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春节,寻找精神家园驿站

 

2016年春节,周元江老师离开家人和亲人们,到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网络的高海拔(2180米以上)的偏僻苗寨(悦东镇新寨村海坝村民小组)与苗族同胞们过春节。...





小编语:

在2017年的春节,为记录即将消失的苗寨传统文化,大关县文化馆馆长周元江老师孤身一人深入到海坝苗寨七天,记录下了苗寨乡亲们搬迁前在贫穷山村的最后一次春节。

以下是周元江老师不同寻常的七天海坝苗寨行:



鸡年春节,寻找精神家园驿站
----记录一次特殊的春节


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的话,那么春节就是每年之交的一个很重要的驿站。人们一路的辛劳,一路的喜悦,都汇聚在这一时间驿站中。人们用团年、贺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传达着亲情、友情与恋情,团聚着家人邻里,这是何等温馨与幸福。如今是网络化时代,同时也是陌生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个亲情的驿站!




1第一天(腊月二十八):

今年的春节,对于我来说是个另类,也许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是一个实现续接传统文化的梦想驿站吧。



去年我的工作特忙,上了320多天班,的确很累了,因临近退休,手里有几件多年在做的事未完,可为了实现我的计划和承诺,在今年的春节假期里,一生中第一次春节离开家人和亲人们,到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网络的高海拔(2180米以上)的偏僻苗寨(悦东镇新寨村海坝村民小组)与苗族同胞们过春节。





腊月卄八,我背起行装(照相机、摄像机、脚架、睡袋、棉被、干粮、面包糖果......等),上午十点钟从县城驱车出发,两小时后到达乡村公路尽头下车时,早已在山腰等我的海坝苗寨的王兴社长和14个苗族小伙子们帮我背起行装开始爬山,徒步了三个半小时,四点钟到达了苗寨。



刚到寨子的第一户朱姓人家门口时,就叫我们进屋喝茶,接着上了一桌热乎乎的饭菜(一碗白菜一碗腊猪肉),吃起好香呀!.....女主人为我添饭,不停的与我说:“周老师,我们这些地方又穷又脏的,你都来了,到了我家就要吃饱哈。我58岁了,昨天跟着社长一起几个人第一次进县城,你们那些好漂亮,昨天你家两个把我们几个带去弄个好地方吃饭,花了几百元钱,我们想都不敢想,点了很多菜,我们从来没有吃过那些菜,连没吃完的几个菜都包起拿给我们带走了......昨天晚十点半了才回到家就热来全家人都吃了......你们太好了...... ”(之前女主人曾随同社长一起到县城赶场,受到周老师夫妻热情接待)

我快速的吃了两碗饭,马上打开背包拿出相机和摄像机开始串门了......

















当天晚七点过,寨子里几十人打着电筒,纷纷来到社长家,有的吹芦笙、有的跳舞、有的与我一起烤火摆龙门阵,耍到十一点过了,我把去年底“背篼图书馆”第三次到海坝时为他们拍的全家福照片拿给他们时,他们有的高兴得跳了起来,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说,一辈没照过像,太好了,他们拿着照片互相交流着看,像小孩子似的,好惊奇呀!......说了无数次的“感谢周老师......不是你我们家从来没有照片...... ” 十二点过了他们才陆续的离去。

下图是去年第三次到苗寨时给乡亲们在红旗下拍摄全家福的场景(小编手机随手拍):





1第二天(腊月二十九):

天刚亮我就起床,自己在社长家拿了几个洋芋(土豆)丢在火塘中,十多分钟后吃了就开始串门了,这一天家家都在杀鸡烧肉炸酥,准备三十晚上的年饭。晚饭后,寨子里的人又来到社长家门前的空地上唱歌跳舞了......











第三天(年三十):

大年三十,天晴了。中午十二点过,苗族姑娘和中年妇女们身穿漂亮的花衣来到社长家,两个小伙子扛起音箱,上山顶草坪上跳起芦笙舞,说笑,玩耍,在草坪上吃着花生瓜籽和糖果,憧憬着搬迁后的美好生活......一直开心到下午三点多,才各自回家煮年夜饭,离开时,个个都叫我到他们家过年,很真诚的。













大年三十这天,我到了九户苗家,中午多数人家都在煮猪头和炸酥(当地一种只有逢年过节才吃的特色食品),他们都端给我吃,不吃就说我瞧不起他们,我无法拒绝,就尝了三家肉和酥,真的很香。











大年三十的年饭,早上在社长家吃,
下午在社长的弟弟家吃的。

只要我到过的人家,都拿出最好的菜,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人,桌边围坐不下,就站在桌边吃,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给我挟菜,大家都很开心。但实话说,每顿饭我都只吃了四五分饱,挟了三四样菜泡点汤,快速吃完,就开始拍视频和照片了,由于屋矮狭窄光线极差,真难拍摄。





晚饭后大家围着火塘,寨子里的男人们都来了,有的拿着芦笙吹、有的提着白酒先敬我,不断的轮流互敬,深夜两三点了,火上炖起羊肉下着酒,尽情的喝着说着笑着......妇女们又端来了夜宵,我因晚上没吃东西的习惯,说明后他们就放过我了,看到他们那开心的场景,我内心崇敬他们,他们的幸福指数太高了.....





