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自卑的女生已经走远了

 

自卑加重的成因就是因为太在乎他人的负面评价了,所以更没必要再进行新一轮的自我讨伐了。即使活到老,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谁不是带着弱点去生活呢?...



(每天打开新闻就是一些坏消息啊,世界并不会因为节日的到来而变得和平无事。由于不喜热闹,这个春节过得安静有序。虽然很想成为一个离群索居者,但确实无法彻底和社会隔离。今天要谈的就是自卑,这个缠绕我多年的顽疾。)

记得70后作家尹丽川写过一篇文章,叫《一个人可以自卑多少年》,写的是她的好朋友阿美。文章的具体内容忘记了,但题目总在脑海里晃悠。尤其是自己感觉不太好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自问:一个人究竟可以自卑多少年呢?

如今想来,人的心理容量是有限的。自卑的方块越大,自信的方块就越少。倘若自我控制力和承受力都强,那就可以较为自如地将这个方块的比例进行调整,让自信占据的容量大一些。说实话,自卑的感觉很不好呀,可它总是不请自来,顽固地在体内盘旋。从性格上讲,敏感压抑又很要强的人似乎更易自卑,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小到大在自卑的泥潭里折腾了很久,要么是快要走出来的时候又掉进去了,要么是深埋在里面以不作为来寻求麻痹。“这件事我肯定做不好,万一做了得到的一定是嘲笑和否定,我怎么这么差劲,别人怎么都那么聪明能干啊……”这些小问题在脑海中长期纠结,就跟苍蝇蚊子一般,好不容易赶走了却又不知从哪冒出来。



尼斯某个墙面上的小画,法国人的自信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享受。

人生的烦恼真是很多,一天之内能一直保持情绪平稳很难。比起毫无救药的烦恼,自卑属于偏小的烦恼了,也许,它并没那么难对付。之所以要去掉自卑,因为它让人不快乐,阻碍着我和更好的人与事相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也因为自卑,有的梦想很难再去实现了,这是遗憾。

中学时自卑是因为自认不够聪明,总自动将自己划分为笨而刻苦之列。那时候流行的观点很奇怪,仿佛用功就是笨,贪玩就是聪明,而我竟然特别在乎自己是笨还是聪明。因为没有得到什么鼓励,会觉得笨是最大的缺点,这个缺点比品德败坏还严重。如今看来,之所以有这种奇葩的想法,就是因为在唯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里,我放大了外界的压力,以狭隘的眼光看待自己。大学时从小地方来到北京,很多方面跟不上,身形又发胖,几乎一无是处啊。那个时候除了写点小文章好像也找不到什么方式证明自己也是个有优点的人了。上班后又是在自卑中惶恐度日,与人说话很少有理直气壮的时候,这些人中不仅包括同事,圈内人,还包括商场的店员等等,连试穿衣服都底气不足。就这样吭哧吭哧地活着,到了一定年龄,又因为没有结婚而自卑。当单身成为话题点时,我开始不想和人说自己的情感状况了,仿佛那是身上的一个丑陋的疮疤一样,可实际上,我哪儿错了呢?

一步一步走下去,进入了三十多岁。也许心理晚熟吧,这是我成年后第一个能够真正反思沉淀的年龄段。这里插一句话,人没有伴侣也有好处,起码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与自己进行深刻的对话,这远比找一个听不懂你说什么的愚蠢伴侣要好很多。当我意识到自卑阻碍着生活并且不能再这样得过且过下去时,就不得不想办法了。只有自己想办法,愿意解决问题,这些经验才会真正有效。一切也在慢慢好转。



巴黎文森公园的水禽。出门走走,就能与美好的事物相遇。看一些深入浅出的心理类书籍和传记。

与其和人倾诉寻找避风港,不如看看书,和一些未曾谋面的智者们交谈。这些书包括心理类,哲学类,心灵散文类和传记类。这些书里,传记对我的影响最大。去年看了《褚时健传》,里面有句话引自陶铸:“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读到这句,我豁然开朗。此后时常会在脑海里将这句话过一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风吹浪打里,匆匆数十年一晃而过。何不将格局放大一些,走出小我的牢笼?

和一些自信但不盛气凌人的人接触,学学他们的优点,哪怕仅仅是说话方式。

几年前认识一个女生并成为不错的朋友。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语调和语速,声音偏低,不疾不徐,整个人的气质疏朗开阔。尽管在活动中,她上前和一位电影学院的名教授说话时,着实鼓了一番勇气,但声音依然控制得很好。我日后经常用她的这个表现提醒自己:声音别太小,莫有小动作和口头语,语速放慢,紧张了就停顿一下,要勇于上前和想认识的人交谈。另外还加上一条,公共场合要抬头挺胸,保持微笑,让表情好看。肢体动作的修整对缓解因紧张而带来的自卑有很大帮助。

多做一些事情,努力将这些事情做好,成就感的累积可以驱赶自卑。

这个真的不用多解释啊。慢慢做些事,脚踏实地,总会潜移默化地加强自我肯定意识的。自信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人都很自信,就是这个原因。只要注意别让自信心爆棚变成一个招摇过市的自大狂就好了。



塞纳河畔,旅途中的注视。

远离虚伪谄媚你却真正打击你的人。

这些人包括认识很久的人,如邻居同学之类;也包括某些虚浮的排外性很强的圈子。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以关心的名义进行攀比和评判。你很难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他们的夸奖也未必真诚。所以,易自卑者最好减少和这类人接触的机会。

理性看待他人的评价,不必全盘接收。

既然人是群体动物,就无法绝对屏蔽外界,耳目清静的时刻几乎稀有。那么,就不要完全以感性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意见,一万个人有一万个想法,怎么可能带着喜怒哀乐都去接收和接受呢?一直到现在,我依然会收到嘲笑,不屑,批评,可我不想花心思在这上面较劲了。自卑加重的成因就是因为太在乎他人的负面评价了,所以更没必要再进行新一轮的自我讨伐了。即使活到老,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谁不是带着弱点去生活呢?既然你看不上我,请离我的生活远点,别在我身上刷存在感。

出国走走,自己寻求答案。

置身于陌生的异域文化,一切都要靠自己。即使不想开口说话,也必须要说。去的地方越多,见的人越多,自我的小世界就变得越来越大,人自然而然就放松了。所以我常想,与其用积蓄囤一堆衣服和包包,不如将这笔钱用在开拓视野上。

和任何事物一样,自卑也有两面性,不见得都是坏处。它至少提醒我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可以再努力点;也让我慎言,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至于说出让人不适的话。

我们这代人,儿时的心理和情感教育很匮乏。在茫然的成长中,完全是靠自己边摔跟头边进行总结,这条自我教育之旅曲折又漫长。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内心并未达到健康之境,自卑这个顽疾,也不可能从身上完全根除。但已在尝试各种方法,让自我这棵小树长得越来越茁壮。它扎根于泥土,面向阳光,也迎接风雨。只要活着,我就愿意用耐心和爱心好好培育它。


    关注 一碗糖枣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