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技术无关的中场战事

 

人需要找到比自己大的东西,这件东西可以不是国家。...



很不理解李安的新片为什么会被很多美国影评人认为是失败之作,大概在当前美国的形势下,《比利·林恩》显得有点主体模糊立场暧昧,但这和我没什么关系。

对于几年才出一部的李安电影来说,每次出现都是焦点,只是这一次,技术成为李安电影的另外一个焦点。可是在包括我在内的全球大多数观众只能观看到60帧/3D/2K版本的现实情况下,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其实与技术无关。

虽说和技术无关,但还是有必要先说下技术。

我看的是60帧/3D/2K版,所以不知道120帧/3D/4K下的那种子弹、烟花、字幕都要飞出银幕外是什么感觉,也没能体会到那种真实得像不真实的不适感,对这种技术到底属不属于未来自然无法做评判。

我只是觉得60帧/3D/2K已经很好了,银幕呈现的视觉体验并没有过度挑战眼球,跟以前看3D明显不同感觉就是明亮清晰了,而且在60帧下我竟偶尔感受到了以前在网吧刚玩CS的那种头晕目眩感,真要看到了120帧,都怀疑会不会看吐了。

好了,技术就说到这儿,120帧属不属于未来是那些技术迷们可以一直探讨的问题,回到电影本身吧,这依然是一部动人的李安电影。

李安自己说,“这是一个关于爱、勇气和忠诚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在两个小时电影里跟着比利的心情流转,跟着他一起经历喧闹奢华的中场秀,跟着他闪回到残酷血腥的战场杀戮,最终才明白了他是怎么找到了自己,才做出如此选择。

这份选择并没有刻意拔高和渲染,这正是李安的功力所在,一切都是平淡的,犹如他一贯的电影风格,没有歇斯底里和疯狂不安,有的只是各种真实以及冲突,享受万人欢呼是真实的,被工人们殴打也是真实的,美女的大腿是真实的,流血的身体也是真实的,各种真实冲突之中,年轻的比利带着不安和忐忑成长。最后,比利找到了回去的理由,那就是他的心灵导师“蘑菇”说过的那句话,“人需要找到比自己大的东西,这件东西可以不是国家。”

一个成就自己,境界自出,超越了美国核心价值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回归到人性自身。

更难得的是,李安往往在这样的高境界里注入一种无奈和悲情,正如“蘑菇”所说的:“那颗子弹早已经打出了,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击中你。”

可就算如此,在比利不得以成为了英雄之后,他也会为了寻找这“更大的东西”而选择回到战场,面对死亡。这种选择和是否忠诚、战争是否正义都没有太大关系,这种选择来自比利已经成长的内心。

悲情的比利当然不知道子弹什么时候击中自己,我只知道这部李安电影还是击中了我,而这一切,和技术无关。

叶开热文回顾
骊歌多年  悠悠唱起
答案在风中飘
大鱼海棠:套路不算多,真诚还不少
我的青春
从未结束


    关注 SRstudi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