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非心理工作室】语言和情绪——母亲折磨孩子的“刀子嘴”

 

语言和情绪——母亲折磨孩子的“刀子嘴”杜霞和妈妈吵架后又离家出走了,这已经是她高二年级后的第二次了。在心理咨...




语言和情绪——母亲折磨孩子的“刀子嘴”



杜霞和妈妈吵架后又离家出走了,这已经是她高二年级后的第二次了。在心理咨询中她说:我妈从小到大从没有夸过我,在她眼里和嘴巴里,我一无是处。我成绩是不够优秀,每次考试压力巨大,怕她的数落唠叨,怕看她的脸色。 我进入生理期,她当妈的也是女人,从来不把我的难受当回事,还嫌我娇气,满脸的不屑……。家庭中,孩子都会做错事。他们有时疏忽了学业,有时和朋友争吵,有时和父母抗争。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是最棒的。当孩子没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或期望时,有的父母总是逞一时口舌之快使用讥讽,刻薄的语言挖苦孩子,即使沉默不语但情绪也流露岀不满。伤害性语言是语言冷暴力,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有的孩子就选择了逃避。研究统计,一般中小学生平均每月受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得到的正面评论却只有32条。这就是说父母向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语句是积极和鼓励话语,而大部分却是消极,讽刺等废话。


父母切不可逞一时口舌之快

人与人说话时,语音、语气和词汇流露的是情绪。我们都对悦耳的声音都有好感,而对于刺耳的批评自然产生反感的情绪。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孩子表现不佳时,更没好气。父母的唠叨是畸形的“爱”,父母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会使孩子感到被审问,哪怕没有几句话,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唠叨和不信任自己。父母正面鼓励和表扬,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产生的自我价值、给予孩子力量,更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错误,当然需要父母的批评和指正。父母常常使用第一句话是表扬,然后向孩子指出问题行为的部分,结语最好是一句令人愉快的,积极的鼓励。


剔除情绪化的“刀子嘴”

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地位最容易说话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如“你真懒!”“你真笨!”“你真是一个饭桶”“滚!”,父母发泄完情绪忘了,可等带来的结果往往和父母想要的结果相反。经常受到批评,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像个失败者,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失去自尊和缺乏自信,更会伤害孩子对你的感情。孩子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偶尔犯些错误,暴露一些不足,这并不为过。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以此为依据,讽刺,打击孩子,更不能小题大做,大惊小怪,恶言恶语伤害孩子。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这样,家长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刀子嘴”的根源是父母的焦虑

父母要善于学会自我减压,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刀子嘴”的核心是父母要尊重、认同、接纳自己孩子,在真诚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孩子。方法上,当父母发现自己说话变成情绪发泄时,说到1分钟就控制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不仅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也给孩子留下讲话的时间。此外,父母还可以留字条,事无巨细都对孩子反复强调和叮嘱,孩子也不知道到底哪个是重点,结果会适得其反。对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记住的事情,与其不停地用嘴说,还不如给孩子写一个备忘的纸条,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化解亲子冲突,关键是管住嘴。


喜欢请点赞


    关注 晓非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