的选择。同时,简约生活又训练了个人品格,让我比从前坚定。





买衣服越来越少了。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只买了两件可做上衣穿的小旗袍。现在回想,这也是贪便宜的冲动购物了,完全不必购买。当时去恒基和人吃午饭,饭前到早了四处溜达,看见一个摊位上挂了很多好看的旗袍,按捺住冲动。饭毕后又过去了,试了几件觉得好看,低价买下。回家就后悔了。一是我有很好看的品质不错的几件旗袍。二是中式衣服不必买太多,可穿的场合不多。

换季时,我将家里的一些不常穿的或者穿着别扭的衣服收拾打包,放到了一个叫朝阳门的鸿芷咖啡。这个公益咖啡馆和同心互惠合作,有一个二手衣物回收箱。

虽然经过克制和清理,家里减负,但还是发现还是有很多衣服,根本穿不完。其实上班族的衣服最好买成套的,就如校服一样,一周轮换就行。那些随便买来穿着玩的或者休闲服,往往最占地方和精力。因为玩的时间要远远少于工作的时间。



不知何时,我对油烟产生反感。为了减少家里的油烟味,尽量做一点不起油烟的吃食。不和家人一起时,我的早餐通常是简单的三明治:用面包片或馒头片夹鸡蛋和蔬菜,抹上番茄酱或花生酱,搭配水果。午餐和晚餐常合为一顿:南瓜土豆豆角茄子胡萝卜藕之类的素菜炖一下,放很少的油。很简单是吧。

撑太饱当时过瘾,过后会不舒服,困倦和空虚感随之而来。现在,一件事开始之前我会预想后果,若后果比开始前糟糕,那就不要开始,放纵的饮食对我而言就是如此。当然,饮食上的简约只针对我这种不好吃的人,对于美食热爱者不太适用。不管怎样,少吃一点,简化饮食,从身体到精神都很有好处。



前面有提到,我比较重视居所。虽然房子这东西还不如乌龟壳,背也背不走,但终归是栖居之地。小房子面积不大,搬进去的几年,除了必备用品外,没有添置什么。这样的好处是非常方便打扫,东西放在哪里一目了然。若非亲朋偶尔过来,连椅子和炊具我都会去掉大部分。



小书屋里除了原有的书外,只添加了两幅朋友送的小画。

阅读方面。

家里唯一占地方的是一些书。这些书也不见得都珍贵,前前后后也处理了近百本。一部分捐赠给民间流动图书馆,一部分赠送给需要的朋友。日后我还会舍弃一部分,只保留对自己有价值的。

今年读书量比去年少,但书更有深度。读的书多数是需要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不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启迪生活。那些让我心情糟糕的书,即使文笔再好,也果断放弃。

做事。

会将一件事坚持到底做下去,克服障碍,而非去沾染各种事情但半途而废。不贪多可以加强专注力。

几年前我偶然购买了多米尼克-洛罗的书《简单生活的艺术》。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多米尼克是法国人,在日本一座寺院担任法语老师,奉行简单生活之道。此书我每年都会翻看,读来能感到去杂趋简之后的放松。书中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只拥有绝对必需之物,生活在一个梦想之地,居室无可指摘,身体经过了劳动的锤炼,灵活而保养的很好,同时还能完全独立生活。达到了这样的状态,精神将能保持自由,并对未知之事物保持开放。”希望我能顺其自然地向这种状态靠拢,身心更轻松。


    关注 一碗糖枣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