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回味

 

回味春节的一些片断。粹取几帧照片,配上文字,以为纪念。...



祝朋友们元宵快乐!
年|回味
图文:黄诚
《老屋》发出后,反响热烈,超出我的预期许多。甚至,这一波“老屋冲击波”到现在还在持续。关于老屋,还有很多的故事,它们储存在我大脑深处,现在被“扯发了一根线缝”,今后将会源源不断地变成文字。

春节结束了,今晚打开手机相册,回味着春节的一些片断。现粹取几帧照片,配上文字,以为纪念。

▲2017年1月26日傍晚,光冲一姓大塘。

一姓,是指这片地方只有一个姓氏,那就是“戴”。炊烟四起,水平如镜,过年的前一天,这里依然宁静。远处的山脚下,双峰海螺的石料传送带依旧在“轰轰”作响。
▲2017年1月27日,除夕。老家辉田。

祖孙三代齐动手,分工合作贴春联。这是一张很罕见的合影。父亲抿着嘴巴在旁边剪胶带,他的门牙最近掉了,他总是用抿嘴这个动作来掩饰尴尬。儿子河语最积极,充当传递胶带的角色。今年的春联,本来想培训他来写,但过年来得太快,没来得及。
▲2017年1月27日,除夕。老家辉田。

河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把学校的校报拿出来,兴奋地告诉奶奶:这报纸上有我和爸爸的名字!阳光甚好,笑容正欢。
▲2017年1月27日,除夕日下午。

独步姚家湾、独鸡坑、关冲、宋家湾、星子塘,回味儿时走过的路。那时的脚印早已不见,那时的景致也已不同,但欢快的心却依旧存在。
▲2017年1月27日,大年三十晚。

在厅屋正对大门的中央,母亲用一个盆子装满炉灰,其间插上蜡烛,一一点亮。这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现在没有烧那么旺的火了,这蜡烛,或者是一种代替吧!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

沿着山间与梯田间的小路,走向我老家的老家,那儿的青山之间,长眠着爷爷奶奶及众多先人。这是每年大年初一的固定路线。
▲山间的鸟巢。一年比一年宏伟。“两室一厅带厨卫”,我调侃着。这该住得下多么大的一家子鸟啊!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

老家门前的碓坎,依旧装满了水,清晰地映照着天空。它什么时候在这里的,我不知道。因为从我记事时开始,它就在这里。我在这里照镜子,在这里养泥鳅,在这里戳厚厚的冰,也在这里往里面尿尿……
▲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槐芳咀,竹林。

父亲在查看自来水蓄水池的出水口。这蓄水池,是15年前父亲为首修建的,水源来自于几里路远的一眼山泉。父亲又从这里把水接到了相距1.5公里、高差数百米的山下新居。由于落差大,水压高,其间又修建了几座减压池。这项“自来水”工程耗时耗资耗力,但父亲硬是把它做成了。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吐鲁番人民从天山引水的“坎儿井”。
▲2017年1月30日,大年初三。白石,大娘家。

河语兴奋地烧起了火,大爷在灶台边忙碌。我在河语这般大时,经常在周末跑到这里来玩,当然,也如河语这般地烧火。
▲大娘把锅里的水豆腐舀出锅。灶台上萦绕着雾气,当然还有香气。

老家一带,过年前几日,家家户户都要“作豆腐”,这是过年前的保留作业。而且,水豆腐就地摆放,并不像双峰西部等地区要在过年时全部炸成“油豆腐”。新年的饭菜,每餐都有水豆腐,细嫩、甜润、香醇,让人回味悠长。

……


    关注 图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河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