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与敬意·解读《国史大纲》|引论(四)

 

读史之先所必读的书目——钱穆先生名著《国史大纲》,因为不是文言文,所以没有译文;但又不是白话文,所以读来困难。因此我们来讲读(附录音),并录“逐字稿”在此,欢迎对此书有兴趣的朋友,手动留存,以资参考。...





温情与敬意

钱穆《国史大纲》讲记(逐字稿) 

第2讲 (下)

原著丨钱穆   讲解丨司马香






略論中國近世史學,可分三派述之。一曰傳統派(亦可謂“記誦派”)。二曰革新派(亦可謂“宣傳派”)。三曰科學派,(亦可謂“考訂派”)。
他说,纵观现代的史学界,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流派,第一个流派叫做,传统派,然后又有革新派与科学派三种。这三种具体有什么差别呢?后面他接着说:



「傳統派」主於記誦,熟諳典章制度,多識前言往行,亦間為校勘輯補。此派乃承前清中葉以來西洋勢力未入中國時之舊規模者也。

三种派别中间有一种叫做传统派,顾名思义可以知道它是比较传统的那一派,是由传统中继承过来的,他们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古代的资料事迹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校堪缉补”也就是在“考据学”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这派是继承自哪里呢?就是继承自清朝中叶以前,在西洋势力没有进入到中国之前的那一派。在西洋势力没有进入中国之前,清朝的中叶之前。因为我们知道,清朝的晚期就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开始进入一个战火纷飞的状况。那在清朝中叶之前呢,典型清朝的史学研究倾向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入关,是蛮夷统治我们大汉族,所以他一直对汉人是处于一个提防的状态,而且他自己是文化上的落后民族统治一个文化上面更为先进的民族,因此他对于我们在思想观念上面的管制是非常非常的严格的。我们上段时间有读过那本书,“乾隆时期”的那本书,中间也有讲到过,大规模的文字狱。文字狱的好处,一方面在于,真的查处出了什么事端;另外一个很大的宣传功效,是可以杀鸡吓猴。那些胆小的人直接就吓得自我阉割,“吓“的功能比实际的功能还重要。然后大家就一直害怕了几百年,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文人的脊梁从此折断,至今也没有再挺起来。”

因此,既然这样子,那清朝史学界,他们都在研究些什么呢?那些有关思想观念方面的事肯定就不能讲了,不方便去研究了。他们就更多的去做一些考证、考据,往学术的深层次、精细化方向去研究,而少发议论,少关注思想方面。

这种状况到民国时候其实是有所缓解,因为经过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这些,西方列强的攻击让当朝政府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闲暇,顾及到文化界、史学界。所以,民国的学者甚至开始研究元史、明史,在清朝时候完全是禁区的地方,他们也开始有所涉猎了。

民国时候继承传统一派,注重校勘辑补、典章制度,以及考证考据的这一派,就叫做传统派。



其次曰「革新派」,則起於清之季世,為有誌功業、急於革新之士所提倡。

什么是季世呢?季,就是季节的季,中国古代对于顺序,有“伯仲叔季”的说法。季世就是末世、末叶,也就是指清朝晚期。

有功业的人士怎么样呢?急于革新。“急于革新”这四个字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急于”,一部分叫做“革新”。

我们想像一下,想当然的解读一下,“急于”是不是,不会那么扎实地把所有资料全都研究完,不会那么下苦功夫,特别深入地扎在故纸堆里。

革新,是不是,有选择的解读,有目的性的解读。故意发一些逆论,故意”标新立意“之类。

最後曰「科學派」,乃承「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之潮流而起。此派與傳統派,同偏於歷史材料方面,路徑較近;博洽有所不逮[dài],而精密時或過之。

科学派是怎样的?就是“秉承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的潮流。那时候最流行的事,最流行的”潮流是“什么?就是科学,对不对。

我们刚刚说了,自从甲午战争让中国人见识了西方的船坚炮利,之后就开始把”科学“放在一个特别特别特别高的位置上,几乎是神坛之上。

凡事都要讲科学,凡事都要讲科学的方式,科学的方法。学科也更重视科学方面的学科。包括我们现在也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新式的教育,也都是把这些科目摆在很高的位置,而传统文化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从少年到青年的正统教育里面,已经没有了位置。

然后说,科学派和传统派差不多,都很注重材料,而且有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但他们两个还有一点不同的——博洽有所不逮。

”博洽“是个生词,是广博。”逮“,就是到或者及,不逮就是力有未及。

传统派和科学派,虽然他们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相同的地方就是,科学派肯定在广博方面是不及传统派的,没有传统派那么广博,对资料的了解没有那么深入,但它的优点在于更精密。科学派的精密度,或者会超过传统派。

二派之治史,同於缺乏系統,無意義,乃純為一種書本文字之學,與當身現實無預。

”无预“,通 “无与”,意思是不参与、无关联。整句就是,他们两个的共同问题就是,与我们当身的现实没有什么关联,不太相干。

無寧以「記誦」一派,猶因熟諳典章制度,多識前言往行,博洽史實,稍近人事;縱若無補於世,亦將有益於己。

三个流派,其中另外的一派,虽然无补于世,但或者读了这么多书,或者会对自己有帮助,对提升自己的智慧有帮助,虽然不能“兼济天下”,但或者可以为“独善其身”有一些利好。

至「考訂派」則震於「科學方法」之美名,往往割裂史實,為局部窄狹之追究。以活的人事,換為死的材料。治史譬如治巖礦,治電力,既無以見前人整段之活動,亦於先民文化精神,漠然無所用其情。彼惟尚實證,奔創獲,號客觀,既無意於成體之全史,亦不論自己民族國家之文化成績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考订派,他们利用了科学的方法,但是科学的方法是体系化、流程化、标准化,有好处,但也有不足,不足是什么呢?往往会导致容易陷入细节中,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体系性和全局观的这种问题出现。
















原创作者 期待支持^_^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司马香]

……
掬水月在手 落花香满衣
...


原创丨文史丨小众

每周一、四晚 21:00更新

司马香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 Copyright

同步分享所学

哲思深省|文史雜談|見聞新知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司马香文集


    关注 司马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