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茅山出土独木舟保护历程(2011-2016年)

 

2010年年底,一艘全长7.35米、最宽0.45米的独木舟在余杭临平茅山遗址被发现。...



2010年年底,一艘全长7.35米、最宽0.45米的独木舟在余杭临平茅山遗址被发现,这是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独木舟,也是国内考古发掘出土中最长、最完整的史前独木舟,距今约5000年。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水上交通史,了解良渚文化时期先民生产生活状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艘独木舟位于茅山遗址南部一条通往北侧村落的南北向古河道中,古河道北窄南宽,略呈喇叭口状,古河道上部被年代略晚的良渚文化水稻田叠压,表明茅山遗址良渚文化时期聚落本身也有着早晚的时代变迁。独木舟局部稍有残缺,但基本保存完整,头尖尾方,全长7.35米、最宽0.45米、深约0.23米,船沿厚约0.02米,由整段巨木凿成。这一考古发现,进一步从出土文物上实证了《易·繫辞下》中记载的“(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良渚先民发明了独木舟等水上交通工具,表明当时先民们可以凭借舟楫,不断扩大活动范围,这在经济活动、与外界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在遗址发现同时期木构件若干。



▲ 独木舟保护工棚
2011年


余杭茅山良渚文化时期独木舟自2011年5月启动科学保护工作。前期在保湿、清土和湿度及应力变化跟踪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保护修复方案设计。

2011年11月8日,浙江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余杭茅山遗址出土独木舟保护方案论证会”。

9月,完成“杭州临平茅山独木舟保护修复方案”设计。12月,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论证通过,经省文物局批准开始实施。
2012年


2012年初,开始余杭茅山独木舟脱水保护主设备(恒温热浸槽、真空冷冻脱水系统)的设计和招标工作。

5月,完成由卢衡负责的浙江省优先主题项目《大型饱水木质文物的真空冷冻脱水研究》(2007C13070)的结项验收工作。

6月,完成茅山独木舟脱水保护主设备的招标工作,确定嘉兴中兴医疗器械厂承担热浸恒温槽制造;杭州创意真空冷冻设备厂承担真空冷脱水设备的制造。

2012年开始,余杭文广新局定制购置了一批基本设备和基础设施,包括钢木结构的脱盐槽、纯净水器等。2012年年底前浙江省博物馆与浙江大学、江苏宜兴文保所等单位制定了《杭州临平茅山独木舟前期测量保护技术方案与预算》。
2013年


2013年起,系统开展余杭茅山独木舟等大型木质文物的可溶盐脱除工作;配合独木舟内部支撑加固及调整工作;协调恒温热浸设备、冷冻脱水设备等的运输、安装和调试工作;落实独木舟保护供配电增容工作;并于6月完成《大型饱水木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申请书初稿。

10月,部分专业人员应邀参加了漆木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承办的首届竹木器漆国际学术研讨会,浙博交流论文:《临平茅山独木舟冷冻脱水前期研究》。
2014年


2014年,茅山独木舟保护首先完成供电变压器的扩容;主设备水循环电热恒温槽、真空冷冻干燥系统等完成调试和验收;舟体内支撑加固系统进行安装和两次调整;独木舟脱盐基本完成可溶盐脱除。

受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委托,利用已建成的4.8M3冷冻干燥设备,完成了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出土第六、第七批木构件等59件(套)大型木质文物的冷冻脱水定形。

11月18日,由我馆出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建造的余杭茅山良渚文化独木舟冷冻脱水设备、电热水循环恒温浸渍设备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2015年


2015年,重点进行茅山出土独木舟难溶盐治理及稳定研究,并计划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解决茅山独木舟的难溶盐问题和冻干前期处理技术;完成了茅山独木舟大型试样的冻干前期处理等工作。
▲ 2015年7月,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独木舟脱盐情况
2016年


2016年度主要进行了茅山独木舟尺寸稳定热浸处理和茅山木材试样的真空冷冻脱水实验,并在实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独木舟脱盐脱水材料和工艺。这一工作在所有环节中难度最高,技术、工艺要求最复杂,目前业已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2016年10月,独木舟保护进入热浸阶段



▲ 2016年12月,茅山木材试样真空冷冻脱水实验成功完成
2017年




▲ 2017年1月,茅山出土木构件进行脱盐换水工作



▲ 2017年2月,净水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 2017年2月,新一批化学试剂进场

接下来,茅山独木舟科技保护工程还要按照总体方案,历经本体冷冻脱水,修复等环节。相信大家一览独木舟的风采,已指日可待。


    关注 余杭文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