1第四天(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早上七点起床,看到山顶上有太阳了,想到也要给家人拜个年,我马上爬到山顶上寻找网络信号发了微信,给家人报个平安。虽然有阳光,但气温仍然非常低,在山顶上的我冻得哆哆嗦嗦,也没办法及时回复热情关注我动态亲人朋友们,回到县城后才看到朋友圈已经有那么多人关注苗寨的乡亲们了。









我们汉族初一清早都有吃汤圆的习俗,但苗族乡亲没有。八点二十分回到社长家,社长已生起了火,洗完脸后拿出我带到苗寨的汤圆粉和馅就开始做汤圆了(苗寨的村民从来没有吃过汤圆),因为他们不会做,我就教社长的两个女儿学着做。为了让大家都尝尝汤圆的味道,我一口气做了98个汤圆,因为满手沾着面粉,也没留张照片,比较遗憾。

吃完汤圆,拿上相机,我又开始了巡寨子。

















走了六个多小时(2.76多万步19.6公里),太阳落山回到社长家时,社长夫妇说菜饭早就做好了,就等你了。吃完晚饭坐到火塘边我靠着土墙就睡着了,感觉很累,不到九点就睡了。

第五天(正月初二):初二早上一直到八点过几分我才睡醒,感觉又有精神了,马上起床,烧了几片饵块吃(饵块也是我买来带到社长家的,他们很少吃过)。又背起相机、脚架、摄相机继续串寨子,分别到了四五位六七十岁的苗族老人家,了解他们是什么年代搬到这里居住和当时这个地方的现状,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我们的交流很顺畅,交流时他们拿出了花生、瓜子和亲戚从外地带来的水果糖给我吃,聊到下午四点过,太阳快下山了,牛、马、羊群已陆陆续续的回圈了;我又开始用相机和摄像机作记录了。




第六天(正月初三):

苗族青年小伙姑娘们到另外的寨子走亲串戚去了。





他们多次邀约我跟他们一起去,由于路远路稀,加之太累了,就没去了,留在海坝苗寨中与中老年人们交流继续记录着我要的东西......























下午,苗家小伙姑娘们已经陆续回家,我就开始给他们拍摄全家福。











转眼间,来到海坝不知不觉的已经六天了,晚上七点半,几位六七十岁的苗族老人们冒着大雾细雨赶到我住的王兴社长家找我摆"龙门阵",听说我明天要走了,再来跟我耍一晚上,几位老人说我给他照的全家福照片太好看了,他们几十岁了是第一次照相,要求我走的时候再给他们每家照一张,而且要跟他们一起照......老人们还说我这次来了六七天,还没吃他家的饭,都叫我明天要去他们家吃一顿才走......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妈妈说他家是最先迁到这里的人家,已六十一年了,从来没有外面的人到过这里过年,说我是第一个,说我不嫌他们穷他们这里脏......深夜十一点过了他们才离去。

第七天(正月初四):



今天要告别大家了,我为前几天未在家的村民在自家房前拍完全家福照片,

十一点钟到社长家收好行装返程了,当走到苗寨对面的小山坡时,看见里寨子里好多的人站着,走近时几个老人最先向我走来,分别伸出十分粗糙的双手拉着我说:周老师你慢慢的走,你太辛苦了,你不嫌我们穷......

你以后一定要再来这里......

这次没到我家吃饭,你下次来要在我家吃顿饭哈.....

以后我们搬迁了你来要我家住哈......

我说:“好的,你们搬了新家后我又来为你们拍全家福”。



当他们送我离开寨子的最后一家人时,有几位老人流泪了,我的心里也挺难受的......社长用苗语给他们说了几句,我听不懂但意思我是明白的,那位苗族朱姓老人拿起芦笙对我说:周老师,四十多年我们没有芦笙和没跳过芦笙舞,这是你们去年底来我们寨子为我们办芦笙舞培训班时送我的芦笙,我吹一曲来送你......



离开苗寨时,社长找了两个苗族小伙子帮我背相机包、脚架、摄相机、睡袋等物,

步行了三小时四十分到达通公路的村子,联系上了微型车,乘车一个半小时,下午五点半回到了县城。



苗族老百姓的淳朴、和善、真诚让我终身难忘,他们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将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驿站”......他们是当今世界上最朴素善良的人!我将要用“即将消失的海坝苗寨”把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习俗记录下来,留给这个民族......这个世界......

图文:周元江

编辑:何燕松

编审:常绍慧

大关县图书馆地址:大关县龙洞路

电话:0870-5620458 E-MAIL:DGtushuguan@163.com

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加大关县图书馆加关注


    关注 大关县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