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小聪明、亲近大智慧!

 

知其简而守其繁;知其直而守其曲。...



把聪明写在脸上是最蠢的事情!

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聪明人,一看智商就很高,遇到问题总是足智多谋的样子,却久不成事,《止学》开篇就点出“智极则愚也”——太聪明就是傻了。而后又指出“智有所缺”——想成事,光靠智是不够的,所以切勿因为自己聪明而沾沾自喜。有的教育工作者也指出,夸小孩聪明实际是在害他。最后还说“智无歇而谋远者逆”—— 爱耍小聪明就不会有远见。



作为这类聪明人的反面,圣人会如何去做呢?“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他们不担心自己的智商不够, 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瑕疵。把修身置于提高智力之前。《弟子规》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关于品德的事情说了四句——“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最后说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学文。但是现在的幼儿教育已经不是这样了。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看上去才华出众并不明智,智者不会外露其才。聪明不光不能“过”,也不能“显”。李叔同说过,“精明须藏于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这句话不能简单理解为高位是危险的,智者坚决不干。因为涉及这个问题的,《止学》中提到了多处。如下:

为正名自曲其身,这里,屈身为正名,正名自然有位。这句话的原文是“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曲焉”《释怨卷》。一个人想做事的时候,如果名不正则谤言者众, 必须委屈自己以求正名。所以,智者对“位”的理解是以做事为目的的工具,而非是享用的器物。

在《用势卷》中,王通说:“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 智者不矜。”势力是无常的,仁者不会依附势力。势力中多隐藏凶险,智者不会一直抓在手里。位,当然是势的一种载体了。对待位,也应该有“不矜”的态度,别想一直占着。



那什么时候交出去呢?

“势极无让者疑”《用势卷》。势力达到极限,不能退让, 必遭人疑心。历史上能做到托孤重臣、开国元勋的多数不能善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该发挥的作用发挥完,不肯走的,多数会被赶走。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功成事遂身退, 天之道”。放在这个环境下意思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就该让出位置。

综合以上,“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的意思应该是智者不轻就也。对待“位”应该以做事为目的“就”,“自曲”就低以减轻做事的阻力,“不矜”该放手的时候能放手。

人永远算不过天,不如不算。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有谋有止谓之大智,有谋无止谓之小智。智是有限的,道是无限的,所以智不可以替代道的作用。这里的“智有穷”的“穷”是客观上的穷尽,而“止”是主观意识主导的停止。到穷尽的时候停止就不叫止,而叫自取其辱。

“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谋存其敌,慎之少祸焉。”人常常败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但是也常常死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擅泳者溺就是这个道理。就同一项技能而言,一段时间会是你前进的动力,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你做事最大的阻力; 一个优点,可能帮助你从班长变成排长,但可能就因为这个优点,你一辈子也当不了连长。所以知道进退取舍非常重要。



这里的谋人和谋身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算计别人和谋求保全自己。笔者认为,“人”在这里指的是自身之外的事物, “身”指的是自己本身。“谋人”泛指找外部的、客观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谋人者”就是心思在外的人;“谋身” 是指寻找主观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通过审视自己、修正自己去改变环境,或者说是先改变自己、后改变世界的意思, “谋身者”也就是心思在内的人。

“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心思在外的人,或许能因为智而有所成,但是最后会死在聪明上。这里没有用“成”的反义词“败”,而是用了“丧” 字,可见程度严重。

“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意思是,心思在内的人, 对自己的智,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舍。谋身者,心思在自己身上,善于找自己的问题,自新以求解。

“智有所缺,谋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智谋是双刃剑, 用之须慎。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从这句话的意思来看,王通对智并非是一味否定,他认为智还是做大事的必要条件。杨绛也说,我们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要的太多。想做大事,需要有相应的智力才可以。

“智无歇”谓之小智惟谋,惟谋则无道,无道则不久, 所以爱耍小聪明的就不会有远见。“逆”是相反的意思, 意即获得相反的结果。



能承认自己无知的是智者!

“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就同一件事情,智者和愚者的看法可能会完全不同。智者的做法是用智的时候也以愚示人,并且知道什么时候停。所以往往是智者已经打完收工了,愚者还以智者为愚。苏东坡也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当我们还不是一个智者的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愚, 很有可能就是智者“以愚饰智”的表象,我们要依据这个表象去判断、去说,很有可能自己就是愚者言愚了。王通在辩卷中还说:“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当我们看到那些比自己高明很多的人做的事情,大都是表象;轻言断, 在行家面前只能是贻笑大方。所以还有句话叫“畏大人”。阿里上市后,关于马云如何获得成功的各种论断很多,但是我相信99% 的论点到了马云本人那里,他都会一笑置之。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呢?

所以苏格拉底说:我惟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



(解析部分完)

《止学 智卷》原文:

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才高非智, 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谋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王通

4月27日晚7点,发我们《止学今解》十二篇之第三篇。欢迎大家关注!


    关注 止学商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