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降成本 看这些企业都想了哪些大招?

 

作为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一环,成本对企业的意义毋庸置疑。企业成本高在哪?人工、物流、融资、能源等成本高企,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成本的不断抬升势必削弱企业盈利能力,继而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一环,成本对企业的意义毋庸置疑。

企业成本高在哪?人工、物流、融资、能源等成本高企,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

成本的不断抬升势必削弱企业盈利能力,继而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容,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事关实体经济的振兴发展。

降成本,政府责无旁贷,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天门佑琪制衣、武汉美的“机器换人”,咸宁26家青砖茶企,眼睛向内,“以电制茶”,降本增效,带了好头。

机器人“驾到”,“用工荒”缓解——

佑琪制衣一年省下4000万
又到一年招工时,许多企业的招聘主管都泡在各大招聘会,甚至下乡进村“抢人”。

然而,天门佑琪制衣公司却“稳坐钓鱼台”,只在公司大门口张贴了一张招工启事。

佑琪制衣为啥不急?公司总经理董文平说,机器人驾到,“用工荒”缓解了。
绣花机器设备
招工难倒逼机器上岗

佑琪制衣是天门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高峰时用工多达1200人,曾一度创下年出口额2000多万美元的辉煌。

庞大而廉价的服装工人群体,是天门服装企业辉煌的底气。一项数据可佐证:天门籍在外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人数超过10万。“以前工钱低、利润高,企业不怎么把人工成本当回事。”佑琪制衣财务总监张卓蓉说。

然而,人口红利渐行渐远,用工荒、招工难汹涌而至。

这让佑琪制衣始料不及。该企业只得一次次提高工价来吸引员工,人均月工资从2011年的2000元增加到目前的4000元。

短短几年间,人工成本倍增,佑琪制衣顿感“压力山大”。

然而,新的压力一波波涌来——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佑琪制衣的支柱——外贸出口陷入困境,年出口额由2000万美元降至500万美元;

电商蓬勃兴起,服装出厂价格在激烈的竞争中日益透明化,几年间服装出厂价格增幅不到15%。

产品加价空间很小,那么,降低成本的出路在哪里?“机器换人”改变“人海战术”,佑琪制衣看到曙光。

2014年,佑琪制衣开始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电脑缝纫机、电脑绣花机、自动挂扣机、埋夹机……一台台“机器人”驾到,短短两年间,40%的设备“鸟枪换炮”。

机器上岗改写劳动效率。董文平介绍,以一套投资近百万元的自动裁床设备为例,过去20多个人做的事儿,现在只需要3个人。

机进人退,企业用工量由高峰时的1200人逐年降至目前的400人。张卓蓉算账:按人均每年5万元工资计算,“机器换人”一年省人工费4000万元。
机器上岗力促企业转型
唛架打印机


“机器换人”,换的不仅是人。在董文平看来,机器还唤醒了企业转型升级。

在佑琪制衣,新鲜出炉的智能服装展厅和奥特莱斯工厂店,已悄然崛起一个全新的佑琪。

走进智能服装展厅,仿佛置身在一个赛车俱乐部。指着10余种外观与普通外套毫无差别的服装,董文平兴致勃勃地介绍:“这就是根据赛车服装改进的智能制热、制冷装。”

外套还能自动制热、制冷?董文平解释,这种服装内暗藏玄机,内置电子制热、制冷装置,可以通过控温设备调节衣服温度。如制热服装就很适合户外人员在冬天穿着。

在传统服装利润日益微薄的当下,智能服装打开了佑琪制衣的利润空间。“一件智能外套的利润是普通服装的数倍。”董文平介绍,今年将有6条智能服装生产线投产,可完成30万套的订单。

去年5月,占地2000平方米的佑琪制衣奥特莱斯工厂店开业,成为天门首家服装工厂店。董文平说,“接单—加工—交货—收钱”这一传统盈利模式,在新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摆脱贴牌代工传统路径,企业已开始转型谋求自创品牌。“今年将新开5家工厂店,在全国开设25家直营店,同时启动网上销售,让自有品牌服装走向全国。”
美的工厂“机器换人”效率增


安放压缩机、拧螺丝、焊接、打包,运入仓库……

46台机器人挥舞单臂,协调配合,忙而不乱。这是记者6日在美的武汉工厂130米的空调外机生产线上看到的一幕。生产线旁只有少量工人在作业。因为机器人无法完成的精细动作,仍需工人来完成,不过粗重活全由机器人承担。

