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有话可说?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小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以前他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

但是,这一次,小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小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小克:我当然很失望了。

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小克:是的,正是这样。

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小克说:“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

通常,只要小克生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他终于睡着了,家里才能重回宁静。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与别人的对话往往不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会有冷场、会有停滞、会有欲言又止。

与孩子交流更会有这一习惯,这习惯不仅影响着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也关系到我们是否真的顾及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与孩子沟通不评价,就是不下结论,不下结论,就是开放,开放就有可持续和进步的可能,开放才使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去观察、感受并思考,这样的交流方式其实也是对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

知易行难,脱口而出的“真棒”“真聪明”“太好看啦”……这些评价是那么唾手可得而不费吹灰之力,而过程和细节的描述则需要真的关注和投入。

归根结底,这需要我们对生活时刻的“不敷衍”态度。与其给孩子提要求,不如从我们自身做起,陪他们共同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和思维方式。

本文转载自:心理时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如愿心理堂,和孩子共同成长!


    关注 如愿心理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