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塞罗那的初印象和浅思考

 

17年2月16日至21日,在巴塞罗那参加项目管理协会《PMBOK指南》第6版翻译审校会议,有机会获得了对巴塞罗那的几点初步印象和粗浅思考,也许只是片面和表面的。本着“观察必有发现,思考必有成果”的态度,我还是愿意与大家分享这几点印象和思考!...

(标题照片为巴塞罗那著名的魔幻音乐喷泉)
2017年2月16日至2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美)项目管理协会(PMI)召集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6版翻译审校会议。我因此有机会获得了对巴塞罗那的几点初步印象和粗浅思考,也许只是片面和表面的。本着“观察必有发现,思考必有成果”的态度,我还是把这几点印象和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大家指正!

以下印象按获得的时间顺序排列。

印象一:足球场很多

从机场到酒店,10公里的路程,我在出租车上就看到了沿途的两个足球场和一个棒球场。入住酒店后,从房间窗户望出去,又惊讶地发现了酒店背后的两个足球场。稍后,经伙伴介绍,得知酒店附近就是著名的巴萨足球俱乐部总部以及主场比赛用体育场。

图1: 酒店背后就有两个足球场
思考:怪不得人家的足球水平那么高!足球场很少的中国,足球水平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建设大量足球场,是提升中国足球水平必做的基础工作。

印象二:不吝啬空间的酒店

一进酒店,大堂的空间之大令人惊讶。酒店建筑属于“镂空式”,大门进去后两边是实体设施,中间则是巨大的空旷地。不仅空旷的平面很大,而且从一楼到顶楼一空到顶(顶部有屋顶)。一楼空旷地带布置了各式酒吧。身处大堂,自然就有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感觉。

图2: 酒店“镂空”部分俯视
思考:建筑设计是设计师理念的体现,这种设计与那种追求很高的空间利用率的设计完全是不同的思路。

印象三:工期最长的在建工程项目

圣家堂是世界著名教堂。去参观时,看到有大吊车在施工,就误认为是正在维修。后来了解到这座教堂的建设尚未完工。它开工于1882年,计划2026年完工,工期历时144年,也许是全世界工期最长的在建建设项目。它的资金来源于募捐。

图3: 建设中的圣家堂
思考:项目的工期为什么要定得这么长?怎么保持发起人对项目的持续支持?怎么持续获得项目相关方对项目的支持?怎么考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等等,都是值得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加以研究的。

印象四:先失败后成功的奎尔公园

奎尔公园是一个旅游热点。令人意外的是,它原本是一个因不能实现目标而提前终止的高档住宅区建设项目。因为所在地交通极为不便等原因,这个高档住宅小区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迫使开发商提前终止项目。后来,当地政府收购了这个公园并把它改造成了对公众开放的场所。

图4: 原本设计为住宅小区的奎尔公园
思考:提前终止的项目不一定是彻底失败的项目,今天的失败也许就是明天的成功的基础,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所谓失败的成果,包括经验教训和已建成的实体。

印象五:“清洁”无比的地铁

总共坐了四次地铁,很惊讶地铁站和地铁列车的无比“清洁”。不仅是卫生清洁、秩序井然(没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哟),而且没有那种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广告。仔细观察,有些车站和列车有极少量的广告,有些则完全没有任何广告(当然也不能排除有我未看到的少量广告)。

图5: 清洁无比的地铁车站
思考:对于本质是公益而非商业的城市公共交通,的确有必要突出其公益性质。公益归公益,商业归商业,不借公益之名做商业之实,这样才能确保公益事业的纯粹。

印象六:人多但不拥挤的诺坎普体育场

2月19日晚上,有幸去巴塞罗那诺坎普体育场观看了巴萨队的一场足球甲级联赛。该体育场能够容纳10万多人,当晚的球迷6万多人。球场的进出口非常多,看台上的通道四通八达且合理,折叠式座椅且排间有足够的空间供人行走。无论是进场还是退场,还是中场休息时在看台活动筋骨,我都没有感到任何拥挤,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与我16年11月15日在昆明拓东体育场的拥挤经历完全不同)。

图6: 人多但不拥挤的诺坎普体育场
思考:并不是人多就必然拥挤,体育场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设计的确很有讲究。

印象七:基旧立新的城镇建设

在离开巴塞罗那之前,与伙伴们一起参观了附近的一个城镇。城镇中有多处基于竞技场、城堡或监狱遗址而设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除了增设简便的进出通道、简洁的安全护栏以及朴实的介绍以外,都尽力保持遗址的原貌,看不出人为修复和完善的痕迹。

图7: 尽量保持原貌的竞技场
思考:立新不一定要破旧,“基旧立新”也许比“破旧立新”更有意义。一味地破旧,其实是对历史的轻视和破坏。我们许多地方在建设和发展中拆(破)掉了太多本应保留下来的建筑、设施或遗址,今后是否更应该“基旧立新”而非“破旧立新”?


    关注 汪博士项目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