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这快消失的传奇,我们两代人一直在努力……

 

她一生从艺48个春秋,建树了允文允武、婀娜多姿、明快、稳健、含蓄、自然的关肃霜表演艺术流派。...



纪念关肃霜诞辰80周年活动中展出的关肃霜生活照(资料图)

关肃霜,是京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关肃霜,湖北荆州人,出身艺人家庭,父亲关永斋是京剧鼓师。生前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省京剧院院长。

她一生从艺48个春秋,建树了允文允武、婀娜多姿、明快、稳健、含蓄、自然的关肃霜表演艺术流派,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中获金质奖章。
演出《多沙阿波》后,周总理上台祝贺(资料图)

1949年9月,在昆明挑班演出的关肃霜从此扎根云南。她和同事们经常下村寨体验生活,搜集少数民族素材,先后创演了《多沙阿波》《黛诺》《佤山雾》等反映彝族、景颇族、佤族少数民族生活的剧目,在表演、声腔和用京剧表现民族题材方面颇多尝试和创新。
关肃霜所演的《铁弓缘》剧照(资料图)

关肃霜作为一名满族演员,对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曾说过,从踏上这片红土地之后,亲眼目睹了云南民族文化由衰落到兴盛的发展过程,亲身感受到边疆各族人民对京剧艺术的支持,也正是在这片红土地上,她开始了艺术腾飞。

1992年3月6日凌晨,关肃霜因病在昆逝世,享年64岁。

在关肃霜去世后的20多年间,她的合作者周明义一直致力于“关派”艺术的整理和推广工作。因大量资料收集整理、背景采访、内容撰写,乃至后续编辑出版工作非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所能胜任,云南著名媒体人周康梁(周明义的儿子)加入了前辈的艺术传承工作,自2005年开始的10年间,他承担起撰写一部“关派”艺术专著的重任。
2015年5月27日,周明义和周康梁合著的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关派”艺术的专业图书《巧弄八音谱京曲:周明义“关(肃霜)派”京剧声腔创作解析与琴谱精选集》在昆明剧院首发,该书时空跨越70余年,以音乐为载体呈现云南京剧发展历史,涉及关肃霜艺术流派创作团队的众多成员,兼具趣味性、实用性、学术性和史料价值,为“关派”艺术系统研究提供了第一份扎实的文本。

是什么原因让这对父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传承“关派”艺术?他们眼中的关肃霜是什么样子?从幕后到台前,从资深媒体人跨界京剧研究学者,他们遇到了些什么困难?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近当事人,倾听他们的故事。

76岁周明义:重新抄录校对上千份曲谱,为传承“关派”艺术很卖力
周明义(资料图)

今年76岁的周明义,作为琴师和唱腔创作者与关肃霜合作33年,直到她去世十个小时前。

他们的合作覆盖云南京剧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黄金时期,关肃霜几乎所有新排和改编整理剧目的唱腔都倾注了周明义的心血和智慧。每出戏的新唱腔经过周明义精巧编排,与关肃霜在排练中磨合完善,唱腔设计者和伴奏演奏者融为一体,最终通过默契配合呈现在舞台上。

可以说,周明义是系统总结“关派”声腔艺术最合适的人选。

作为关肃霜的亲密合作者和唱腔创作者,周明义觉得尽自己绵薄之力弘扬“关派”艺术责无旁贷,老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独家资源、实践经验等是民族文化宝贵的财富,优秀文化需要传承。

资深媒体人周康梁:这件事应该有人去做,能做一点是一点
周康梁接受云南网记者采访。邢路扬 摄

2月10日上午,周康梁接受了云南网记者的采访。对于自己为何会跨行业参与到“关派”艺术的传承工作中,他说道,“一开始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但当自己对关肃霜有更多了解之后,深深体会到关派京剧艺术散发的魅力以及传承的重要性,现在看来,自己和父亲在这件事情的努力中更像是合作者”。



周康梁告诉记者,他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赴各地采访和档案查阅,收集、整理和优化音频、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虽然范围广,隔的时间太久,损失了很多信息量,收集起来非常困难,但这件事情很有价值,应该有人去做,能做一点是一点”。过程非常辛苦,但周康梁乐在其中。

记者手记:在采访中,周康梁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来形容关肃霜这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家,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里,周康梁和周明义全力参与到“关派”艺术的传播推广工作中,活跃在中国从南到北的舞台和传承培训活动中,挽救着这曾辉煌一时的艺术传奇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巧弄八音谱京曲》自出版就备受各界关注,沉寂多年的“关派”艺术魅力终于重新绽放。佩服和感动之余,希望有更多人理解和支持这对父子,加入到“关派”艺术的传承中来。

策划:任婕
云南网记者:翟芯冉
视频:邢路扬
编辑:孔丽华
精选

春节过得意犹未尽?看这里,元宵节昆明还能继续嗨

他影响了云南历史!他的重宝首次现世在昆明展出 价值上亿

厉害了Word哥 这个云南小伙是"诗词大会"隐藏高手


    关注 云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