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那儿,年就在那儿

 

这年越来越近了,但我这心里,也是越来越迷茫。一以前,一到十一月,隔三差五总是接到父母的电话,常说的几句话,三...





这年越来越近了,但我这心里,也是越来越迷茫。





以前,一到十一月,隔三差五总是接到父母的电话,常说的几句话,三儿,今年过年回家吗?车票买到了吗?如果单位忙,就不要回来了。家里都挺好,我和你妈也挺好。那时候,我也是刚毕业,跑的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打工,离家几千公里,不是上海就是郑州或是西安倒车,一个来回路上都要花去一周的时间。公司放假也就一周的时间,所以说,每次回家,都要请假一周,才有时间在家待上两三天,去看七大姑八大姨一天都要走好几家,跟打仗似的赶时间。就是那么的没钱没时间,长途火车哪怕是站着,只要有票,就要回家。不但不觉得辛苦,一年到都就盼春节,只要是春节,就会找到足够的理由,从腊月就开始谋划回家。因为,电话那头的父母,日思夜盼而早归,儿又何尝不是呢?跨越大半个中国,几乎经历所有的交通工具(除了机票,实在是没钱买机票),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家过年。



那时候,没有任何理由阻挡回家的脚步,父母期盼儿平安归来。从不问你挣了多少钱,从不要一分钱,见面,说的最多的就是,我娃又瘦了,尽管我的体重在上涨,妈妈总是要摸摸我的手说,你在外,肚子要吃饱嘛,你看你的手,像鸡爪。



在家,最爱吃的,就是妈妈包的饺子,妈妈做饭,总来不说自己爱吃什么,也从来不是自己爱吃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爱吃什么妈妈就做什么。妈妈一辈子,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却把一生无私的奉献给儿女,兄弟姐妹六个,让父母操碎了心。





父母没有文化,儿子当中排行老三,所以,父母就叫我尕三儿,小时后,最喜欢过年,因为在家,我排行最小,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几乎什么都不用干,饭不是妈妈做,就是三个姐姐做,刷锅洗碗更是轮不到我。这直接影响到我现在都不习惯洗碗。尽管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我每年都有新衣服新鞋穿。那时候的新衣服,基本上都是找当地裁缝做的,布是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现在想想,我从小穿得算不算现在城里流行的私人订制啊。鞋子都是姐姐们手工做的,那真的是手纳的千层底,牛眼睛布鞋。可漂亮了,自从大学毕业,就穿两种鞋,皮鞋和旅游鞋。现在很想穿穿姐姐手纳的布鞋,说实在的,现在卖的最有名的北京老布鞋。和姐姐们手纳的千层底比,那真的是相差太远了,无论是样子款式还是质量。姐姐还有个拿手活,那就是绣鞋垫。到现在,我的皮鞋里永远有姐姐绣的鞋垫。



每次回家,姐姐总会把鞋里的旧鞋垫扔掉,给我换上新鞋垫。因为没有烂掉,偶尔破一点点,我总是舍不得丢掉。每当过年,新鞋垫上新鞋垫,都要把脚洗的干干净净,穿上新袜子,兴奋的晚上不脱鞋睡觉。对了,还又在新衣服的兜里装满瓜子花生核桃红枣和花花绿绿的糖果。最关键,还又鞭炮可以放。那时候,放鞭炮,几乎只有过年才可以燃放,平时是没有机会玩的。





