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乐于学——退出大学,立志“文礼”

 

永謙學堂是幸蒙全球兒童读经教育首倡者,台中教育大學王財贵先生赐字的以“志道、據德、依仁、游藝”爲本懷,以严格落實“及早、老實、大量、悅樂”讀經爲旨歸的謙字辈现代經典教育私塾:葆爾真淳,養正於蒙。春華秋實,同声相应,嘤鸣以求友。...



包本三十万字感言


(按)祝贺赵子路,晨路两姐妹完成经典包本三十万,顺利于康谦学堂毕业,双双将于今秋入读文礼书院。其中姐姐赵子路,14年10月退出大学读私塾,历时两年包本三十万;妹妹晨路今年16岁,全日制读经三年,包本三十五万。临别之际,康谦学堂全体师生举行了简朴庄重的欢送仪式:赵子路分享读经感言,鼓励同学们满怀理想,刻苦读书,自克自勉;之后拜辞老师,与同学依依惜别,现场温情流动,令人动容。此番感言,可以视作赵氏姐妹正式踏入生命学问之门的开始,倍觉意味深长,值得珍藏。

     ——康谦郭逸辰





郭老师:

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走在读经这条笃定与幸福的康庄大道。也正是有幸读经才让我真切体会到生命应该安放在哪里,该志于什么。

两年的读经时光转逝至今,不禁感慨万分。我迷茫过,因为我不成熟的想法;我曾懈怠过,因为我志气薄弱,心量不足;我也曾抱怨过,因为我不够理智大度。可自知还是要老实读书,安分守己。当我包下每本书后,我会发现生命的日渐饱满,每一天都是充实又喜悦。当自身理性战胜非理性,光明战胜黑暗时,生命本有的混沌性才会被冲破,清明才会被显露出来。但这些性情的改变又不是读书的目的,它是附带的,它也是必然的。所以当我觉察到此时,深知不应自满,仍应本着本心,踏实诚恳,反求诸己,涵养升扩。

郭老师于我,亦师亦友亦亲人。可与共学,可与适道,望日后又可与立,可与权。我不善言辞,对您心存感激却不知如何说起。我的慧命再造源于您,“孔子十又五志于学”的教诲,我也在您一次次鞭策下得到成长与历练。今日即将入读文礼,开启新的征程。自知生性愚钝,但定会尽心尽力,以勤补拙,素位而行。

世界黑暗,貌似强大,但它只是阴影,没有根本,不是真相;当不忍黑暗时,只要一念觉和,完全可以点一支蜡烛,它操之在我;它和太阳是同质的,只是量不一样,不断扩充,长养这支蜡烛,就能光辉如日月,驱散一切魍魉。

最后摘录一首喜欢的诗,以示内心:
个个心中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学生赵子路敬上

2016年9月21日
入读文礼书院申请书


季谦先生,您好:

我叫赵子路。自十八岁“大龄”读经起,至今两年。能够勉强完成三十万基础背诵,自认无它,唯有对读经教育的笃信与对自己充满信心耳。

回顾自己的读经学涯,深感惭愧与庆幸。惭愧自己错过了读经的最佳时机;却又庆幸自己能够在学涯的最后时期抓住机会,开启慧命的大门。

吾以前思考,志向是什么?迷茫无解。孔子“十又五”志于学,李氏子蟠年十七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吾读经期间却时而懒惰好玩。但一想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便又警醒着吾应更精进,更发奋。“有志者,事竟成”,其不成者,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吾之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故学不可以已,吾将上下而求索。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今闻文礼书院乃为进德修业,志道乐学之圣地。若能有幸承蒙先生教导,师友扶持,则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吾自从一闻读经起,直到如今更莫疑。吾也将更加努力,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吾欲今秋入读文礼书院,万望先生批准!

