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育需面对的时代挑战--鼓励并引导孩子自我教育

 

上期谈了旅行+教育的意义,这次我们来聊聊父母如何愿意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吧。 教育类的文章发了那么多篇,家...



上期谈了旅行+教育的意义,这次我们来聊聊父母如何愿意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吧。

教育类的文章发了那么多篇,家长们是否有些“视觉疲劳”了呢? 嘿嘿,当然,小编真心希望我们发的内容能够实实在在的帮到你们哦。

提及这个话题还是一本书《家庭中的自我教育》给到的启发。

家庭教育问题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困惑,不论您家的孩子是多大年龄,读几年级。如何有的放矢“管理好”对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孩子更人性化更生活化地进行自我成长,父母的“度”该如何把握。

这些可能存在的疑问铸就了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如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在讨论这个话题前,可以先了解下: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孩子一个交往,让他自己学合作;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在这里举一个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的生活实例:

有一位中国的报社记者去澳大利亚的一个城市采访。一天他走到街上,看见有一对母子二人正在散步。前面有一个水沟,妈妈嘱咐孩子不要在水沟旁边乱跳,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水里。可是孩子很调皮不听话继续跳,随后他一下就掉进水沟里。

记者看到这个情形时马上就跑到水沟边要见义勇为把孩子拉上来,没想到孩子的母亲厉声地制止记者说道:“不!让他自己爬上来!”水沟虽然不深,但是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家长一定会很担心孩子的,她一定不会像这位外国的家长这样“实践”教育孩子。

这就是教育的差异,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究竟是这位澳大利亚的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还是我们中国的家长爱孩子爱的有问题。

大家内心应该都有答案了。

孩子在价值观形成之际,需要的是父母的“狠”,这种“狠”也可以理解为“挖掘”或者是“唤醒”。中国的父母就是不够“狠”,这种爱,往往潜移默化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错,每个家庭,每位父母确实是很宠自己的孩子。可是方式方法明知不对但还是改不了,或者不忍改。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孩子一人“独大”或“霸道”全家人跟在后面“哄”的现象也就很正常啦。

对于上面的现象,说得理论些:有的家长比较孤立片面地看待孩子的“未成熟主体”的性质。他们只看到孩子的未成熟性,承认孩子也是主体,但孤立的强调孩子还小,处处照顾过度保护过度。长期溺爱的结果是他们成为长不大的孩子。

说到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中国家庭教育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

对于地球村里面的大多数中国家庭,目前的教育现状-- 景象繁荣,措施混乱,效果堪忧,寻找突破。

对于父母而言,需要尽可能给孩子发挥几个作用-- 显微镜(发现与挖掘)、号角(唤醒)、镜子(反馈)和灯塔(引导),通过这些引导,让孩子逐渐学会如何自我管理,甚至自我教育。说的细些,父母需要通过平时生活中点滴环节去发现以及挖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和优缺点,以及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看法。做到因人制教。其中,有些是隐藏的(家长发现但孩子本身未发现)有些是显现的(家长和孩子都发现但双方都未足够重视),对于这些,家长就需要去唤醒孩子的这些特质。然后再看是否有效果,通过生活这面镜子一起来看反馈。最后是指引,引导孩子可以如何做。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有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他人教育因素等,但此外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孩子能否进行自我教育,即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来进行自己教育自己。

著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王艳有说到:所有来自外在的教育都是一根拐棍,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要这根拐棍一撤,孩子仍旧还是不会自己行走。而拥有了自我教育能力的孩子就像插上翅膀一样,终有一天可以展翅高飞。

如同之前中国记者在澳洲看到的一对母子,孩子遇到困难了,妈妈鼓励让孩子自己来,因为那位妈妈知道,孩子自己可以搞定。确实,孩子只有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亲身历练中才可以得到成长,但遗憾的是,当下更多的中国家长却未能给孩子提供这样自我教育的机会。



此外,这本书中还将“自我教育”定位到一个“关键的因素”,来突出“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比如什么是“序参量”?

-- 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不同,它对孩子整体发展的影响也会呈现阶段性:

(1)婴儿时期(2)幼儿时期(3)儿童时期

另自我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客观认识自己(2)全面认识自己(3)发展认识自己

从而在自我教育中逐步获得四个品质:自信、自强、自立、自尊。

我们不要把孩子当作成人,也不要把孩子当作孩子,现实中,不把孩子看作主体是许多家长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旧的教育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德育是把孩子当作可以任意机械加工的标准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智育则是把孩子当作可以随意灌输的容器,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不允许质疑、更不允许创新。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独立见解,缺乏主体性,不能主宰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个体,不可能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

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经常自省,把教育用在自己身上。才能逐步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以及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旅行中所可以得到的自我教育启示。




    关注 少儿英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