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在最初阅读入门时,保持一份很纯粹的乐趣

 

本周问答Q1:我儿子5岁了。从孩子还不会说话开始就天天坚持给他讲故事。但我讲的多,没有太注意让他讲。幼儿园老...

本周问答Q1:
我儿子5岁了。从孩子还不会说话开始就天天坚持给他讲故事。但我讲的多,没有太注意让他讲。幼儿园老师说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加强。真让我苦恼!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A:

首先,是否乐意口头表达可能与孩子的性格和发展环境有关,如果要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不要单从阅读上找原因。有许多并没有多少阅读经验的孩子,也能表现出非常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喜爱表达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较开朗,而且大人批评制止的少,鼓励的多。身边的人多能热情鼓励。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交谈。也很愿意倾听孩子说话,所以孩子说话的自信心比较充分。
另一方面,亲子阅读活动的确也能大大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也包括口头语言的发展。从你介绍的情况看,你们日常的亲子阅读活动中,孩子参与的比较少。一般来说,孩子是非常乐于参与的,只要大人给予充分的机会。比方说,读书时邀请孩子来翻页(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形式),请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你一句我一句。变换不同的形式,孩子通常会很有热情。在读书的中间或读过之后,用尽可能轻松的心情与孩子聊书,不要变成“我问你答”。而是随意聊聊书中有趣的事情,大人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邀请孩子说说他的看法。

但不必告诉孩子“标准答案”。因为实际上,每个人对书的理解都可以不同,从来就没有所渭的“标准答案”。另外,在邀请孩子发表意见时,也不要用催促、强迫的姿态,只要邀请得成功,他自然就会畅所欲言。总之,将孩子的表达变成完全轻松自然的事情,不要给压力。

   
Q: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他读书速度非常快.但读得不细致。该怎样在保护孩子的兴趣的同时鼓励孩子更细致地去读书呢?

A:这需要父母多引导。孩子在最初阅读入门时,主要是为了一份很纯粹的乐趣。这是好事情,应该鼓励。不过,也因为这份乐趣,最初孩子在注意力上往往会只执著于故事的情节,看明白情节就满足了。另外,基于纯粹的乐趣,孩子通常不喜欢大人以一种“考查”的姿态介入。如果家长希望能帮助孩子将阅读向纵深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聊书”。

当然不是每一本书都聊。父母也有没有精力和能力去阅读孩子的每一本书。但家长确实可以尝试从孩子的书中找到自己也感兴趣的书当家长与孩子阅读了同一本书。有了共同的理解后,就变成“亲密书友”了。家长可与孩子以闲聊的方式讲读那本书。可能会找到一种“共同语言”。当孩子独立读第一遍的时候,他可能只对这个故事的基本线索感兴趣,读完就完了。但如果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帮助孩子发现了其他更有趣的线索,常常能刺激孩子“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有兴趣重读一本书的。国外的一些阅读实验表明,孩子经过聊书后常常发现在聊书的过程中似乎“重读”了书,甚至有孩子感叹“没有聊过就像没有读过一样”。

不过,父母在聊书时切忌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要记住:孩子的阅读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作用更多应是引发孩子的兴趣,找出孩子阅读中的困惑,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应是孩子自己,并不应由家长简单地告诉孩子结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能力去做到这一点的,有时候确实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家长的另一个聪明做法是让孩子放开了读。大量的阅读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充分积累的过程,不必对孩子某个阅读细节过分担忧。但如果父母确实有能力去做一点推动,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关键是家长自己不要勉强,喜欢读喜欢做才做。

Q:现在书店里有不少书的封面宣传语强调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创造能力、书真有这种作用吗?

A:图书中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它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和见识,提高分辨能力。比如:《DK 背靠背儿童科学小丛书》描述事物的相反性质,像大与小、高与矮,让孩子了解到了观察,分析事物的各种角度,这能帮助他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性质。又比如,有一本德国的童书,讲的是姐弟二人都认为妈妈偏心对方:从姐姐的角度看,妈妈对弟弟很好,而常常忽略她;而从弟弟的角度看:妈妈对姐姐很好,对自己的要求却不够重视。因此,姐弟俩人都对妈妈不满,都对对方有一肚子怨气,这本书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放在一起,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姐弟二人各自视角的局限,这很有利于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个观点。

他们以后会遇到日益复杂的社会事物,非常需要这样一种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任何书本的知识,都需要与实际联系起来,才可能成为孩子能运用的能力,而“死读书”只能读出书呆子。所以,读书是需要的,但是更需要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把书中的知识用到实际中。这种联系实际的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选自《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


    关注 腾骏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