外机厂长段劲松介绍,这条自动化程度全国领先的空调外机生产线去年6月投用后,工人由80人减至30人。每18秒,就有一台空调外机顺利下线。

凭借这条生产线,2016年,美的武汉工厂成功入选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录。

除引入机器人外,美的武汉工厂还以智能检测装备取代人工,减少因人为漏检、误检导致的不合格产品,产品不合格率降至0.28%。同时,引入智能排程系统:输入订单后,自动生成物料进厂、来料检验、上线生产、质量检验等全链条生产计划,相比人工排程,效率大大提升。

机器换人,不仅减少企业用工需求,更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该厂精益生产经理蒋志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该厂生产单套空调的运营成本为173元,比2014年的每套186元下降7%。企业效益也明显提升,2016年,美的武汉工厂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17.4%。

2011年,美的武汉工厂最高月产量为50万套空调,需要1.1万名工人;现在一个月生产50万套空调仅需3500人。“工人工资几乎翻了一倍,但生产单套空调的运营成本却在下降。”蒋志刚说。

以机器取代人工,降成本,增效益,已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新趋势。该区经信局副局长张于威介绍,神龙、东田、格力等企业都不同程度实行自动化生产,但发展智能制造前期投入较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一些企业“有心无力”。

为此,武汉经开区已出台扶持政策,对相关企业租赁厂房、引进智能装备生产线、购买智能制造软件等予以补贴,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青砖茶演绎降成本大戏
“赤壁茶企在茶叶杀青环节采取煤改电,平均每斤干茶成本降低6分钱,品质还大幅提升,有的超过欧盟进口食品标准。”7日,赤壁市青砖茶科研所所长雷该翔说,可别小看了6分钱,以去年赤壁年产3.7万吨干茶计算,全行业降低成本400多万元。


 电能杀青,成本污染双降

赤壁是中国青砖茶之乡和欧亚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

近年来赤壁茶企遭遇人工、房租、设备、营销等多项成本上涨难题。比如,一个茶叶采摘工去年日薪已涨至200元。

茶企降成本的空间在哪儿?该市茶产业局与茶企从制茶环节挨个动脑筋。砖茶制作的首个环节是杀青。多年来,杀青机是用煤、柴火加温,还得人工值守观察,随时添加煤、柴火,以保持二三百度的高温。“能不能换成电能杀青机?减少污染和人工成本。”

思路提出来,不少茶企心里打鼓:烧煤烧柴千百年了,换成电,品质会不会降低?还有,电费说不定较贵,更换变压器、线路也是一笔开支。

国网赤壁市供电公司上门给茶企吃定心丸:为鼓励煤改电,更换变压器、电线由供电公司申请专项资金负担。对茶叶初制环节执行农业生产电价0.558元/度,每度电价比工业用电低0.3元左右。


 十二连“吃螃蟹”,品质意外达到欧盟标准

2015年底,赤壁十二连茶场老板戴达武成为第一个尝鲜者。

戴达武花了4万多元购进一台新式电杀青机,去年春季一试用,结果令他意想不到。

他把细账掰开一笔笔算给记者听。电杀青机可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工值守,节约2万至3万元工资。电杀青机可保持恒温,减少了鲜叶的损耗。同样的热值,农业电费比煤价便宜,而且节省运费。原来烧煤的杀青机,因温度不均匀,二三年就得更换,电杀青机虽然价格贵,但寿命长。

去年,十二连茶场制作每斤干茶节约能源成本0.18元左右,以年产60万斤干茶计算,节省10多万元。

更让老戴想不到的是,原来烧煤时,茶叶有一项指标“蒽醌”老是略高于欧盟进口食品标准;改用电后,蒽醌指标意外降到0.005mg/kg,远低于欧盟的0.02mg/kg标准。目前,十二连茶场的茶叶已提供给赤壁大型茶企,准备出口欧盟。

雷该翔分析,蒽醌是一种醌类化学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根据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原来茶厂烧煤会有烟尘,如今用电后烟尘消失,或许是这个因素导致蒽醌减少、品质提升。

十二连“吃螃蟹”的效果不错,去年一大批茶企纷纷仿效。据赤壁市供电公司介绍,目前已有羊楼洞茶业、洞庄茶业等26家茶企实行煤改电,占全市42家茶企的一大半。为帮扶企业降成本,上百万元电力改造的材料费由电力部门埋单。不久的将来,随着“以电制茶”技术的推广,青砖茶的品质将更纯正,赤壁“砖茶之乡”的品牌将更响亮。

来源:湖北日报


    关注 湖北发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