2016年7月30日

赵子路  敬上
缘何

退出大学

选择私塾?
王教授曾言,人生在世,有机会读到经的人,或许有他的缘他的命;又此生有多少机会读多少量,或许更有他的缘他的命。

但如我这般已历经十几年体制却退出大学,攻读私塾,进而立志上文礼书院而言,体悟到的是: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回想几年来与读经相遇,相识到相知,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高二时开始接触《论语》 。当时我所在的班级是精英班,可即便如此,同学们之间流行的风气还是比吃比穿。当读到《论语》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时,那份因自己朴素的外表而一直未曾擦掉的一丝隐忧,随之烟消云散。还有一次与郭老师交谈,她问到我的志向是什么。一时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茫然起来,竟无言以对。上了十多年学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考上大学,难道考上理想大学不是志向吗?郭老师不置可否,却郑重其事对我讲到,孔子十五岁便立志于学。所谓“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在哪里?立在“学”这条路上,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立志,一直到最后成就完满人格,就从未变过。我们应沿着圣哲的足迹走下去,此生也应立下一个向学之志,终身向往的志。

虽然当时还不甚理解这番宏大论述,但冥冥中感觉这些振聋发聩的话似乎已在我心里埋下了要读经的种子。但处于水深火热的高中生活中,不得已还是顺着奋战高考的滔滔洪流而下。繁重的学业压得人喘不上气,起早贪黑,挑灯夜读就是为了考上憧憬已久的大学。《论语》对我来说几乎是若存若亡。
2013年9月终于步入大学,选择了喜欢的韩语专业。大学时间和环境相对非常自由,在郭老师的提议下,我又重拾《论语》,诵读经典。刚开始读不懂,索性还是硬着头皮读了,读的过程中便渐渐有了感觉,后来便一有空闲就捧上书读上几遍。但同时也发现周边同学在为挤进组织部门而绞尽脑汁,也有好多人为了跟随潮流而花前月下,又有些人似乎整天彷徨,一脸忧郁,并且读经典会被视为“另类”······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大学》第一句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以现实中硬件完备,富丽堂皇的大学与经典中的“大学”悬殊如此之大?百思不得其解。可读经是自求多福的事,自己坚持读就好。就这样,伴随着边读经,边学习专业课程的方式,度过了我的大一上半年。
如果说之前零散时间的读经给我带来些许长进的话,真正让我体会到读经之乐的是2013年寒假参加了《孟子》冬令营。那一个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但更多的是内心深处对彼此之间真诚相待的感动。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沟里,即使是不认识,迎面走来后,也会带着炯炯有神的眼神对你颔首而笑

大家把最本性的善良展现给彼此,同宿舍的阿姨在我生病时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厨房大伯得知我要上台唱歌时,专门为我做润嗓粥,与来自贵州土家族的朋友相互扶持······ 即使寒冬腊月,却依旧感到很暖心。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心无旁骛地读着圣贤书,让我倍感享受,渐渐竟然有种平和之境舒展开来。偶尔还会有一两句话忽然发亮,似乎一刹那对我有所照耀,比如“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不就是常说的“人性本善”吗?又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让我意识到将来要找到工作,立足社会,需凭自己真正的本事;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被我视为与同学相处之原则时,与沟里的同学关系更日益融洽;学习懈怠时,警觉于宰予昼寝,为避免成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自勉勤奋。点点感悟真的在老实大量读经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份久存于心中的驳杂似乎也随之被涤荡的愈发清澈。

结束了收获满满的冬令营,我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回到大学。当我跟朋友们分享冬令营生活与读经感想时,她们有些仍是不解,更多的是嗤之以鼻。在我越来越坚持读经时,发现与同学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距离也越拉越远。大家也都为追逐各自的目标而忙碌着:或待在社团继续着某种兴趣;或是为了未来的工作,积攒社会经验而拉人脉、扩交际,外出打工挣钱等。

但我所渴望的并非这些啊!现时的种种物质诱惑与真正向往的生命轨迹不断碰撞,此消彼长。反省自己从踏入大学校园那一刻起,高中日夜奋战的三年知识便已对我无甚意义,几乎不留痕迹。而正经历的大学所见、所闻、所学,似乎也正在重蹈高中三年的覆辙。青春难道就这样悄然滑过,难道继续这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究竟该如何丰富自我,填补苍白?如何才能“志于学,志于道”?我在心灵深处一次次呐喊着、一次次叩问着。




