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虽过去了,炉火还旺着

 

今儿是2月4号,正月初八。按老家的说法,每年的正月初八都是个吉利日子,照例,鞭炮声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响了,持续...





今儿是2月4号,正月初八。

按老家的说法,每年的正月初八都是个吉利日子,照例,鞭炮声从凌晨三点就开始响了,持续了几个钟头。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渐渐落下去,村里重新回到她应有的宁静。公鸡的叫声也洪亮了,狗撵狗的动静也大了。

春节假期结束了,大部分年轻人也出了村子去开始一年的忙碌。以前过年,怎么也得延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现在年似乎结束得早了。初六早晨,路过桥头,一个我完全认不出是谁的大小伙子跟我打招呼:姐姐,过年好!我情急之中冒了句:过年好!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说:找不到人耍了,都干活去了,我躁得慌。

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无聊。比如即将开学的高中生,就抓住寒假的半后段,站在三叉路口聊过年。十七八岁的男孩背影挺拔,长发披肩的女孩似一朵花,有人从旁边走过,他们就停下对话打招呼,得体地笑笑。俩孩子真漂亮,处对象的情景就是立春节气里的一幅画。

为了接待重要亲属,过年家里特意加了一个先进的长烟囱柴炉。年前两天比较忙,我们围着火炉做好吃的,煮山楂,烤地瓜,炖排骨……年后重要亲属远赴他乡求学,我每天围着柴炉打发时间。欣然发现:即使什么都不做,听火炉唱歌也是不错的消遣。

村里的早晨格外静。隔着一间大堂屋,都能听到爸爸或者妈妈给家里的主力炉子加炭。有了这做早饭的信号,我也赶紧酝酿起床工程。

起床先把自己房间里的炉火烧旺,柴哔哔剥剥地燃着,哈欠打上几个,冬天里的安全感,立马就来了。

这是近几年来烧柴最多的一个寒假,烧了近十天了。算是返璞归真的生活细节之一。城里的房子,水电煤暖气都通了,但是老人们不住。我不知道是哪一样他们受不了,是局限了脚步的活动范围,是嘈杂拥挤的街道和陌生的人群,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隔绝?烧煤炭取暖虽然饱受诟病,但到底还是众多村庄里最受欢迎的。而今,我房间里反而又烧柴了,挺有意思。小时候跟柴炉打交道的日子也是有过几年,并不苦,今冬烧柴可以美其名曰“忆甜思甜”。

跟妈妈晚饭后沿着村北的公路散步。满天的星星在头顶上闪烁。走够了,冷透了,回家抱着火炉添柴。火旺了,睡意就来了。

炉火带来安全感、睡意和温暖。烧水煮饭热菜温酒,统统少不了它。拉呱也少不了它。在昆明打拼多年的小学同学回娘家,三个发小烤着火聊着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午。

听说前面婶子家妹妹要离开家去青岛工作,晚上妈妈跟我拎点东西去她家坐坐。屋中间一个烧炭的炉子,炉膛里烧透的煤块把炉上的铁盖映得通红。妈妈问妹妹咋没在家,婶子说:跟我吵架了,跑到同学家去了。我妈半信半疑,忙着规劝又压不住脸上的惊讶。我看看婶子的脸,看看正旺的炉火,觉得她们娘俩之间问题不大。炉火还旺着,年味还没退。小别扭成不了大气候。


    关注 咱俩谁跟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