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狩猎史看保护策略变迁

 

由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有过被西方殖民的历史,尽管年代略有先后,但非洲狩猎史大致可以分为三段:1、前殖民地时代;...



由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有过被西方殖民的历史,尽管年代略有先后,但非洲狩猎史大致可以分为三段:1、前殖民地时代;2、殖民地时代;3、民族独立后。

以我熟悉的津巴布韦为具体例子,这三个时段分别对应的年代为1890年前、1890年-1980年,1980年后。从当地人、外来人、野生动物三个方面,简述三段狩猎史的特征。

1、1890年前

殖民者虽然已到来,但还尚未形成气候。现代意义上的纪念物狩猎尚未存在,这个时段的狩猎活动,以当地人生计狩猎为绝大多数。由于当地人并不掌握非常精准的武器,狩猎效率并不高,加上一些原生教义和常年累积的习惯,尽管这个时候没有狩猎法规,尽管当地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去猎捕,但人与野生动物基本达到了和谐共处的状态。

狩猎活动带来的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关系

野生动物:无损

当地人:获益

外来人:-

2、1890年-1980年

殖民者的大举到来,但和当地人比,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殖民者采取了极为残酷的堡垒法,既将当地人与野生动物从物理位置上隔离开,成为殖民地时期非洲野生动物法显著特征。一方面把当地人强制驱逐出世代维生的家园,当地人生计狩猎遭到了严重抑制,另一方面把狩猎野生动物作为殖民者特权。由于武器精准度大为提高。这个阶段前期,商业狩猎盛行,欧洲本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纪念物狩猎慢慢从探险型狩猎中诞生,一些先到非洲狩猎的人群,成为了职业猎人,收费带领后来的以获取纪念物和狩猎体验的人进行狩猎。到了这个阶段的中后期,尤其是二次大战结束后,商业狩猎活动规模越来越小,而纪念物狩猎逐步增多。

狩猎活动带来的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关系

野生动物:严重受损后逐步恢复

当地人:严重受损

外来人:获益

3、1980年后

获取民族独立后,新的野生动物法规重建了当地人与野生动物的纽带关系,强调当地人必须能从野生动物保护中获益,随着农村地区委员会的成立以及部落地区原生资源管理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当地人重新承担起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真实责任,并且从中获益。在这一阶段,纪念物狩猎被广泛认同为一种可以为保护带来资金从而实现激励作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产权不清晰的区域,盗猎威胁着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

狩猎活动带来的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关系

野生动物:产权清晰的地方逐步恢复;产权不清的地方面临危机

当地人:对保护有、无真实贡献,均受益

外来人:对保护有真实贡献的人群受益

随着媒体高速发展,动物权利运动在全球范围得到高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既远程保护,西方动物组织通过发动反对一切野生动物利用的运动,赢得不了解非洲当地实际情况的捐款,这原本应该只是西方本土的商业行为,却导致历史轮回一般,“隔离保护法”又在非洲一些地方回来了,既通过让当地人远离野生动物来实现野生动物保护。但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当时大肆狩猎非洲野生动物的是欧洲殖民者,而现在,部分当地人生计出现问题,且被外力切断了通过保护行为来实现经济价值的渠道,且掌握了精准的武器,能有效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于是,一个极为讽刺的现象出现了:纪念物狩猎受到压制,而商业盗猎规模变大。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当地人对当地人的直接冲突,还是外来人对外来人间接冲突,野生动物则在人与人的冲突中不幸成为牺牲品。

远程保护带来的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间接关系

野生动物:受损

当地人:对保护有真实贡献的人群受损;对保护无真实贡献的人群获益

外来人:对保护有真实贡献的人群受损;对保护无真实贡献的人群获益

狩猎活动是直接利用野生动物的方式,以津巴布韦为例,通过狩猎史看保护策略,也许能给未来非洲野生动物保护之路一些启示。


    关注 巡猎印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