渐渐萌生了要退出大学,全日制读经的想法,可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把这个念头深藏于心底。2014暑假,再次投入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经生活:参加了“论语一百”夏令营。郭老师给了我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让我带领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诵读论语。第一次做老师,不禁有些担心能否胜任。可当我真正坐到孩子们面前,鼓起勇气放声读经时,回应我的是洋溢的笑容、饱满的热情和美妙的书声。一种欣羡之情再次油然而生:如果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无忧无虑坐在这里一直读经该何等幸福啊!慎思之后,把心底的想法告诉了郭老师,她拍手称zan,大力支持。原来她也早有此意,我们不谋而合。退出大学,全日制读经的决心正式浮出水面。

可当我毅然决然将这一决定告诉妈妈时,即使非常认可读经教育,已让本是优秀初中生的妹妹退出体制和年龄尚小的弟弟共同读私塾的她也为之一惊。受大众思维的影响,认为历经辛苦考上的大学一旦半途而废,即将到手的文凭、工作可能付诸东流;再者担心我处此年龄是否还可以包本三十万字;三来怀疑我是一时脑热,志向不能长久。

我相信“君子谋道不谋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才是我真正向往的生活、才是我要追求的人生价值。经过一番审问,慎思,明辨之后,终于得到了妈妈的允许。感恩妈妈!让我在尚未太晚的17岁“高龄”正式步入读经私塾。

现在的我是隐居以求其志,一心只读圣贤书。伴随着半年有余的私塾时光,我愈发觉得与经典同行,如沐春风,身心充盈。白天八个小时的中文诵读,晚上一个半小时英文诵读。学堂没有令人目盲的五色,没有令人耳聋的五音,没有令人口爽的五味,没有令人狂乱不已的电玩游戏;有的是窗外的漫漫花枝、风吹麦浪,有的是激情豪迈的读书声,有的是清淡雅致,绿色健康的五谷杂粮,有的是强壮体魄的八段锦和劳其筋骨的洒扫庭除。虽如晨钟暮鼓,但亦安之若素。所谓“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不亦乐乎!

王教授常讲,超过十三岁的孩子根基已定,心已散乱,较难再适应读经学习,想要达到包本背诵更是艰难。所以退学读经之初,我只抱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学堂也是遵照王教授的老实大量读经理念,只管绵绵密密读经,没有故事,没有游戏,没有花俏。经典便这样一遍遍走进我的大脑,印象越来越深,甚至几次晚上做梦还在读经,直到有一天不禁脱口而出,便这样自然而然收获了我的第一本包本背诵——《学庸论语》

此后一路高亢,乘胜直追,三个月后又包下第二本——《孟子》 。两次包本事实打消了妈妈一直隐藏的顾虑,也坚定了我一定要上文礼书院的决心。但包本之后更深的体会是,老实大量读经时日较久,快乐之感才会慢慢生发,但这种快乐不是浅层心理上的,是一种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像海底涌红轮,确切说应该是幸福感。尤其当我把整部三万六千字《孟子》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地背诵下来时,从未有过的鼓舞,自豪及自信油然而生,感觉自己真正的生命被尽情地开发了出来。由此也明白了经历十几年的体制教育,却始终觉得浑浑噩噩,了无生机的根本原因:以前的生命是分裂的,内在清明的生命是被遗忘、被压缩,沉沦在生命很深的地方,被黑暗所包围;而外在的充满物欲的生命,却一直被激发被鼓动,是背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意义。

王教授曾言:“人生的最高价值是志于道”我很庆幸选择了读道路,选择了能够让生命得到最大成长的教育,选择了志于道的生活。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原来只有一个人立下深心大愿时,才会“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才能笃定不移。有文曾言“茶花,春天即开始育苞,到夏天才渐次舒朵,瓣繁色雅,嗳嗳涵美,可持续数十日”。我认为读经则犹如茶花生长,凭的是日渐积累的功夫,凭的是真诚实意,凭的是生命的自我意愿。未来或许道阻且长,但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尽管向前走吧,不必采撷路旁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花儿自会继续地开。而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文:赵子路)

私塾式的教育,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学堂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大寺荷风,晋水上一号楼一单元一零一室。

【交通路线】

路线方案:导航至晋祠,沿汾宾路至晋水上即可。

公交线路: 坐856、308、804、804支、848路到晋祠公园下车。

【咨询方式】

电话/微信:

李老师:15110344590

孟老师:15234169587


    关注 永谦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