儿女们都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形影不离,相依为命。曾经名义上老大赡养,父母和老大住了一段时间,因为生活习惯,或是婆媳不和。父母和大儿子单独生活。再后来,二哥从外地回来,另立门户,也不管父母。随着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二哥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农民以地为生活之本,也是因为分地,和老大多多少少有些矛盾。子女父母住一起,矛盾是少不了的。不管是父子,还是婆媳。中国式的家庭矛盾延续了几千年,问题在于出了矛盾,如何化解,才是关键。按现在的话说,矛盾的根源在于代沟。父母一代,吃东西,吃多少都舍得,唯一的就是不浪费。吃个馒头面包,一只是拿着吃,一只手在下面拖着,掉下来的渣渣,会全部吃掉。现在的年青一代,不管是自助还是点菜,看这也想吃那也想吃,总是要的比自己真正要吃的多。吃饱了,不管是剩多少,都是抬屁股走人。习总书记为什么提出光盘行动?这一个是总书记,一个是不会写自己名字的老百姓,但他们的理念是一致的,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叫言传身教。我常年在外,也不知道哥哥嫂子和父母有什么矛盾。每次也只是电话里沟通,我历来坚持家和万事兴,不管他们有什么矛盾,我一贯坚持化解劝和。兄弟姐妹中,我是最小的,可我是想的最多的,调节矛盾最多的。我既要做到让父母消气,又要让哥哥嫂子们理解,还要力争做好的表率给侄子侄女们。因为常年在外漂泊,尝尽了酸甜苦辣,见到了更多的人生百态。使我更加珍惜我的亲情和我的亲人。可是,谁能有站在我的角度考虑过家里的事情。我也理解哥哥姐姐嫂子们,整体文化水平低,看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水平。但是有一点,你们确实没有做到,那就是你们从来没有用对待子女的态度来对待父母。那怕是一半,也不至于父亲病逝他乡。尤其是哥哥和嫂子,包括我自己,没有好好的孝敬父母。



这一走,永远的走了。二哥和父母闹矛盾,父母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在外的我,也是电话里知道大概。我也不能埋怨谁,我也不能怪谁。怪只能怪我自己,恨也是恨我自己。没能给父母应有的生活。70多岁的两个老头子,靠一点点养老金生活。身体虚弱,常年药不离身。爸爸的愿望是能让妈妈坐个飞机,因为爸爸几年前参加了一个老年旅游团去了趟北京。是火车去,飞机来。今年大概七月份,父母坐火车来我这里,给我送来了他们的心愿。由于我在的城市比老家热,父母受不了这里的闷热,住了半个月,天天嚷嚷着要回老家。



父母正在过安检

回老家时,我给买了机票。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是第一次父母双方坐飞机,也成了最后一次。我后来才知道,父母这次回到老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外面租了个房子。没过多久,父亲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我每次打电话,刚开始会聊很多,慢慢的,慢慢的,爸爸就会主动挂断电话,说话的时间越来越短,会找各种理由来挂断电话,说不是我的这个伯伯来看他就是那个叔叔来看他,要么就是正在吃饭。因为每次讲话声音都很洪亮,我更本就没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再后来,姐姐告诉我病情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我每次打电话问候,父亲说的还是那几句话,我和你妈都好,你放心。俗话说,养儿防老。父母一生,一共有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三男三女。父亲卧病在床,儿子媳妇们一个也不在身边,由于二女儿嫁得远,没及时赶到。再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全是大姐和三姐和大姐夫在照顾吃喝拉撒。



不管是民俗民风,还是伦理道德,法律义务也罢,儿子媳妇,应给父母养老送终。但是父母需要的时候,儿子媳妇的影子也不见。女儿女婿尽了儿子媳妇的义务和责任。最后还搞得兄弟姐妹仇长情断。每一个子女都应该好好反思。父亲生前最牵挂我,在最后的几天里,我一直在父亲身边。最后,父亲是抱着给他去看病的希望,躺在了我怀里,躺着就睡着了,永远睡着了,永远.......

尽管父亲已经走了,但是因为他的走,留给我的遗憾,在我心头是一个结,这是个心结,此生难化........



这一天,并不遥远

我只是希望,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不对,本来就是一家。为什么非要你不来我不往呢。更何况,现在还又个老妈妈。





当我敲完这边文章时,已经是年关三十了,我像一只迷途的羔羊,看你们的背影,我知道,已经没有人比你们俩更期盼我,回家过年!



孩子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如果你父母健在,如果你还没有回家,赶紧回家,此时此刻出发,还来得及。父母在那儿,年就在那儿!


    关注 同层排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